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句话老话叫做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一次无意的善举或许在未来的某一天、某个时刻能够救命。下面的这个事故,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1950年我国进行全国土地改革,甘肃地区不少地主被拉出来判了死刑,饶是之前再嘴硬,在上断头台的那一刻,他们也知道已经是死路一条。
然而就在战士们准备行刑时,突然有一位地主大喊:“我救过徐向前将军!你们不要杀我!”这话一出,立马引起众人关注。
要知道徐向前可是我党的高级将领,曾立下不少战功。此人是谁,他又是如何救下的徐向前呢?
地主被执行死刑前大喊:我救过徐向前
1950年,政府一心想将封建土地所有制废除,把这些土地分配给农民,却遇到了地主的强烈抵抗。
地主之所以能够成为地主,那必然是有一定的实力。先不说钱财,有的地主甚至还有自己的“部队”。再加上新中国刚成立没多久,一些地主俨然一副“天高皇帝远,你能奈我何”的态度,对中央下达的指令更是充耳不闻。
更有甚者竟然敢雇地痞流氓对抗土地改革的工作队伍,试图搅乱地区局势。眼看这些地主如此冥顽不灵,中央领导为了顺利完成土地改革,直接使用强硬的手段。
任这群地主再如何撒泼打滚,也不能再翻出花来。要知道,我们的解放军可是能够把国民党军,打得丢盔弃甲只能窝在台湾的部队,这群乌合之众又有什么能力敢与之抗衡。
任何的地方都有好人和坏人,地主其实也是一样,比如说文章开头曾大喊救过徐向前的李地主。说起来李地主也颇为倒霉,他是地主不假,但好歹没有为非作歹,甚至有时候还会发发善心、做做善事。
虽然在中央下令搞土地改革之初,李地主也有挣扎过的,但最后还是妥协了。谁曾想他的地主身份还是给他招来了祸端。
李地主三番五次地上诉,请求撤销将他列为土地改革的对象,但无论如何挣扎,他最后还是被拉上了断头台。站在台上的那一刻,李地主是绝望的,尤其是在听到群众的喊声时,更是心如死灰。
当行刑人员刚准备开始的时候,李地主突然想起了一件事,这事或许能救他的命,他没有一丝犹豫大喊了一声:“我救过徐向前将军!你们不能杀我!”
李地主话音刚落,他瞬间成为全场的焦点。不管是台上的领导人还是台下的群众,大家的目光都汇集到他的身上。
审查干部不会放过一个坏人,自然不会错杀一个好人,于是连忙询问:“你说你救了徐向前将军?你知道徐向前是谁吗?又或者你有什么证据能证明这件事?”
李地主回答道:“鼎鼎大名的徐向前将军谁不知道?我不仅知道我还认识呢!不就是证据吗,我还真有!”审查干部见李地主不像说谎,向上级汇报说:“要不先把李地主给放了,等他把证据拿出来后,我们再商量如何处置他。”
上级思索片刻后摇了摇头,说:“不能放了他,放了他如何让其他地主信服?先让他的家人把证据送来,等验明真假后再说。”
李地主的家人见事情出现转机,赶忙返回家中寻找证据。一阵翻箱倒柜后,终于从一个十分隐蔽的角落里,找到一张早已泛黄的纸张。
当家人将“证据”送到审查干部面前时,审查干部看了又看,仔细辨认上面的东西。就在众人摈住呼吸等待答案时,审查干部出声了:“这确实是徐向前将军的字迹,看来他没骗人!”
得到肯定答案后,李地主和他的家人更是喜极而泣,因为他们知道李地主可以保全性命了。
纸条中的这位徐向前将军究竟是何人,为什么救了他,李地主就能得救了呢?
李地主如何救下徐向前?
彼时的徐向前还不是元帅,但却是大名鼎鼎、如雷贯耳的少年将军,他原名徐象谦,出生在山西五台县一个贫困的家庭。徐向前深知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因此自小就立志报效国家,为百姓做实事。
1924年徐向前以优异的成绩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后来到部队工作。1927年3月,他深受共产党的影响,并成功入党。
徐向前在领导部队作战期间,讲究一个“活”字,始终保持机动灵活性,不管是诱敌深入还是速战速决,都体现了他“打活仗”的方针。在一次次与敌人交战期间,徐向前有勇有谋,尽显英雄本色。
组织看到徐向前的能力后,多次将重要任务交给他。在之后短短几年时间内,徐向前逐渐成为军队的核心人物,并带领队伍获得一次又一次的胜利。
1936年,红军和国民党的斗争到了危急时刻。徐向前临危受命,带着战士们进军西北。虽然知道前方困难重重,但没想到危险来的如此之快,甚至连徐向前都差点交代在西北。那么这是怎么回事呢?
1936年的西北和现在截然不同,当年的地形更复杂,气候更恶劣。徐向前的部队不仅要克服自然天气,还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任务,可见任务之艰难。
环境已经够让人闹心了,结果还有更闹心的。这时候的西北地区是马家军掌控的,无论是硬性条件还是软性条件,比徐向前部强的不是一丁半点。如果和马家军硬碰硬的话,结果是什么可想而知。
更悲催的是,徐向前率部刚进入西北地区,就被马家军发现并伏击。由于战士们还没做好战斗准备,因此经过一番激烈的战斗后,西路军损失惨重,从最初的几万人减少为两三千人。看着剩下的战士们,徐向前连忙下令:“撤退!撤退!”
3月16日,徐向前率部准备返回延安。然而由于路程遥远,再加上补给所剩无几,想要坚持到延安市有些困难的。就在徐向前不知道怎么办的时候,他突然发现不远处有一个村子,一个想法瞬间在他脑海中形成。
徐向前在当地百姓的带领下来到李地主家,先是向李地主解释他们的情况,然后说:
“我们走投无路,只能向您求助,希望您能提供一些食物和药品。不过您放心,我们红军不白拿群众的一针一线,我写张借条,等革命胜利后我徐向前一定会报答您这个恩情!”
李地主摆摆手,说:“这有什么的,我虽是地主,但却从未做过伤天害理之事,更没有压榨过百姓们。你放心,这个忙我帮了!”
后来李地主为西路军提供了粮食、衣服等物资,西路军终于缓了过来,在徐向前的带领下返回延安。
李地主结局如何?
如果不是李地主提供的补给,或许西路军会全军覆没在西北,也就没有后来的徐向前元帅了,李地主这如何不算“救命”呢?
当然,这样的帮助对于李地主而言或许没什么,不过是一次善意之举,但对于我军却是救命的稻草。
所以临走前,徐向前才会为了日后能够有机会报答李地主的恩情,特地写下一张“欠条”。而这张欠条在李地主命悬一线时,成了他的“救命符”。
当然,李地主救了徐向前虽然不假,但中央土地改革的决心是坚决的。因此李地主可以保留性命,不过他的土地也同样要分配给无地的农民。
我们国家这样的做法也得到了民众的理解和支持,在保证公平公正的同时,也让所有人看到了国家对于改革态度的坚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