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武义丨水碓后村:碧波流韵滋养红色文化的一渊绿水

掌上武义 2025-03-24 09:31:28

编者按:

山水田园诗画境,泉茶雅韵武川情。武义人文、旅游资源丰富,山水资源更是别具一格。3月22日起,县融媒体中心全平台推出《山水武义》专题,挖掘武义各地以山水为媒,打造人文精品线路,建设和美乡村的案例。现推出《山水武义》熟溪篇,带大家观一程山水,赏一路“丰”景。

近日,记者走进熟溪街道水碓后村,探寻这个兼具红色底蕴与生态之美的古村落如何在新时代走出一条振兴之路。

水碓后村是徐英烈士的家乡,因水得名,双坑溪东西两脉在此交汇,造就独特的生态景观。西坑之水源于海拔782米的纸扇山,东坑之水出自海拔765米的遮包尖山,两溪在黄金塔村东合流,形成清澈的溪里水库,最终汇入熟溪,成为县域水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双溪大树下徐氏宗谱》记载,“水碓后,旧名大树下,有大树数十章,皆大可蔽牛,遂以名村。又因村口有水碓,故称为水碓后云。此地茂林修竹环绕,流水潺潺,景色宜人。”

踏入村庄,“徐英故里”大牌坊映入眼帘,清澈碧绿的小溪从村前流过,阳光洒下,水面波光粼粼,溪水沿着蜿蜒的河道缓缓流淌,泛起一圈圈涟漪。在溪边,93岁的老人徐志云安静地坐在那里,凝视着溪水,眼神中满是回忆。记者与老人攀谈起来,老人带着浓浓的乡音缓缓说道:“从我小时候起,我们一家五口就靠着这条溪生活。那时候日子苦,每天天不亮,我就跟着阿爸来溪边打水,这溪水又清又甜,养活了我们一家人。”

溪上还有一桥一亭,更彰显韵味。桥就是胡连桥,取自烈士徐英的乳名胡连。而沿着拱桥往前走几步就能看到一座白色亭子,叫做古月亭,取自“胡”字。

沿着小溪继续往前走,就能看到一棵三百多年树龄的南方红豆杉,与一棵粗壮的古藤缠绕为一体,被称之为“古藤弄月”。春日暖阳,树冠覆盖数十米,在古树的庇护下,人们在此沐浴阳光、拉拉家常。

顺着古树往村子里走,就来到了水碓后村文化礼堂,宽广的礼堂内展示着先烈们的革命事迹和村庄的耕读文化,“红色”气息扑面而来。近年来,水碓后村积极挖掘传承红色文化,先后修建了徐英烈士墓、徐英烈士纪念馆,重点挖掘并传承以徐英烈士为代表的红色文化,将红色文化元素融入到精品村的建设中。

水碓后村党支部书记涂晓红介绍,目前,水碓后村文旅产业也初露锋芒,以徐英纪念馆为核心的红色研学路线,串联起古树群、胡连桥等景观,吸引周边县市游客前来探访。村集体还计划开发溪谷徒步、古树康养等生态旅游项目。

在另一边的高品质番茄及蔬菜种植示范产业园内,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刚移栽不久的玉米、番茄、南瓜等种苗精神抖擞,在阳光雨露的滋养下,展现出蓬勃的生命力,令人眼前一亮。近年来,水碓后村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深厚的红色文化,积极争取省级革命老区建设项目,加快开发红色资源,改造提升村庄红色文旅设施等。同时,积极与省农科院对接资源,通过“项目支撑+专家指导+农技培训”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因地制宜建设农产品产业示范基地,打造“水碓红”土特产品牌,让本土的优质农产品走出乡村。

在水碓后村中部还有块山,山名叫来龙岗,岗的山脊犹如巨龙腾跃。来龙岗南延的山岗因经常有老虎出没,且山形如猛虎侧卧,所以叫老虎岗。当地人说,久旱之时,只要山头上云起雾障,必有甘霖降临。而老虎岗下垂的山岩酷似母虎巨乳,巨乳岩穴,有清泉如涌,常年不竭。水碓后人直接引水入村,而饮其水则谓吃“虎奶”。

如今的水碓后村,白墙新居与百年老宅相互映衬。村民们守护着双坑溪的生态本底,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转化为生动实践。涂晓红表示,未来,将持续推动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让村庄的环境更优美,村民的生活更富足。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