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个李书福|荐读

帮宁说汽车 2024-08-08 15:05:12

作者 | 陆 涛

编辑 | 葛帮宁

出品 | 帮宁工作室(gbngzs)

| 编者按

时势造英雄,还是英雄造时势,抑或两者兼而有之?吉利控股集团创始人李书福以成长经历和创业历程的生动实践,回答了这个问题。

从14岁骑自行车载人挣钱,到游走街头给人拍照;从生产电冰箱配件,到创立北极花电冰箱厂;从在深圳大学求学,到创建以装饰材料为起点的吉利;从造摩托车到造汽车;从收购沃尔沃到收购魅族手机;从成立吉利大学到发射吉利卫星……李书福是中国改革开放大潮造就的企业家的典型。

他的逆袭故事,被写进《时代造就了李书福》。该书于今年6月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作者陆涛是小说家、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有长篇小说10部,和李书福有着20多年友谊。书中,他以作家的视角,用纪实文学的笔法,讲述不一样的李书福。

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臧永清评论道:“陆涛是从作家和朋友的视角去写,很多细节如果不是老朋友,是根本没法写出来的。”亦因此,这本书不同于一般的企业家传记,“在市场上众多写李书福的书中,这是最特别的一本,是最文学也是最有深切体会的一本”。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新兴产业研究室主任渠慎宁认为,阅读这本书,总结李书福的经验有三:其一,所有商业行为都聚焦主业,深耕实体经济;其二,有居安思危、超前布局的考量;其三,有国际视野。

在西京金融研究院院长、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成员赵建看来,李书福身上的企业家精神主要表现在4个方面:韧性、亮剑精神、敢于试错和长期主义。他说,这本书“让大家更有颗粒度去观察企业家在成长过程中,展现出来的独特的企业家精神”。

这是陆涛第二次为李书福写传记。他在前言中写道:“实际上,没有人可以写出一个完整的李书福。”“再写李书福,一不树碑立传,二不歌功颂德,而是用我的语言和我的叙述方式,讲述李书福的故事,展现李书福鲜为人知的一面,和一个时代造就的传奇。”

另一个李书福是何模样?他有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他的创业故事,给中国企业家带来怎样的启示?

经授权,帮宁工作室刊发《时代造就了李书福》一书前言,略作编辑。

▲1996年,吉利集团总部

▲1997年,吉利汽车在台州成立,吉利进入汽车行业

▲1998年,第一辆吉利汽车“豪情”在台州临海基地下线

当我写下这段文字的时候,杭州第19届亚运会的火炬点燃了。我长出一口气,知道此刻有多少吉利人把悬着的心放下来,有人会泪流满面。这是全世界第一次使用绿色甲醇燃料的火炬,我知道背后的故事跟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有关。

我想说的是,人们一直看着台前的李书福,他背后的故事鲜为人知。

20多年前,我写了李书福的第一部传记《李书福和他的十八戒》,那时候的吉利汽车还晃晃悠悠不成样子,他居然说出想要收购沃尔沃,我像很多人一样认为那就是个笑话。李书福经常说出一些惊人的话,没想到8年以后,他真的把沃尔沃汽车收到了吉利旗下。

到底发生了什么?李书福是怎样做到的?

“梦想总是要有的,连梦想都没有,这不行。”这是李书福2023年2月25日在CCTV播出的《对话》里说的。人们看到屏幕里的他红光满面,实际上是他中午约我喝了太多的酒。

我拦不住他,李书福兴奋得不行,因为甲醇汽车又有了新的重大突破。他说愿意公开所有专利和技术与中国汽车企业分享,还说有一天他要把太阳能变成液体装进容器里,“到那时候中国将出口能源!”他兴奋地说。

当李书福知道我应出版社之邀又要写他的时候,不让我写。可他知道拦不住我,我们有20多年的友谊,因为是朋友,我知道他很多“鲜为人知”的故事。当我再写李书福的时候,很多记忆被唤起了,这也是我学习和认知的过程。

李书福是一个特别念旧的人,也是一个心软的人,他不干涉我写,他说他不会过问的。李书福显然知道我会写他在奔跑中有多么拧巴,摔倒了会迅速站起来,他不说疼不疼,只问你他摔倒的姿势漂不漂亮。

在当代中国企业家中,李书福必将有自己的历史地位,无论将来的吉利会怎样。“一个放牛娃的成长,证明了新时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顽强生命力。”李书福对我说,听着像官话,却是发自他的内心。

李书福的出身没有优势,他总是狂飙着奔向梦想天空。没人知道李书福的“梦想天空”有多大,他给我们的启示是,出身不决定命运,成功是抓住机会,要把想做的事做到一种境界。

李书福率领吉利一路高歌,上演了近乎疯狂的全球并购,都以为是“买买买”,实际上是“变变变”,立志把“中国制造”进化到“中国智造”,成为李书福和吉利的理想制高点。

实际上,没有人可以写出一个完整的李书福,睿智的人甚至会想吉利究竟是不是在“造汽车”。从某种意义上说,李书福是无法被叙述的。

当年我离开《中国经营报》到北京作家协会从事专业写作,2002年春天,我在吉利宁波基地的电梯里初识李书福,他穿着一身工作服,我曾以为他是开电梯的,他一直那样朴素。

那时候的李书福说得最多的是“信息不对称”,因为信息不对称让他在一条弯路上走来走去,他不干。我喜欢他在挣扎中诉说的样子,光是表情就引起了我的兴趣,我想要写写他。我一直是写“小人物”的,没想到李书福后来成了一个“大人物”。

▲2001年,吉利汽车获得轿车产品“准生证”

▲2010年3月28日,李书福与福特汽车公司首席财务官刘易斯·布思(Lewis Booth)在哥德堡签署吉利收购沃尔沃轿车公司最终股权收购协议

▲2019年3月26日,李书福与戴姆勒集团董事会主席兼梅赛德斯-奔驰汽车集团全球总裁蔡澈博士(Dr. Dieter Zetsche)代表双方签约

我说要去路桥采访他的父亲母亲,他用他特有的眼神看了我一眼,给了我一把车钥匙——他的豪情座驾。我开着吉利豪情出发了,从宁波奔路桥,到台州的时候台风刚刚过去,公路上一片狼藉,路中央的隔离带都被吹倒了,散落了一地的鲜花。

我见到了李书福的父母,两位和蔼可亲的老人。李书福的父亲穿得利利整整,崭新的白衬衫系上了每粒扣子,手里拿着一根棍子,要我转告李书福——非要揍他一顿不可,因为李书福跑回路桥来造汽车了。

李书福小时候没少挨过父亲的打。我原计划在路桥待3天,结果待了12天。我走进了李书福的童年,他的梦开始的地方。今天我再写李书福,一不树碑立传,二不歌功颂德,我要展现的是李书福鲜为人知的一面,一个时代造就的传奇。

我知道他的担忧,李书福心里其实一直很紧张。我想说的是,李书福造车不是用来被批判的,批判者大有人在;李书福造车也不是用来被赞扬的,赞扬者也无处不在。这不是立场上的对立,是情绪上的共振。

李书福对我还要写他心里不踏实,我知道他是多么忧心忡忡。2023年9月17日,他出国总倒不过来时差,那天他在伦敦,英国时间凌晨1点给我发来微信,写得语重心长:

我少年时期放牛,青少年过渡期骑自行车做生意,青年时期骑摩托车创业,三十岁以后进入汽车产业。改革开放的政策浪潮,把我这样的农民推上了经济建设与产业变革的风口。对我而言,今天的一切都是运气,我必须心怀感恩,谢天谢地,感谢所有给我运气的好人!我要继续努力奋斗,把我的一切回馈世界,交还给世界,奉献给善良勤劳的人。

我好像找到了重写李书福的主脉——以梦想为支点,青春为底色,时代为坐标,把书稿一再推倒重来。本书不是写给专家看的,也不是给业内人士看的,甚至不是给吉利人看的。有很多写李书福的书,都是写李书福造汽车,我写人,写人的成长、人的命运。以李书福为中心会写到一些人,难免挂一漏万,特此说明。

我保持着从共性中寻找个性、从个性中寻找味道的一贯风格,包括时间与空间的转换。我从吉利发射卫星写起,没人知道李书福要发射多少颗卫星,有一天马斯克会不会跟李书福约一架也说不好,这个世界上有好多人想把李书福给揍一顿倒是真的。

我用我的语言和我的叙述方式,讲述李书福的故事。我想这样说:吉利创造的不是一个周期,而是一个时代。没有不服,怎能创新?没有创新,如何突围?擂台上的人拳拳有理,不是每个人都喜欢看皮开肉绽。清高不如同行,仰望不如相伴。我说这些是想表达我的主张:文学没有标准终点线,但一定有出发立场线。这就是《时代造就了李书福》书名的缘由,这书名也是李书福的原话。

▲李书福和作者陆涛(图左)参加新书分享交流会

当然,最要感谢的是李书福,他不过问、不干涉我怎样写他。非常感谢时磊、王硕硕、杨学良、林杰、苏扬、范峻毅、刘永胜、沈子瑜、王洋、沈源、潘巨林、陆丹、宁述勇、李晓云、刘健全、顾勇等为本书写作提供的帮助,真心谢谢杨健、桂生悦、安聪慧、刘金良、翁晓冬等,从我第一次写李书福至今20多年来给予的支持。

我要真心地谢谢你,写这本书就是为了与你相遇。人有命运,书也一样,谨以此书献给每一位有梦想的读者朋友。

0 阅读:0

帮宁说汽车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