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徐海东之女哀悼会:在京病逝,毛主席侄女、周总理侄子出席
2020年9月,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大礼堂内,一场特殊的追悼会正在进行。灵堂中央,悬挂着一位81岁老人的遗像。她的名字是徐文惠,一个对大多数人来说陌生的名字。然而,前来送别的人群中,却有着许多熟悉的面孔毛主席的侄女、周总理的侄子、朱德的外孙、陈毅的长子。。。。。。这些革命元勋的后代,为何如此郑重其事地来送别一位普通老人?
普通人眼中的大人物徐文惠其人其事
时间倒回到2019年,国庆70周年庆典上。天安门广场上,一位80岁的老人坐在“致敬方阵”的礼宾车上,手捧一张黑白照片,缓缓驶过。这位老人就是徐文惠,而她手中的照片,是她父亲徐海东的遗像。
60年前,年轻的徐文惠曾以群众身份走过这里,接受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检阅。60年后,她又以父亲“代表”的身份,接受人民群众的致敬。这两段经历,成了徐文惠此生最珍贵的记忆。
但谁能想到,就在一年后,这位坚强的老人会永远离开我们?
徐文惠的一生,说起来平平无奇。她没有父亲那样的赫赫战功,也没有显赫的职位。她只是一名普通的医生,退休后做些力所能及的公益活动。可就是这样一个普通人,为何能得到如此高规格的送别?
要理解这一切,我们得从她的出生说起。
1939年,战火纷飞的中国大地上,徐文惠呱呱坠地。她的父亲是闻名遐迩的红军将领徐海东,母亲是坚强勇敢的女革命家周东屏。从小,徐文惠就在枪林弹雨中长大,跟着父母辗转各地。
小时候的徐文惠,可不是什么乖乖女。她爬树上房,把衣服弄得破破烂烂的。刘少奇还说她最像她爸爸,天不怕地不怕。徐文惠听了不但不生气,反而挺高兴,觉得这是自己跟老爸像的证据。
虽说是将军的女儿,但徐文惠从小可没享受什么特权。她爸给她的零花钱一个月才5毛钱,还得记账。家里有公家的专车,但徐海东从不让孩子们坐,哪怕下雨下雪也得自己挤公交上学。这样的教育方式,让徐文惠从小就养成了艰苦朴素的作风。
长大后,徐文惠选择了一条平凡的道路。她考上军医大学,毕业后在北京当了一名普通医生。工作之余,她最爱做的事就是回家照顾父亲。在徐文惠心里,父亲永远是她最敬佩的人。
可惜天有不测风云,1970年徐海东去世时,徐文惠因故没能见上最后一面。这成了她一生中最大的遗憾。或许正是这份遗憾,让她在退休后决定追随父亲的足迹,深入了解父亲的一生。
退休后的徐文惠,开始了一场说走就走的寻根之旅。她沿着父亲当年战斗过的路线,走遍了大江南北。
在父亲的家乡河南光山,她看到了一座令人心酸的合葬墓。墓里安葬着66位因徐海东参加革命而被杀害的亲属。墓碑上徐向前的题字“光荣流血”让她潸然泪下。原来,她的父亲为革命付出的代价如此惨重。
在陕北,她找到了父亲曾经生活战斗过的窑洞。那里的老乡告诉她,徐海东当年带领的红25军,战士们平均年龄只有十几岁。蒋介石还曾嘲笑这是一支“童子军”。但就是这支“童子军”,在徐海东的带领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一路走来,徐文惠对父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她发现,父亲不仅是一位勇猛的将军,更是一个有情有义的人。即便在最艰难的时候,他也从不放弃任何一个战士。这种革命精神深深打动了徐文惠。
从此以后,讲述父亲的故事、弘扬红色精神,成了徐文惠晚年最重要的使命。
她四处奔走,收集整理了大量关于红25军和女红军的历史资料。她组织拍摄了《徐海东将军》纪录片,出版了《徐海东大将》画册。她和兄弟姐妹一起,把父母的大部分遗物无偿捐赠给了故乡的博物馆。
2010年,在徐文惠的努力下,一个特殊的合唱团诞生了。这个名为“开国元勋后代合唱团”的组织,汇聚了许多革命先辈的后人。他们身着戎装,高唱红色歌曲,用嘹亮的歌声传递着革命精神。
为了办好这个合唱团,徐文惠可是操碎了心。找不到排练场地,她就把女儿的房子腾出来当办公室。有成员生病了,她亲自送药上门。在她看来,这些都是应该做的,只要能把红色基因传承下去,再辛苦也值得。
徐文惠的一生,看似平凡,实则不凡。她没有像父亲那样建立赫赫战功,但她用自己的方式传承着革命精神。她没有显赫的职位,但她默默无闻地为社会奉献着自己的力量。她的衣着朴素,但却散发着独特的光芒。
2020年9月,徐文惠因病在北京去世,享年81岁。在她的追悼会上,无数革命先辈的后人前来送别。他们中,有毛主席的侄女,有周总理的侄子,有朱德的外孙,有陈毅的长子。。。。。。这些人或与徐文惠相识,或仅有几面之缘,但他们都对徐文惠充满敬意。
有人说,徐文惠的一生,就是一部活生生的红色传承史。她用平凡的人生,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伟大。她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却用点点滴滴的行动传承着红色基因。她的故事告诉我们,不管身处何种位置,只要心中装着祖国和人民,就能活出精彩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