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振堂唯一活下来的儿子董用威,晚年最大的心愿:找回父亲遗骸

勇往直前破荆棘 2025-01-19 11:39:15

1937年初,西路军与马家军在高台县城爆发激战,西路军红五军军长董振堂带领将士们孤军抵抗。

战斗进行到最后,坚守在县城东南的董振堂身边只剩下一名战士,并且自己也已经身负重伤,无力突围。

面对敌人的最后进攻,董振堂在将枪中子弹尽数射向敌人以后,留下最后一颗子弹自尽身亡。

马家军对待西路军将士的手段十分残忍,他们先是将董振堂军长的头颅割下示众,随后又将头颅送到南京,找蒋介石邀功请赏,头颅最后不知所踪。

董振堂牺牲以后,他的大儿子追随父亲步伐,最后牺牲在了抗日战争中,而他的小儿子作为董家唯一血脉,直到晚年都有着一个心愿,那就是找回父亲的遗骸!

那么,有关董振堂都有着怎样的故事?最后他的遗骸被找回了吗?

一 、董用威记忆中的父亲

董振堂在高台县城牺牲的时候,他的家人正在逃难的路上,董振堂一共有两子一女,大儿子名为董光楹,小儿子名为董用威。

父亲牺牲的时候,董光楹和董用威都不满二十岁,跟着母亲的脚步在中原地区四处奔走,他们只是在先前知道了董振堂前往西北的消息。

但在那个交通和书信极不通畅的年月里,仅是这一个消息,只会让一家人满怀担心,不知道董振堂最后究竟去了什么地方。

在董用威的脑海里,对于父亲的记忆一直都是十分模糊的,唯一一段在往后时光有所回忆的,就是在1928年的时候。

董振堂当时还在西北军13师担任师长,带领部队驻防在洛阳,将一家人都接到了洛阳有着短暂的生活。

这段童年时光里,董用威和父亲相处的时间并不长,每次看到董振堂穿着军装出现在自己面前,董用威都是紧张的不行。

怎么也没办法将这个人高马大的军人和自己的父亲联系在一起。

而董振堂因为长年带兵极少陪同孩子,内心也十分愧疚,自认为是一个好军人,但不是一个好父亲。

所以就想着趁这段时间弥补父子之间的关系,根据董用威的回忆,有好几次,董振堂都想过来与自己亲近,但自己总是爱搭不理的。

一段时间以后,还没等到与父亲变得熟悉,13师就接到命令调离洛阳,这也是董用威和哥哥最后一次见到父亲。

董振堂带领部队告别家人以后,参加了中原大战,冯玉祥战败后,董振堂所在军队被蒋介石收编,董振堂成为了国民革命军26军的一名旅长。

蒋介石对于这些非嫡系部队,一直都是当做炮灰来使用的,从此往后,董振堂所在部队都是打硬仗,但是拿着最少的补给和军饷。

后来,蒋介石更是将部队调往中央苏区打内战,这一点让董振堂十分愤恨,因为明眼人都知道眼前大敌是日本人,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纯属祸国殃民。

红军在第三次反围剿作战胜利后,国民党军队大败而归,蒋介石这个时候却不愿意让董振堂带兵到后方休整。

而是一纸调令,让董振堂所在部队继续坚守在宁都,这种差别化的待遇引起了董振堂的愤怒,最后和赵博生一起带领26军起义,这就是震惊中外的宁都起义。

二 、红五军军长

当时26军一共有1.7万多名士兵投奔中央苏区,带去了大量武器物资,董振堂等人的义举受到了中央红军的欢迎。

在到达苏区没多久,董振堂就成为了共产党员。

相比于蒋介石的冷落,我党无论是从政策号召,还是待遇上都是天壤地别的,这一点让董振堂十分感动。

董振堂最终决定将自己的全部积蓄,一共三千块银元拿出来交给组织,毛主席知道这件事非同小可,就劝董振堂留下来一部分用于生活。

董振堂直接说道,我都已经革命了,一切甚至于生命都可以交给党,这些钱算不了什么。

在1931年底,董振堂成为了红五军团长,这已经是一个可以和彭德怀等人平起平坐的职位了。

随后的红军反围剿作战和长征期间,董振堂率领红五军团屡立战功,特别是在长征期间,董振堂多次担任后卫的掩护任务。

面对国民党军队的重兵追击,董振堂一次次的带领将士们从敌人的包围中杀出一条血路,完成了中央交代的各项任务。

然而这样一位功勋卓著的红军将领,最后却牺牲在了西北的高台县城,也造就了红军军史中最为惨痛的一页回忆,西路军西进历史。

1936年10月,董振堂所在的红五军和兄弟部队红9和红13军共同组成西路军,按照中央军委的命令西渡黄河,朝着新疆地区开拔。

西路军的西进过程中,因为发生了西安事变,导致部队在西进和东返之间来回改变行军路线,对于部队士气影响很大。

最终在1936年12月,再次确定西进计划,并打算在河西走廊地区建立革命根据地,以此打通与新疆地区的陆地联络。

在此期间,董振堂率领部队进攻高台县城,到元旦的时候,红五军一举攻克高台县城,将驻守的八百多名民团士兵俘虏。

因为部队人员紧缺,董振堂就让人将这些民团士兵收编为西路军的守城部队,最后埋下了一个隐患。

1937年初,马家军调动两万多人来围攻高台县城,董振堂率领红五军孤军奋战,最后城墙外围失守,战斗逐步进入城内。

作战过程中,原先被收编的民团士兵叛变,在混乱之中打开了高台城门,导致敌人大量涌入。

战斗进行到最后,董振堂身边只剩下一名战士,并且自己也身负重伤,为了让仅存的红五军战士突围,董振堂承担起了掩护任务,最后壮烈牺牲,终年42岁。

三 、寻回遗骸

马家军为了震慑西路军战士,残忍的将红五军指挥人员头颅割了下来,然后挂在高台城门楼上示众,最后又连带着照片送往南京找蒋介石请赏。

当时董振堂的家人并不知道牺牲的消息,一直到五年以后,也就是1942年,董振堂牺牲的消息才被告知。

当时董振堂的大儿子董光楹22岁,小儿子董用威只有18岁,一连好几天时间里,全家人都沉浸在悲伤之中。

董振堂的妻子贾明玉每天晚上都在用沙哑嗓音呼唤着丈夫的名字,董用威十分害怕母亲承受不了打击,跟随父亲而去,就十分小心的注意着母亲的动静。

一直到很久以后,董用威才明白为什么母亲会如此伤心,因为当时他们几个孩子只知道父亲牺牲了,并不清楚马家军将父亲头颅割下来这种事情。

董光楹和董用威为了追随父亲的脚步,就加入了当地的中共游击队,参与到了抗日战争中,最后董光楹在执行任务的时候牺牲,董用威成为了董家的唯一血脉。

抗日战争结束后,刘伯承等人找到了流落到安徽的贾明玉一家人,将他们接到了解放区。

毛主席谨记着董振堂为革命做出的贡献,特别让边区政府分配了50亩良田给贾明玉一家人。

在组织的照顾下,董用威参与到了革命工作中,一直到晚年的时候,董用威都有着一个心愿,那就是能找回父亲董振堂的遗骸。

这个心愿不只是董家人的期盼的,也是组织一直期望解决的,直到2015年,经过多方考证,董振堂头颅的下落才被查清楚了。

根据考证的消息,这颗头颅当时并未被送到南京,而是被马步芳放到了青海省西宁市的中山医院进行保管。

因为保存手段落后,董振堂的头颅在医院期间不断腐坏,最终被安葬到了中山医院西墙外的空地上。

然而这个时候,距离贾明玉离世已经过去了几十年时间,董用威也从一个青年等成了白发苍苍的91岁老人。

2015年12月,董用威前往西宁中山医院进行祭奠,了却了寻回父亲遗骸的心愿。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