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贵常相连,曾国藩却高明在“只贵不富”

董悦道 2024-03-14 18:54:48

我们经常把富贵连在一起说,通常一个人“贵”了,就会富。

曾国藩却是个例外,只贵不富。但,这也许是他们家族后来出了240位牛人的原因之一,因为不贪财,所以更有福报。

不读《郦波评说曾国藩家训精华》,我都不敢想象,曾国藩竟然穷到这种地步。

1、 两个女儿争一条裤子

曾国藩在两江总督(是个很大的官,从一品或正二品,比省长都大)任上的时候,有一次,李鸿章请曾家的女眷们吃饭。

人家请吃饭嘛,女孩儿总想打扮得漂亮一点。

当时,曾国藩的两个小女儿还未出嫁,为争家里仅有的一条绸缎裤吵了起来,没有争到的那个哭得很伤心。

曾国藩就劝没有抢到裤子的女儿说:“如果明年我还在任上,就给你做一条新的。”

这样,女儿才不哭了,破涕为笑。

不仅平时不给妻女穿绫罗绸缎,曾国藩自己也不穿。

他一辈子只在考中进士时做了一件天青缎马褂,是他唯一的绸缎衣服,有重大庆祝活动或新年时才舍得穿。

这件衣服他珍藏了30年,晚年的时候拿出来,还是光洁如新。

曾国藩这样才叫真正的惜物,想想我自己,修行之前,工资挣得不多,在公司也不是什么重要人物,上千元的衣服,一次买两件,穿不了几下就不喜欢了、丢掉了,真是无比惭愧。

2、 曾纪鸿没钱看病

曾国藩活着的时候,家里不富裕。他去世之后,儿子曾纪鸿也穷。

曾纪鸿虽然是个数学家,但因为没有走考科举做官的路,当时做个小官,工资还不够养家糊口的。

有一次曾纪鸿看完病,甚至连买药的钱都没有。

后来还是左宗棠知道了这件事,他也没想到曾国藩为官竟如此清廉,感动得热泪盈眶,主动资助了曾纪鸿。

其实,曾国藩在没有做官前,父亲是个私塾的教书先生,家里也很穷困。

曾国藩两次考科举失败后,在外流浪两年(读万卷书行千里路),花光了家里给他进京赶考的所有钱,还借了100两银子买了一套《二十三史》,回来都不太敢给他老爸讲。

他爸爸一辈子考举人失败,但不是一个一般的父亲,并没有骂他,只说:“借钱买书,不是坏事。我乐于替你还清所有的欠款,但希望你能用心研读,不忘记买书的初衷,这借的钱也不算白费了。”

我读到这些非常感慨,觉得曾国藩的经历,像极了我在很多时候被金钱所困的样子。

不仅曾国藩穷过(虽然有时候他的穷是主动选择),苏轼也穷过,他有一阵子没有工作,为了节约用钱,把仅剩的一点钱分成12份吊在房梁上,每个月只取一份。

这样想想,连大咖们都是如此,可能很多普通人都遇到过“金钱关”。所以,修行之后,我更懂得“财布施”的重要,生活不易,大家相互取暖。

3、 曾国藩为什么选择只贵不富?

任何事物都有正反面,金钱也是。曾国藩害怕钱太多了,腐蚀了心。

所以他学岳飞的“文官不爱钱,武将不怕死”,说自己是“不爱钱,不怕死”,要让自己“养活一团春意思,撑起两根穷骨头”,还以“为官发财”为耻。

虽然他小时候也穷,但并没有想“等发迹了,借机好好敛一敛财”,他甚至把贫穷当成好事,用它来磨炼心性。

他教育孩子们:凡世家子弟,衣食起居无一不与寒士相同,则庶可以成大器。

孩子们结婚,他也尽量让找耕读之家,而不是有钱有势的官宦之家,怕孩子们沾染一些坏习气,坏了家风。

曾国藩还有一首诗,写得很有意思:

每日清晨一炷香,谢天谢地谢三光。

所求处处田禾熟,但愿人人寿命长。

国有贤臣安社稷,家无逆子恼爹娘。

四方平静无干戈,我若贫时也无妨。

0 阅读: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