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战国史·北条早云(下)】战国时代第一个大名有何过人之处?

刘洋瀚海聊之 2025-02-12 11:46:35

谁是日本战国时代的第一个“大名”?

是“第六天魔王”织田信长?还是举着“风林火山”军旗的武田信玄?又或者是笑到最后的德川家康?

都不是。

被公认为日本战国时代第一个大名的是,北条早云。

那这个北条早云到底有什么过人之处,能让他在乱世中第一个冒头呢?

是过人的武勇?是超群的智慧?还是显赫的家世?

今天的日本战国史,咱们接着来聊北条早云。

1476年的某天,骏河国(静冈县)的守护大名今川义忠,在带兵回归的途中遇刺身亡。

麻烦的是,今川义忠没有嫡子,只有一个妾室生的年仅六岁的庶子。按理说如果只有一个孩子,那不管嫡庶都应该正常继位,但这时候的日本可是乱世,很多今川家的家臣认为没有个强有力的家主撑场面他们的地盘随时会被其他大名瓜分,所以很多人就想立今川义忠的一个已经成年的堂弟来继任骏河国的守护大名。

而这场今川家的家主之争也关系着整个日本的局势走向。

为啥这件事这么重要呢?

首先今川家可不是普通的武士家族,他们和当时的幕府将军足利家是一个家族,不过分家比较早,早在室町幕府建立前的镰仓时代就分家了。但即便改了姓,今川氏的人也有足利家的继承权,也就是说,如果在京都当将军的足利家绝后了,那今川家的家主是有资格继承将军之位的。

所以今川家的家主位置很重要,如果出了乱子,对日本政局的影响会非常大。但这时候幕府可管不了今川家的事了,他们自己还一堆麻烦事呢。标志着战国时代开端的应仁之乱和关系到整个关东地区局势的享德之乱都是这时候的事。忘了这些的去上期复习一下。

同时,咱们的主角北条早云这时候正在今川家的骏河国,而且还和骏河国沾点亲戚关系。咱们上期讲过了,北条早云的妹妹就是刚刚死掉的骏河国家主今川义忠的宠妾,是个未亡人。

北条早云在应仁之乱刚开始的时候就来投奔自己的妹妹了,领着几个朋友在今川家做客卿。

而今川义忠唯一留下来的这个后代,年仅六岁的庶子龙王丸,就是他妹妹生的。

舅舅替外甥出头,这不是天经地义的嘛!

很快机会来了。

正在参与享德之乱的一个足利家分支堀越公方、和担任关东管领的上杉氏纷纷派出部队,打算趁着今川家内乱吞并骏河国。而今川家的家臣又一个比一个怂,没一个顶用的。

这时候北条早云就主动请缨,代替今川家去和对手谈判。

代表上杉家来的大将叫太田道灌,是战国时代初期非常有名的一个武将,最有名的事迹是主持修建了江户城,以及把“足轻”训练成了真正职业士兵,他的这套“足轻战法”后来被各大名学去自用,这也成了日本战国能越打越热闹的一个客观原因。

太田道灌一见这个和他同年出生的北条早云就心生喜欢,决定给他一个面子,不但答应退兵,还放出话,让北条早云做他外甥的监护人直到其成年,算是给了北条早云一个身份背书。

当然啦,真正让堀越公方和上杉氏退兵的原因并不是北条早云有什么“王霸之气”,单纯是权衡利弊。堀越公方和上杉家名义上都是幕府将军的支持者,他们在享德之乱中就是跟将军家的叛贼在打仗,而今川氏和幕府将军还是一家,也一直都是幕府的支持者。负责代替今川氏来谈判的北条早云,不但他背后的家族伊势氏也是幕府这边的大贵族,他本人还给现任幕府将军当过“秘书”(将军引荐人),大家都是一家人,互相给个面子这事儿不就过去了嘛。

太田道灌对北条早云的赏识,除了“英雄相惜”之外,多少也带点“花花轿子人抬人”的意思。

至此,北条早云不再是妹夫家一个普通的客卿,而是外甥家非常有分量的一个重臣了。

不过北条早云这个人还是很讲究的,并没有打算顺势抢了外甥的家业,仅仅要了一座极为偏僻的小城兴国寺城(静冈县沼津市)作为自己金川家臣的合法待遇,然后就离开了今川家不知道跑哪儿游荡去了,直到外甥成年才再次回来。而且一回来他就帮着外甥抢回权利顺利亲政,这才去往自己的封地,而这年北条早云已经五十六岁了。

不过不管怎么说,北条早云终于有了自己的封地,有底气开其他的争霸之旅了。

那么北条早云又是如何在“知天命”的年纪从1开始,做到100的呢?

首先,是他封地的选择很有意思。兴国寺城,虽然非常荒凉,辖下只有十二个乡,而且不是沼泽就是湿地,种不出多少粮食,每年的收入顶多也就能养二百多人。但这里的位置十分重要,是关东前往关西的必经之路。可以理解为刘备投奔刘表之后主动要求去守新野。

而北条早云的这步棋在当时除了那个与他惺惺相惜的太田道灌没什么人看得出来,主要也都没拿他当回事。

兴国寺城的南部就是伊豆半岛,这个地方原本是堀kū越公方的辖地。就是前面提到在今川义忠死后想要来谋夺骏河国土地的其中一家。公方是室町时代后期特指足利家在京都之外的分支,大概可以理解为“王爷”,比如镰仓公方就是足利家分封到镰仓的“王爷”。堀kū越是当时伊豆国内的一个地方,现在是静冈县的伊豆之国市,从地图上就能看出来这里离北条早云的沼津市(兴国寺城)特别近。

当时的幕府将军足利义政把跟自己家有血仇的足利成氏放回去继续担任镰仓公方,忘了的就去上一期复习。想都不用想,足利成氏肯定是一身反骨,足利义政就后悔了,决定让自己已经出家的哥哥(异母兄)足利政知还俗然后去接任镰仓公方,把足利成氏换掉。但用脚后跟想也知道足利成氏不可能让出位置呀,足利政知甚至连镰仓都进不去,就只能跑到伊豆国的堀越停留了下来,就这么成了堀越公方。

所以,堀越公方对伊豆半岛的统治根基很浅,没什么向心力,这就给了北条早云图谋这里的机会。

另外伊豆半岛多数都是山地,不适合农耕,所以也就没产生什么地方豪强。咱们之前讲武士那期说过,武士集团的原型就是地主的自卫武装,这里土地贫瘠没啥耕地,自然也没什么武士。但是这里三面环海,海产品非常丰富,适合训练水军,山上也适合打猎,所以还是有特产的。更重要的是这里还产沙金,是个用武之地。

而且来到伊豆半岛落脚的这个足利政知,继承了他们足利家喜欢在继承人问题上作大死的优良传统,搞废长立幼废嫡立庶那一套,把长子足利茶茶丸给关了起来。这又犯了足利家另一大作死传统,斩草不除根。这导致足利政知一死,他的嫡长子茶茶丸就越狱出来,然后杀了继母和一个异母弟成功夺权。茶茶丸虽然接任了家主,但新家主疯批的形象也在领地内深入人心,这让堀越公方的统治权威降的更低了。

所以,北条早云这是地利、人和都赶在一起了。

这时候就差一个摇着羽毛扇的人跟他说一句,

很快,天时也来了。

应仁之乱结束后,虽然足利义尚上位。但这时候全国的大名已经不服管了,比如六角氏就公开叛乱,足利义尚就带兵讨伐。咱们讲忍者那期时候讲过,甲贺流忍者就曾经帮着六角氏对抗足利义尚的讨伐,在山里跟幕府军打游击,最后还把足利义尚给耗死了。

足利义尚一死就麻烦了,他没儿子。于是当年在应仁之乱中争权失败的足利义视就推荐了自己的儿子足利义材(足利义稙)担任第十代幕府将军,也算是让儿子替自己圆了个将军梦。

但足利义材更废,很快就被“皇太后”(第8任正室、第9任母亲)联合权臣细川氏给废掉了,史称“明应之变”。

权臣行废立之举,这也标志着幕府将军已经成了彻头彻尾的傀儡,室町幕府已经名存实亡。

那足利义材被废掉了,他们立了谁呢?

咱们前面提到的那个堀越公方,第二任家主足利茶茶丸不是杀了自己的继母和一个异母弟嘛,其实他还有一个异母弟没死,当时这个弟弟已经出家了,还是远在京都的寺庙,所以躲过了茶茶丸的清算。日野富子(“皇太后”)联合细川氏把他从寺庙里拉出来,让他还俗,然后去接任将军之职,这就是室町幕府的第11代将军,足利义澄。当然肯定也是个傀儡。

大家如果被足利家的伦理关系搞懵了的话,就暂停看一下这张图。

那么足利义澄接任了将军,也就意味着杀了他亲妈和胞弟的茶茶丸成了逆贼。

北条早云一看,天时这不就有了吗!

于是北条早云联合上杉氏,打着给新任将军胞弟报仇的名义,讨伐足利茶茶丸。

我们总说日本战国是“村长械斗”,其实在战国前期还真是如此。

咱们前面说了,北条早云的兴国寺城没法种粮食,领内产出顶多也就能养二百多人,所以北条早云这次出兵只带了两百人。然后从他外甥,也就是骏河国的现任家主今川氏亲那又借了300人,凑齐500人就出兵了。

这时候他的好基友太田道灌的“足轻战法”还没有普及,所以这500人甚至称不上是什么军队,不但武器、盔甲要自己带,就连干粮都要自备。甚至船都小的可怜,一条船只能坐下50个人,就这么几百人用了10条船拉。

这也是这一时期各地守护大名权利下降的一个原因,你给不了人家好处人家凭啥给你打仗?

所以很多拥有土地的地方豪强才能够趁势崛起,成了全国“下克上”的一个客观条件。

但北条早云凭借这点人,仅用了一天就拿下了堀越公方的大本营堀越御所(伊豆之国市)。

随后又花了30天,平定了整个伊豆半岛,成了名副其实的一方诸侯。

而茶茶丸只能逃往相模国(神奈川县)避难,而相模国能接纳茶茶丸也说明现在已经没人拿将军当回事了。

北条早云并未就此止步,而是继续谋划扩张,很快机会又来了。

位于位于伊豆半岛都北侧的小田原城(相模国,今神奈川县小田原市)老城主去世,新任城主则是个草包,北条早云就频繁向其示好。俩人关系处好之后,北条早云派人说,最近我打算搞个大型的狩猎活动,但打猎的人有可能会不小心闯进你家的领地,希望你不要介意。

小田原城的新城主就说,来吧来吧,说客气啥啊,当自己家啊。

于是北条早云领着500人,又拉了1000头牛,来到小田原城附近,然后等待忍者(关东称为乱波)的信号,启动火牛阵冲城,很快便拿下了城池。

也因为拿下了小田原城,所以后北条氏担任小田原城主的这一支,也会被称作小田原北条氏,明治时期给明治天皇当过侍从的北条氏恭就是小田原北条氏之后。

拿下小田原城这年北条早云已经六十三岁了,后世那些响当当的诸侯,如武田信玄、上杉谦信、织田信长、丰臣秀吉、德川家康等人还未出生。

又过了十多年,北条早云又陆续拿下了相模国更多的领土,成了手握两“国”的实力诸侯。

之所以他会被称为战国时代的第一个大名,并不是因为他的地盘最大或者最能打,事实上他在拿下小田原城之后龟缩了十五年。当时相模国东部是三浦家的地盘,北条早云根本不敢跟三浦家的军队接战,三浦家的军队年年来,北条早云就年年忍,眼睁睁的看着对方把自己家的粮食收割走也不做任何表示,直到十五年后的突然一击奠定大局。

我们之前讲日本古代官职的时候说过,最早“守护”的职能是军事,后来覆盖了行政,但理论上他们是没有地方财权的。而且到战国初期,真正控制经济的是那些拥有土地的地方豪强,很多地方的守护都被架空了。如果要做大,掌握财权是至关重要的。

而北条早云因为他的地方土地贫瘠,所以没有什么大豪强,比较方便推行改革。北条早云率先在领地内实行检地,也就是对领内土地进行丈量和调查,这个行为开创了个先河,他是最早在下辖领内实行检地的大名。

另外,日本战国大名的一个标志就是实行分国法,这是各大名针对自己领地内管理所设立的法律规范,包括管理领民、管理家臣、管理部队、管理寺庙等等。

而北条早云颁布过的条款被看做是分国法的雏形。

基于以上种种,他才被后人定义为日本战国时代的第一个大名。

至于很多人没有克过上,比如他当年没有夺外甥的权,还一直对外甥又诸多帮助,并不算真正意义上的原教旨主义战国大名。

在这点上我的看法可能不太一样,北条早云当时只是今川家的客卿,算不上家臣,兴国寺城更多的是他帮助今川家后的一种报酬,而不是家臣的待遇。所以他和今川家更应该看做是合作关系而不是从属。

他后来拿下伊豆国,虽说是打着为将军报仇的名义,但一幕府并没有指派他,二当时的将军也只是个傀儡,三也是最重要的,他打下的土地自己占为己有了。这是对幕府固有习惯的公然违背,也是对足利家族的一种蔑视表现,所以这才是克上的具体表现。

而与他相辅相成今川家,他们的黄金时期还没到来。

北条早云的外甥龙王丸(今川氏亲),其子就是有“东海道第一弓取”之称的今川义元,这才是今川家的巅峰时期,以至于后来开创了江户幕府的德川家康都要长期在今川义元的手底下当人质。

0 阅读:2
刘洋瀚海聊之

刘洋瀚海聊之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