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留意到
街头出现的各式各样的
临时摊位?
🥕 🥬 🥓
它们有的被摆上土特产品
成为推介本地特色的亮眼窗口
有的蔬菜瓜果堆成小山
成为农民售卖丰收的小店
还有的昼伏夜出
成为夜猫子解馋欢聚的据点
这是我县创新推出的临时摊点管理模式带来的新气象,该模式不仅有效攻克了流动摊位无序经营这个“老大难”问题,精准找到了地摊经济与城市品质协同发展的诀窍,更为破解城市管理难题打开新思路。
去年以来,县综合行政执法局直面流动摊位无序经营的棘手问题,深入践行管服融合新理念,创新各类临时摊点管理模式,巧妙地将流动摊点有序融入城市的大街小巷,并丰富临时摊位类型,构建便民型、创业型、快闪型、潮汐型、夜市型、社区型6类摊位应用场景,“摊”出了城市新活力。
在经过半年时间的排摸,收集了城区500多个流动摊主的信息。按照实际需求,召集相关部门、社区、摊主代表进行研讨,并设置了六类不同摊点,构建了摊主自治、国企服务、执法兜底的三方共管模式。同时,针对摆摊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摊点设置、日常管理、服务保障等方面出台相关制度进行规范,城市管理变得既有“力度”又有“温度”。
近日,武义县开发区管委会6楼办公室迎来暖心一幕:70多岁的吴菊珍奶奶手持印有“情系老人解民忧 热心助农办实事”的锦旗,亲手交到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开发区中队负责人和“潮汐型”临时摊点运营负责人手里,并激动地说道:“之前几百斤的毛芋卖不出去,愁得我睡不好觉,多亏了你们的这个暖心收购点,才能这么快卖掉。”
老人口中的临时收购点正是“潮汐型”临时摊点迭代升级的成果“潮汐型”摊位集中于工业园区的指定区域,在早、中、晚三个用餐高峰时段开放供流动摊位入驻,目前已辐射工业园区、部分乡镇34条街1100多家企业,容纳摊位300余个,解决周边近6万员工的就餐问题。3月中旬,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开发区中队联合武义经开物业发展有限公司、志愿者等多方力量,在原有“潮汐型”临时摊点基础上,构建“三位一体”助农体系,创新推出“暖心收购点”。
一方面通过“暖心收购微信群”,实时收集农户商品滞销信息和“潮汐型”临时摊点摊主蔬菜需求动态,实现精准对接。另一方面搭建“银龄供销专线”,为高龄农户设立24小时服务电话,提供上门协助运输等便利,并配齐“共富联络员”,由“潮汐型”临时摊点第三方外聘巡查员、执法人员、志愿者担任,定期了解蔬菜供需、提供便捷运输等服务。
“我们不仅要给农户‘摆摊的地方’,更要帮他们找到‘卖货的路子’。”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开发区中队负责人介绍,今年3月中旬试点以来,“暖心收购点”已累计帮助30多户高龄农户销售蔬菜800余斤。
以城市管理理念和方式之变
推动城市
向新而进 向美而行
“通过模式创新,能有效推动城市管理从粗放执法向精细管理的转型升级,实现地摊经济与精品城市和谐共生。”县综合行政执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全县共提供各类临时摊位4.5万余摊次,流动摊投诉举报率下降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