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荣桓元帅的儿子,以前第二炮兵的副政委罗东进,聊起老爸怎么教育他,还有他自己的成长故事时,他说道:“我从小就是在老爸的潜移默化中长大的。”
1939年2月份,115师的政委罗荣桓打算带着大军开进山东,建立抗日的新地盘。恰好在那个时候,他的妻子林月琴给他添了个儿子。瞅瞅那一长串往东走的队伍,刚当上爹的罗荣桓给这新生儿起了个充满战斗气息的名字,叫罗东进。
罗东进来到这个世界后,是由挑货的人从山西一路挑到山东的。后来,罗荣桓带着队伍到了山东,那时候情况挺紧急的,所以他没办法,只能把还不到一岁的小东进放在老乡家养着。
过了整整两年,杨勇终于把罗东进从鲁西南接去了沂蒙山区。那时候,杨勇找了个背东西的人,把罗东进放在一个筐的一边,另一边则装了一筐鲜桃。路上罗东进要是饿了,就吃几个桃子充饥,这样他们一路走到了沂蒙山区。
林月琴一见到罗东进,心里就咯噔一下。这孩子眼看就要3岁了,可看上去面黄肌瘦,脑袋大肚子也大,胳膊腿细得跟竹竿似的,连头发都稀稀拉拉的。她看着真是心疼得要命,但那时候部队还得到处打仗,没办法,只能硬着头皮,继续把罗东进留在老乡家。
那时候,沂蒙山区过得挺不容易。谷子收成不好,乡亲们就把谷壳磨成粉,还舍不得扔掉糠和麸子,全都混在一起。然后,他们再加点地瓜粉,还有其他七七八八的东西,一股脑儿搅和在一起,摊成了煎饼吃。
罗东进以前讲过:“那煎饼又硬又脆,吃到嘴里头,嗓子都觉得刺得慌。咱们部队吃煎饼都是直接捧着啃,所以那时候山东的部队就把吃煎饼叫做‘看报纸’,一到吃饭时间,就说‘看报纸’啦。”
小时候的罗东进,因为年纪小,根本咬不动那么硬的煎饼。这时候,村里的叔叔阿姨们就想了个办法,他们先把煎饼放在自己嘴里嚼软嚼碎,然后再亲自喂给罗东进。罗东进就是这样,吃着村里各家各户给的食物,一点点长大的。
罗东进5岁那年,林月琴终于把他接到了自己身边。可这时候,罗东进遇到了个尴尬事儿,他压根儿不知道自己到底是哪天生的。林月琴呢,也忘了罗东进确切的生日。但生日这事儿,得过啊!一合计,林月琴干脆就让罗东进跟他的小妹妹罗宁同一天过生日了。
到了1989年那会儿,梁必业将军,以前当过总政治部副主任,在翻看自己日记的时候,无意间发现了罗东进确切的出生日期。他特别高兴地告诉罗东进:“东进啊,我可算找到你生日了,就在我日记里记着呢,你是2月14号生的!”那时候,罗东进都已经50岁了。
罗东进小时候特别淘气。记得有次部队打了大胜仗,带回不少好东西。他在战利品里瞅见一个防毒面具,还带着个大橡皮管子和盒子,心想这玩意儿戴头上肯定挺逗,于是就套头上,跑到大街上去逗弄老乡家的孩子,结果把好多小朋友都给吓哭了。
罗荣桓恰巧撞见了那一幕,他把罗东进喊到院子里,一顿训斥劈头盖脸:“想当年,你在老乡家寄养,连路都走不稳,是人家用高粱煎饼一口一口喂大的,待你如同掌上明珠。这才刚从老乡家回来多久,你就把恩情抛到九霄云外了!瞧瞧你戴的这玩意儿,把老乡家的孩子吓得哇哇大哭,这不是明摆着违纪吗?给我老老实实关一天禁闭,哪儿也别想去!”
父亲的这番责备,让小时候的罗东进记忆深刻。
新中国一建立,罗东进就跟着老爸到了北京。罗东进和他妹妹罗南下在上小学那会儿,因为学校离家挺远,所以平时都住在学校里,只有到了星期六才会搭公交车回家。记得有那么一个星期六,学校放学比平时晚了,家里就特意派了车去学校接他们一次。
罗荣桓知道这事后,把家里人都聚到一块,认真地讲:“那车是单位配给我办公用的,可不是让你们上学的专车。说实话,你们平时已经得了不少不该得的好处,要是还不注意点,那可就不太好了,到时候反而害了你们自己!”
接着,罗荣桓对工作人员认真交代:“以后千万别再用小车专门接送孩子们了,让他们去坐公共汽车,这也算是种锻炼嘛!”
有回罗东进和罗南下学晚了,没赶上公交车,就决定走路回家。结果天都黑了,他们还没到。这时罗荣桓心里开始犯嘀咕,不一会儿,俩孩子一身汗,衣服上沾满了土,气喘吁吁地进了门。罗荣桓问了问情况,然后乐呵呵地对他们说:“行,行,你俩这事儿干得漂亮。今天没车,你俩就走回来,一点不怕吃苦受累。这种精神得好好保持,一直坚持下去。”
1959年那会儿,老爸对罗东进管得可严了,但他真争气,凭好成绩考上了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专攻导弹工程。罗荣桓听到儿子这决定,心里头别提多乐呵了。
罗东即将踏入校门去报到,罗荣桓对儿子说:“你这一走,爸妈心里其实是挺高兴的。盼着你在学校里能好好学学正规的军事科技知识,政治上也得赶紧成长起来。以后啊,好给咱们的国防建设添砖加瓦,给老百姓做点实实在在的好事。记住,我们可没指望你当个啥大官,出去显摆威风。你们这一代,可千万别学成那些八旗子弟,靠着老一辈的功劳就懒惰懈怠,啥也不学,整天就知道玩鸟逗乐,横行霸道。”
接着,罗荣桓又在纸上飞快地写了几句话,让罗东进拿去,并且叮嘱他要一直记在心里:
把专业学习与政治学习融合起来。在进行专业学习的时候,我们也要把政治学习加进去。就是说,不光得钻研自己的专业领域,还得关心国家大事,了解政治动态。这样一来,咱们的知识面就更广了,思考问题的角度也会更多元。所以呀,把专业和政治这两方面结合起来学,效果会更好。
政治就是给人指路的,要是没了方向,那就像船在海上瞎开,很容易就走错路了。
和同学们多打交道,大家携手合作,一起努力进步。
要当心别变得孤僻又自大,也别让自己陷入自卑没信心的状态。
严守部队规矩,锻炼出勇敢无畏的品格。
那时候,哈军工里有很多干部家庭的孩子在上学,他们的学习成长成了家长们普遍牵挂的事儿。1961年4月14号,罗荣桓特地给儿子写了封信,里头反复强调了一些嘱咐。
有些干部家的孩子不太争气,得互相帮衬着改改,别动不动就给人扣上“变坏”的帽子。大多数干部子弟心里有点高人一等的感觉,在学校里或者平时生活中,表现得有点显眼,不够节俭朴实。咱们得劝劝他们,别忘了咱革命的光荣传统。
罗东进没辜负他老爸的期望,学院给毛泽东的那份关于高干子女在校表现的报告里,夸罗东进呢,说他在同学们中间口碑挺好,学习好,品行也端正。
1963年12月1号那天,罗东进冷不丁接到学院头头的电话,说老爹病了,得赶紧回北京。
罗东进一听这话,心里咯噔一下,老爹身子骨一直弱,但以前就算病得再厉害,也死活不让自个儿请假回去。这回咋了?难道……罗东进二话不说,当晚就奔回了北京。等他赶到罗荣桓跟前时,一看老爹病得不轻,人都已经昏迷过去了。
过了挺长一段时间,罗荣桓总算是醒过来了。他一睁眼,就看到儿子在床旁边守着。可奇怪的是,他非但没露出笑脸,反而生起气来:“东进啊,假期没到你咋就回来了?请假这事儿能随便吗?我这有护士看着呢,你回来也帮不上啥大忙!你现在的头等大事是好好读书,把书念好了,那就是给我最大的宽心了!”
罗东进眼眶泛红,实话实说:“爸,其实是院里头领导安排我回来的。还有啊,您看其他同学家里长辈要是病得厉害,学校也都会准假让他们回去看看的。”
罗荣桓叹了口气说:“东进,你身为革命干部的后代,得对自己更狠点儿,要求高点儿……”
12月15号那天,罗荣桓已经快到了生命的尽头,他把所有的孩子都叫到身边,对他们说了最后的心愿:“孩子们啊,爸爸这辈子选的是革命这条路,没走错!这点你们得牢记心里。爸爸没啥财产留给你们,也没啥好分的。就留这么一句话给你们:要坚定地相信共产主义这个大道理,一辈子都要革命!”
1963年12月16日,罗荣桓元帅离开了我们,当时他63岁。
罗东进真的没让他老爸失望,哈军工一毕业,他就跑到航天部、军委炮兵,还有二炮去搞技术了。他成了咱们军队里最早研究自动化指挥系统的高手。到了1988年,咱们军队重新开始评军衔,罗东进就被评上了少将。又过了九年,他当上了第二炮兵副政治委员,没多久,在1999年,他又升成了中将。
2002年,罗东进告别了军旅生涯。退役之后,罗东进可没闲着。到了2006年,已经67岁的他,带着20多位开国将帅的子女,花了快40天时间,重新踏上了长征路。这一路上,他们给革命老区捐建了20所小学,还有100个图书室,并且看望了近2000位长征路上的老红军或者他们的家人。
走完长征的全程后,罗东进深有感触地讲道:“说实话,走之前我对长征的了解并不深。这次亲自再走一遍,算是追寻先辈的足迹,真真切切体会到了他们那时候的艰辛和不易,还有那份坚强的毅力,真的很让人感动。”
走这一路,罗东进碰到了不少问题,他挺担心地说:“现在的年轻人,对革命历史了解得太少了。有次在饭店吃饭,我试着问了几个服务员,她们居然连红军长征是啥时候的事儿都不知道。还有在西安,跟大学生聊起长征精神,他们只知道那是要吃苦的。”
罗东进晚年时,还当上了全国政协委员。在2012年那次“两会”期间,他主张官员的子女得做老百姓的服务生,不能瞎折腾、胡来,免得被人背后指指点点。
罗东进觉得,这些年官员的孩子们老是在公众面前露面,而且大都是因为不好的事情,一个接一个地出现违法乱纪的行为,这让大家对他们的态度越来越差。官员的子女说到底也是老百姓,他们应该跟自己的爸妈一样,做人民的公仆,好好为党和国家的建设出力,而不能仗着自己有啥特权,就胡来一气,让人在背后指指点点。
罗东进现在已经83岁高龄了,尽管他的老年日子过得安稳又舒心,但他心里头还是老惦记着国家的发展情况。咱们衷心祝愿他身体健康,长命百岁!
作者简介:我叫帝哥,是个90后的上班族。我已经全职写东西两年了,期间在好多自媒体平台上都发过阅读量超过10万的热门文章。要是你对自媒体、码字赚钱或者利用业余时间搞副业、做兼职感兴趣,那就搜一搜,我的公众号“帝哥说史”,咱们可以在那儿一起交流,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