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叱咤中国的南京国民政府到底是如何被“军粮”贪污压垮的?

一点儿历史事 2022-10-20 17:14:20
揭露历史的隐秘:曾经叱咤中国27年的南京国民政府到底是如何被“军粮”贪污压垮的?

《孙子兵法》中:“军无粮则亡。”“三军未动,粮草先行。”等古言中都阐述了“军粮”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

但是我们却不能想到的是曾经叱咤中国27年的南京国民政府,这个作为近代以来唯一一个曾经名义上统一中国的资产阶级政府的运粮方式却是这样粗鄙而简陋。

以至于它的每一次运粮都会被侵吞。

话不多说,都是精华,今天我们直奔主题

军粮贪污四部曲第一曲:行船损耗

就如同现在外卖小哥送外卖一样,为了赶时间完成任务,他们不得不一路狂奔。

而在赶路时期,如果遇到“路途坎坷”,难免会有颠簸,外卖中的汤汤水水就会洒漏,造成损耗。

而在当时,技术那么差,基础设施像外太空一样的条件下,行船损耗也就成了不可避免的事情。

更是就如同现在的飞机航班延误一样,行船运粮途中,如果遇到暴风雨等自然灾害,船舱常日积水,米粮受潮霉变,这都是允许范围内的事情,只需要船长出具一个报废申请就可以了。

本来是合情合理的规则,但执行起来可就变味了。

毫不夸张地说:民国政府的每一艘船只,只要是运粮的,都会发生进水损耗。

没错,你没听错,不论距离长短,也不论天气变化,只要是运粮,一定会发生的就是:进水损耗。

但是哪怕就是这么离谱的情况,民国政府也从来没有想过要改善他们的运粮监督策略。民国政府不失败,真是天理难容。

第二曲:装卸损耗

对于这些事情的监督,民国政府做得更是详细而繁琐,但事实证明,这些实在只是表面上的文章,一点实用价值也没有。

损耗,损耗,除了损耗还是损耗!

就如同大家做实验的时候一样,把一个烧杯里的水倒入另一个烧杯,得出来的重量一定是不同的,因为会有很多水分附着在刚才的烧杯壁里。

南京国民政府也是极为“人性化”地想到了这一点。

所以依照南京国民政府政事条律第38条,装船时是允许有合理损耗的。

而且不仅装船时允许合理损耗,卸船时同样也是可以有的。

他们还秉持着科学和严谨的原则:按照路程的远近定出,每条船的米都可以少一定数量,距离越远允许损耗的比例就越大,这也是完全合乎规定并且完全合法的。

第三曲:米粮污染

就如同现在人们对蔬菜粮食进行装卸一样,当时的“军粮”经过确认之后,也会需要工人进行装车(或者装船)。

这本来也没啥问题,因为必须要通过运输工具运输,就是要这么干的。

但问题出在他们使用的工具上,没错,用来装卸“军米”和“军面”的工具是一把铁钩。

你们是真的怕能把粮食完整地运到目的地是吧?

大家想象一下当时的画面:锋利的铁钩,嗤啦一声插进了麻袋里,工人们再用力向上一提……怎么样,有画面了吧?

就这样,能把粮食运到目的地,简直就是个奇迹。

因为铁钩在麻袋上拉时会出现一定的缝隙,所以大米会哗啦哗啦地洒在地上,虽然地上早已被打扫干净,甚至已经铺上了“米布”(所以地上的米依然是合格好米)。

但是按照国民政府军事法条例第45条,这些大米已经受到了污染,是需要清理掉的。

而这些需要被清理的“废米”,自然是进到了那些高官的手中。

光这些还不够,他们派人清理“废米”的时候,也是要领薪水的,毕竟不能白干活是不是?

第四曲:“净含量”

不知道大家看没看到过电影上的描述:一列又一列火车载着粮食经过站口,称完重量之后再缓缓离去。

没错,谁有空给你一站一站的装卸粮食,特别是在当时那个战争年代,时间真的就是“生命”。

于是,为了节省时间,地磅就自然而然地诞生了。

但让人纳闷的是,每过一站,火车的重量就会少一大截,南京国民政府对此并没有明确的记载。

所以现在的我们对此也无从考证,虽然具体原因我们并不了解,但唯一我们可以确认的是:“军粮”每过一站就会瘦一次身。

上面这些损耗主要是对于“军米”来说,“军面”对此来说贪污工序就少得多了,因为“军面”只走水路,也就是“水运”。

虽然贪污工序更加单一,但就是这一道“工序”,值得我们所有人拍手叫绝。

一袋面粉?一袋面粉!

面粉是论袋的,并不是论重量。

我这么说大家可能不太明白,就拿我们个人来说吧,无论是胖子还是瘦子,都是两条胳膊两条腿。

对于一袋面粉来说也是这样,也就是说,你可以对它进行“瘦身”。

于是还出现了特地给“军面”瘦身的“健身房”。

在这间密室里,啥都没有,干净到一尘不染,只有地上的“面布”诉说的它的神奇。

工人们把一袋又一袋面粉放在上边,就开始了“面粉健身运动”。

面粉就这么一丝一缕地从缝隙之中渗透了出来,落在地上之后再被人们打扫起来装进指定的袋子里(据内部可靠消息称:他们会对抽打多少下,抽打力度进行严格规定,并进行严酷的训练)。

经过“健身房”的一阵捣鼓之后,虽然“军面”瘦了不少,但它还是一整袋,没有“缺胳膊少腿”。

交出去,是完全不会有任何问题的。

由此观之:南京国民政府不失败,真是天理难容。

因篇幅原因,今天的故事就分享到这里了

无奈小编笔墨尚浅,无法将各种精妙一一说尽,还请评论区大神指点

今天的内容介绍到这里就要结束了,关注我,了解更多资讯

欢迎大家在屏幕下方留下宝贵意见

废青工作室与您下期不见不散

部分图片自网络搜集 侵删

文:小昭

审核:梦愚编辑

文献参考:《民国的背后》《中国近代史纲》《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等

本文为一点儿历史事作者手打,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2 阅读:136
一点儿历史事

一点儿历史事

山东作家协会成员,历史“中毒患者”,中国海洋大学博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