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饰狂飙一克逼近900元,仍有人排队买,网友:谁说中产没钱了?

海菡聊商业 2025-02-23 11:25:10

2013年,“中国大妈”涌入香港、澳门横扫金店,以一己之力拿下近300吨黄金,疯狂之举更是登上了华尔街时报,至今让人记忆犹新。

十年后的今天,这样的现象再次上演,尽管金价狂奔,足金饰品一克逼近千元,却也丝毫没有拦住中国人的消费热情。银行实物金条上线即秒空,线下金店小金条频频断货,据统计,过去一年中国黄金消费达985吨。

价格高企,但消费的热潮反而愈发高潮,背后究竟藏着怎样的原因?

一、金价“疯狂”,小金条卖断货

最近黄金价格走势可谓“疯狂”,今年年初以来,现货黄金价格最高涨幅已超11%。COMEX黄金期货突破2920.00美元/盎司,与此同时,国内黄金价格屡创新高,黄金消费市场却热度不减。

尤其是银行实物金条已成为抢手货,工商银行手机银行显示,其主打产品“如意金”已“暂时无货”,上线即被抢空。线下金店同样火爆,周大福、老凤祥等品牌的小金条柜台前人头攒动。店员直言:“库存根本跟不上。”

此外,老铺黄金“一口价”金饰单克溢价超300元,加了工费的金价都在每克千元以上,门口依然挤满了人,据报道,有人排队6小时才成功进入店内。

“越贵越买”、“越涨越买”……种种现象似乎都与普遍市场规律相悖,也让人不免感慨,“各社交平台上都在说谁买谁傻,线下却是一买一个不吱声。”

事实上,“网上舆论唱衰,线下市场火热”,这样的现象其实并不少见,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各大奢侈品。对于黄金而言,其本身具备公认的保值增值属性,购买金条和“一口价”金饰的群体,主要都是经济状况较好、资金相对宽裕的中高净值人群。对他们来说,高昂的金价并非消费的门槛。

正如在上海豫园和北京王府井等繁华地带,一些中老年消费者甚至将购买黄金作为一种日常消费,“不管它涨不涨,喜欢就买了”。

二、贵的就是好的?中产愿意为“确定性溢价”买单

不可否认,近些年来,“消费降级”的风越吹越热,但事实证明,无论如何,那些高收入的中产人群仍然愿意为“确定性溢价”买单,把钱花在刀刃上。这种消费理念的改变,不仅局限在物质财富的积累,也体现在对自身健康的投资。

根据Ageclub发布的中国新中年智富群体健康消费需求洞察报告显示,83%的人群愿意为健康投资付出自己的4成资产。浏览京东营养健康品板块,单价在1500-5000元的健康产品消费占比最高,其中日系更受青睐。盘点各大活动榜单,一款来自日本的高端进口“派/洛/唯/pro”稳居前三,甚至曾创下一夜成交千万的惊人成绩,消费热情不亚于目前的抢购黄金。

“对健康的投资永远是不能少的,尤其是对于有钱人来说。”京东健康板块负责人表示,“派/洛/唯/pro这类产品主要是面对中高净值人群,约75%的成交来自一、二线城市的职场人士,且年龄在46-55岁之间的男性用户占比居多。”

与黄金、高奢的消费一样,这些高端购买力人群对价格敏感度较低,看重商品本身带来的实际效果。

资料显示,此类产品通常宣称可通过各类机制助力“延缓老化,焕发活力”等,但浏览评论区,用户反馈多集中在“精力体力变好”、“睡眠质量改善”等方面。某种程度而言,这确实与上述消费人群需求不谋而合。

在上海从事金融行业的葛先生表示:“精力、睡眠的变化确实能感受到,这就已经挺满意了,而且价格不贵,吃一年还不及给老婆买的一个包,很划算。”这句话从侧面反映出,高净值人群对健康的重视和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也在一定程度上诠释了“派/洛/唯/pro”类产品的走红的一大原因。

三、野蛮消费的时代已成过去式

对于“老钱”阶层来说,价格已不再是消费的制约因素。他们更注重资产的长期价值和品质生活的提升。无论是黄金这样的硬通货,还是高端健康产品,都成为他们资产配置中的重要选择。这种趋势表明,消费潮并未消失,而是朝着更加精细化和个性化的方向演进。

黄金作为经典投资品的地位依然稳固。它不仅是一种避险工具,更是财富传承和文化象征的载体。在不确定性增加的时代,黄金的吸引力愈发凸显,成为高净值人群资产配置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不确定性的当下,人们的消费观念也逐渐回归理性,花钱大手大脚的时代已经过去。即便是中产,可以买贵的,也不愿多花一分冤枉钱。

0 阅读:0
海菡聊商业

海菡聊商业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