人到了五十岁之后,生命开始进入倒计时。
人不是到老了才会死的,而是随时都会死的。
为什么有的人能够活到八九十岁还健康硬朗?
为什么有的人五六十岁就病入膏肓?
大家都明白,寿命这事受很多因素影响。
科学研究表明,遗产因素占15%,社会环境占10%,自然环境占7%,而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占60%。
所以,一个人的寿命长短,很大因素取决于自己的日常习惯。
50岁之后,决定一个人寿命长短的,是这5个关键习惯。

人活着就要动。
人的身体是一个独立的世界。
要想各器官保持正常的运转,一定要适度的劳动或运动。
前几天回家,在路上碰到一个80多岁的老年人在路边放牛。
老公问,你认识他吗?
我知道是老公一个村子的人,只记得他们弟兄三个都很矮,长得很像,我分不出来哪个是哪个。
老公说,他的两个弟弟都已经去世,他现在有80多岁了,自己放牛,自己种田,自己一个人住在老屋里。
真的看不出来,已经八十多岁了。
一个经常劳动的人,反而会老得慢一点。
与此相反的是老公的一位远房姐夫。
本来也是农村的,因为女儿嫁给了一个香港的有钱人,每年会给他一些钱,够他生活,不用他再辛苦劳动。
那个姐姐已经去世多年,姐夫每天也没什么事,就是这里站站,那里看看。
两眼无光,瘦骨嶙峋,还不到七十岁,看起来像八九十岁了一样,没有一点精神。
一个人不能太闲,太闲就容易无聊,也容易生病。
也不能太忙太累。
要适度地忙,适度地运动,才能保持身体的活力。

越来越多的养生专家呼吁,现在的人,吃的食物已经远超身体的需要。
要想身体健康,要想少生病,一定要少吃一点。
《空腹力》中也提到这样的观点。
人吃进去的食物,四分之一养活了自己,四分之三养活了医生。
人到了四五十岁之后,消化系统渐缓,更要少吃一点。
吃得少了,可以降低糖尿病和心脏病的风险。
同时,很多人到了一定年纪,都开始感到腰疼,腿疼,膝盖疼,有一部分原因,也是体重超标的原因。
人在走路的时候,膝盖所承受的重力是体重的两倍。
如果不节食,本来年纪大了,骨骼就在退化,膝盖就会因为无法承受过重的体重而损伤。
长寿的人,一般都是瘦人。
一个人要想身体健康,一定要关注饮食。
关注饮食不是过度节食,也不是随意断食。
而是适度减少进食量。
平时注意荤素搭配,少荤多素,少油少盐少糖。
不吃油炸食物,平时的饮食以原材料简单加工为主。
吃得少一点,吃得易于消化一点,营养均衡一点。
身体就会更加健康。

我们都知道,气大伤身。
身体上的好多疾病都和情绪有关。
中医上讲,怒伤肝,悲伤肺,气伤心,思伤脾,恐伤肾。
一个人要想身体健康,一定要有一种觉察力,要时刻调整心态,让自己尽可能地保持情绪稳定。
我自己的经验是,只要白天没有情绪,晚上就能睡个好觉。
如果白天因为什么事情很生气,或者很担心或焦虑,晚上就会睡不着觉。
生气本来就伤身体,晚上睡不着觉,是对身体的第二重伤害。
有人可能会说,生活中总是会发生这事或那事,有时候总也忍不住会生气。
我觉得,五十岁之后,要学会劝自己,把自己劝明白了,就没什么想不开的了。
我昨天有点不开心。
我都不知什么原因,老公对我总是冷冷的。
如果是搁在以前,我一定会气得找他理论,或者把自己气得晚上睡不着觉。
我现在不和自己过不去了。
既然我不知道原因,那就不是我的错;既然不是我的错,我为什么要让自己生气?
我现在学会的一种能力就是,面对不开心的事,我就尽量不去想它。
做点别的喜欢的事情,把那件不开心的事情忘掉。
总会发生这事那事,为什么非逮着不开心的事去琢磨呢?
不生气,不动情绪,就没什么事情能影响到我。
健康比什么都要紧。
不想为了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让自己气得睡不着觉。

这世上有太多我们改变不了的事情。
还有那些突然冒出来的情绪。
现在,每十个人里面就会有一个精神状况出问题的,大多都是因为忧虑或感情上的矛盾引起的。
想要长寿,就要戒掉情绪。
焦虑不能解决焦虑的问题。
很多人常常为了以后养老的事情焦虑;有的人是为儿女的将来焦虑。
焦虑就是为还没有发生的事情,提前预设麻烦。
让自己代入进去。
还没有到那个地步,已经提前感受到那种痛苦了。
比如,有的人会预想自己老了病了躺在床上不能动了,如果没有钱怎么办?如果儿女都不管不问怎么办?
于是就会越想越着急。
人生充满了变数。
今天尚不能知道明天的事,又怎么会预测到将来会发生什么事呢?
该发生的,焦虑也会发生;不该发生的,也让自己白焦虑白担心了。
我没有退休金,现在也没有工作,生活还有很多压力。
很多人常常替我发愁,觉得我像个二百五一样,也不知道替自己考虑,将来可咋办呢?
我不想想以后咋办?
因为想也没用。
车到山前必有路,水到桥头自然直。
人生,大不了还有一死。
一个人如果连死都不怕了,也就没什么好焦虑的了。
我不想为以后焦虑,只想把当下的日子过好。
过好一天,就是赚一天。
如果有一天,要离开了,至少不会后悔,我曾经为自己而活过。

我从来没有体检过,也不觉得体检是多么重要的事情。
指标是死的,而人的感觉是随时在变化的。
我觉得要想重视健康,就要重视身体的感觉。
身体上有一些小的病痛,其实也不算坏事。
它能够让人惊醒。
让人及时的改变不良的习惯。
比如,我从去年开始,因为久坐的原因,经常会腰疼,腿疼。
我不体检,不是不爱惜身体,而是更加关注身体的感受。
腰疼之后,我就开始反思我的习惯。
我常常是坐下来,半天都不想动。
久坐肯定会腰疼。
我现在就会特别注意,坐一会儿就会站起来走走,有时候会绑上护腰,有时候会吊吊单杠。
腰疼提醒我,身体不健康的时候很痛苦。
所以会更加爱惜健康。
▽
吴胜明老人,93岁了还能够生活自理。
能够吃螃蟹,有能力独自坐飞机。
93岁的老人,活得像63岁。
她的长寿经验就是,饮食清淡,平时适度锻炼,不胡思乱想,也不让自己太闲。
关注身体的感受,但不会经常吃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