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恩茂生命的最后几年:需要到内地去治疗,但坚持回新疆住几个月
2001年4月,乌鲁木齐烈士陵园内,一位老人的骨灰被安放在天山脚下。他就是王恩茂,曾经的新疆老书记。让人意外的是,这位功勋卓著的开国将军,晚年双目失明,却坚持每年回到条件艰苦的新疆住上几个月。为什么一个年过古稀的老人,放着舒适的京城不待,偏要往边疆跑呢?
新疆,这片广袤的土地曾经动荡不安
回溯到上世纪40年代末,新疆可谓是一盘散沙。国民党名义上控制,实则各方势力混战。有的地方军阀割据一方,有的地方外国势力插手其中。老百姓苦不堪言,盼着有个铁腕人物来收拾这烂摊子。
就在这节骨眼上,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军杀进了新疆。其中有一支部队,就是王恩茂带的第二军。他们翻雪山,过草地,历经千辛万苦,总算是把红旗插到了新疆的土地上。
当时的新疆,百废待兴。缺粮少衣,百姓日子过得紧巴巴的。这么一个烫手山芋,谁来接?王恩茂挺身而出,一干就是20年。
【】
老书记重返新疆,誓要为民服务到底
时光飞逝,转眼到了1981年。68岁的王恩茂又一次踏上了去新疆的火车。这回,他可不是来游山玩水的。
当时的新疆,正处在风口浪尖上。文革刚结束,社会秩序刚恢复,经济一片狼藉。更要命的是,有些别有用心的人趁机煽风点火,妄图分裂国家。中央急需一位德高望重、经验丰富的老同志来坐镇。王恩茂,就这么被点将了。
面对这个烫手山芋,换做别人可能就怂了。但王恩茂呢?他二话不说就答应了。他对身边人说咱共产党人,就得为新疆各族人民服务到底。将来我死了,骨灰也得撒在天山脚下。
这话里的意思,明白人都懂。王恩茂把新疆当成了自己的第二故乡,把新疆人民当成了自家人。就这样,这位花甲老人又挑起了治理新疆的重担。
老书记力挽狂澜,平息一〇三〇事件
王恩茂刚到新疆没几天,就遇上了一个大麻烦。
1981年10月30日,乌鲁木齐发生了一起严重的刑事案件,死了好几个人。有人趁机造谣生事,煽动群众上街闹事。一时间,乌鲁木齐城里人心惶惶,大有一触即发的架势。
换做一般人,这时候估计就慌了神。但王恩茂可不是等闲之辈。他冷静分析,当机立断。一边派人去查案情,一边亲自到现场安抚群众。
王恩茂在广播里说这事啊,说白了就是咱老百姓内部的矛盾。大家别听那些不三不四的人瞎说。谁要是想借机闹事,那可就别怪我们不客气了。
这话听着不咋高大上,但就是管用。老百姓一听这话,心里踏实了。不少人说老书记回来了,咱听他的,别闹了。
就这样,在王恩茂的妥善处理下,这场可能引发大规模骚乱的事件,就这么悄无声息地平息了。
这一手,可真叫高!既坚持了原则,又安抚了群众,一石二鸟,漂亮!
老书记以身作则,感召干部扎根边疆
平息了一〇三〇事件后,王恩茂开始全面推进新疆的工作。但他很快就发现了一个棘手的问题不少干部想调回内地。
说白了,新疆条件差,地方偏,很多从内地来的干部想回去。这种现象被戏称为一江春水向东流。要是大批干部都跑了,新疆的建设可怎么搞?
面对这种情况,王恩茂没有骂人,也没有硬性规定。他选择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来打动大家。
在一次干部大会上,王恩茂讲了自己的家事。他说自己老爹得了胃癌,想回老家养病。但他坚持不同意,因为他要留在新疆为人民服务。
王恩茂动情地说谁不想家?但咱们共产党人得有点出息。我36岁就来新疆了,爱这里的山山水水,爱这里的老百姓。我和我老伴,还有我的子孙,都会永远留在新疆,和各族人民一起奋斗!
说着说着,这位铁骨铮铮的老将军竟然掉下了眼泪。在场的干部都被深深打动了。
王恩茂不仅自己扎根新疆,还要求子孙后代都留在新疆。他的大儿子王北新在文革中被迫害死了,也埋在了天山脚下。他的孙子从军校毕业后本可以留在北京,但王恩茂还是把他叫到了新疆。
王恩茂对孙子说咱家三代从军,三代都在边疆,多光荣!
就这样,在王恩茂的感召下,越来越多的干部留在了新疆,为新疆的建设添砖加瓦。这种以身作则的领导方式,比什么说教都管用。
王恩茂老书记为新疆奉献了一生。他把自己的青春年华、晚年岁月都留在了这片热土上。即使在生命的最后几年,双目失明需要到内地治疗,他仍坚持每年回新疆住几个月。
2001年,王恩茂去世,按照他的遗愿,骨灰被安葬在乌鲁木齐烈士陵园,长眠于天山脚下。
有人说,王恩茂就是新中国的班超。他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什么叫为人民服务。他把自己的命都搭进去了,就为了新疆的发展。这样的人,上哪儿找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