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尚昆临终之际多次告诉家人:千万别让刘源过来,二人是何关系?

历史海大富 2024-09-26 03:24:05

刘源身居高位的时候就屡屡受到关注,一方面因为他是刘少奇之子;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他本人拥有非凡的能力,尤其是在军队反腐工作中表现出极强的气魄,后来在全国人大的财经方向工作中,他的表现同样极好。

由于历史原因,他也与很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建立了不同寻常的友谊,其中一位便是杨尚昆。

在中南海遇到的“小列兵”

从身份地位来看,刘少奇是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在工作上他重视党风建设、在生活中他更是严于律己。

对待自己的孩子,刘少奇也坚持“一切从严”。

几位子女中,刘源是刘少奇最小的孩子,个人情感上父母都会疼爱小孩子,但刘少奇从来没有降低过对刘源的要求。

刘源于1951年出生在北京,童年时代与少年时代都是在中南海度过的,和很多同年龄段的少年一样,他从小就对军营生活充满了向往。

其他在中南海工作的叔叔都很喜欢刘源,有的给他刻了一把假枪、有的还给他做了刀柄。

在院子里玩耍的时候,刘源走到哪都要带上自己的假刀假枪,到处跑来跑去,嘴里还喊着“冲呀”、“杀呀”,那些久经战火考验的老将军们看到刘源这副模样,都觉得十分有趣。

1955年解放军首次授衔,刘源见到了多位戴上新肩章的叔叔。

那时的他还不知道军衔意味着什么,便到处“要求”叔叔们给自己一副肩章,有个叔叔就拿纸画了一副肩章送给他,还用别针别在了他的肩膀上,才满4岁的刘源觉得自己特别神气,在院子内四处走动,要让大家看看自己的“肩章”。

杨尚昆谈完事走出来时正巧看到了正“四处炫耀”的刘源,觉得非常有趣,结合新中国的一片欣欣向荣,他更是感受到付出的心血都是值得的。

过去,杨尚昆早在1933年就被任命为红三军团政委,和彭德怀军团长一起带领红三军团参加了两万五千里长征,他经历了决定红军未来的遵义会议,也切身参与了四渡赤水、勇夺娄山关等英雄史诗。

再到后来的华北抗战至新中国成立,杨尚昆付出了太多努力,终于迎来了胜利的到来。

1955年授衔后,看着每位将军脸上洋溢的笑容,过去经历的一切不易就更是浮现脑海,而新一代的孩子们不用再忍受过去的痛苦悲凉,对于这些老革命家来说就是一种别样的安慰。

小小年纪就向往军队生活的刘源,不就是“后继有人”的体现吗?

于是,杨尚昆走到了刘源的面前,把他拉到了朱德、彭德怀、林彪等几位元帅的面前,笑着说:“你们看,这是我们未来的将军。”

刘源得意洋洋地站在诸位元帅的面前,大家都是有说有笑,使劲夸赞这位“未来将军”。

不一会,陈毅元帅走来了,一眼就看到了刘源肩膀上的纸肩章,他蹲下仔细查看肩章上的字,没想到上面还有一行:芝麻酱。

陈毅大声地把“芝麻酱”几个字给读了出来,众人更是笑作一团。

虽说刘少奇对子女们的要求是严格的,但他从来不会限制孩子们的发展方向,只要是为人民服务,做什么工作都是合适的。

刘源在一天天长大,他对未来的想法从来没变过:就是要参军,保家卫国!

13岁那年暑假,刘源中终于在中南海的警卫队里当上了小列兵,此后3年暑假他都在部队度过;由于刘少奇的管教方式大家都知道,部队没有任何一位班长敢给刘源“开后门”,即便他年龄小,依然得保持同样水准的训练。

在军队里,刘源不仅接受了各种军事训练,他的射击天赋还彻底体现出来,每天都和战士们拖着砖头练习射击技巧。

可到了尖子班后,训练强度陡然加大,十几岁的刘源扛不住了。

那阵子,他觉得自己的身子骨都要散架了,也萌生了放弃的念头,走进了父亲的办公室。

刘少奇没怎么关心这个宝贝儿子经受的磨炼,他只说:“人家都是这么训练的,你要克服困难,严格按照要求训练,不容松懈。”

看到父亲严肃的模样,刘源回到了部队,中学时期的3个暑假,他没有过丝毫休息的时间。

不仅暑假不能放松,连平时读书的时候也是一样。

当时刘少奇还特意向校长和老师们说:“不要因为他是我的孩子就迁就他们,那样对他们没有任何好处。”

很多老干部都关注着刘源的成长近况,刘源也暗自下定决心:一定不能让这些看着我长大的叔叔伯伯失望。

杨尚昆就对刘源印象很深,也时刻关爱着他,在刘源的心里,这个杨叔叔比自己的父亲和蔼多了。

在中南海的时候,他们几家人都在西楼饭厅吃饭,到了周末孩子们都回来了,饭桌上的菜都不够分,大人们还在吃的时候,刘源他们几个就“假装斯文”,一点点夹菜吃;可大人们吃完离去,几个孩子就开始“风卷残云”,桌子上很快就什么都不剩了。

这些生活中的小事,杨尚昆还是看在眼里的,他从来不介意孩子们表现出自己该有的模样,看着孩子们不够吃,他还特意去加些饭菜送到桌上,刘源对这些事更是记忆犹新,他也打心底里喜欢这位“杨爸爸”。

由于要外出上学等诸多原因,刘源在后来的很多年里都没有见到杨尚昆,成长、工作的道路上,他从未忘记父亲的教诲、叔叔们的殷切期望。

1983年,只有32岁的刘源在投票中当选为河南新乡的副县长,主抓多种经营和乡镇企业工作,这是他个人能力的巨大体现。

另一边,杨尚昆在1978年左右才回到北京,刘源还专程前去探望。

比起记忆中的“杨爸爸”,刘源只记得:“他显得老了很多,也瘦了很多,目光仍然炯炯有神。”

杨尚昆始终惦记着刘源的发展

这次见面之后,杨尚昆总是惦记着刘源,有空就叫他去聊聊。

日子久了,杨尚昆也喜欢向着刘源回忆自己的往事,谈到一些历史问题的时候,刘源也总是有点不好开口。

除此外,杨尚昆还“要求”刘源向自己汇报成长和工作情况,刘源也总是事无巨细地回答,一说起来就会说好多,杨尚昆就算再忙,他都愿意仔细聆听刘源说的话,并予以肯定和鼓励。

他还对刘源说过:“你是工农兵都干过,应该比我们要干得好,知识经验也都有,肯定能比我们少走弯路;但你什么时候都应该虚心学习,向群众学习、向书本学习、在实践中学习。”

那句话时刻被刘源记在心里,哪怕多年后回忆往事时,他都能一字不落地说出来。

1991年,刘源在探望杨尚昆时,杨尚昆说:“现在军队和地方的干部应该相互交流。”

当时刘源还不知道杨尚昆要讲什么,不久后他就接到了一纸调令:去武警水电部队。

这件事大概半年后,杨尚昆就从领导岗位上退了下来,日子也渐渐清闲下来,能与刘源交流的时间就更多了。

从80年代刘源的表现来看,他也践行了自己的诺言。

河南期间的工作,当地老百姓都是看在眼里的,他们都会说“刘源是位好干部”,而不会特意提到那是刘少奇之子,这就是对刘源最好的肯定;调任的时候,迟浩田也曾告诉刘源:“你是作为地方最优秀的干部流动到军队的。”

在武警部队水电指挥部担任第二政委后,刘源又奔波忙碌了10年。

从小经历的环境,让他对那些为国捐躯的战士们有着别样的感情,自己作为武警干部,也是继承了他们的遗志。

一次,他坐车看到了前方有战士的墓碑,马上要求停车,在众人面前,他单膝跪地手捧野花两行热泪,在场的人无不动容,大家后来都说:“若是不好好干工作,对得起这些牺牲的战士们吗?”

刘源还经常向人讲述当年解放军进上海不入户的故事,就是在强调:永远要记得对得起老百姓。

1998年,37岁的刘源升任为武警总部副政委,他的工作更忙了。

那年特大洪水,刘源在一线忙得够呛。

一直到9月12日,一位叔叔才给梨园打了电话:“你来301医院看看,杨主席不行了,来看最后一眼。”

听到这句话,刘源感觉脑袋里“嗡”的一声,立即赶往医院,其实,他已经来晚了。

当时杨尚昆已经进入了最后抢救阶段,他已经没有知觉了,周围到处都是医生、护士。

刘源什么都不知情,他喃喃道:“杨爸爸的身体一直都很好,怎么说不行就不行了。”

也就是那一天,刘源才知道杨尚昆已经住进医院很久了,杨尚昆的子女告诉刘源:“爸爸在病中好几次都提到你了,我们知道见你一面是爸爸的心愿,也想着给你打电话,但爸爸从电视上看到了正在发大水,就知道你肯定在忙着抗洪,所以就不让我们告诉你。”

听到这里,刘源的眼泪落下来了,他退出房间。

回顾着自己与杨尚昆相识的种种,刘源都无法接受这样的现实,从纸肩章开始一直到现在,杨尚昆始终注视着刘源的成长,有很多次,杨尚昆都是希望刘源能从实践中获得经验,要多经历风雨与摔打,这样才能独当一面。

9月13日,杨尚昆永远地离去了,丧事的全过程刘源都参与了。

许多来吊唁的人都发现,刘源几乎就成了杨家的一份子,他不仅陪伴左右,还接待吊唁者、安慰众人。

日后刘源也发现,在杨尚昆病重的最后时刻,还为刘少奇、周总理等写下了纪念文章。

接下来的一切路,都是刘源自己走的,他对得起父亲刘少奇的教诲、对得起杨尚昆的关爱。

2005年,刘源出任军事科学院政委;2011年,他出任解放军总后勤部政委。

面对腐败,他更是坚定地表示:“腐败问题,我宁死也不会放手,无论一个人的职位多高,后台有多硬,我都不会善罢甘休。”

如今回头看,刘源说的一切,他都真的做到了。

参考资料

盘点解放军现役34名上将:“50后”占近8成 人民网刘源上将已卸任总后勤部政委,曾誓言不要乌纱帽也要拿下贪官 澎湃新闻

0 阅读:0

历史海大富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