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人的“洛萨达比例”:父母的嘴,决定了孩子一生的高度

第壹心理 2024-11-23 10:42:50

叛逆期是家长最头疼的一个阶段,如何在这个关键阶段帮助孩子“渡劫”呢?

从心理学角度看,家庭氛围应整体遵循:洛萨达比例(Losada ratio)。

我们分别从语言交流和环境氛围两方面进行论述。

洛萨达比例是一种心理效应,最初是由马塞尔·洛萨达在研究管理心理学时,偶然在开会上发现的,

他发现,公司开会时的对话中,若积极词语与消极词语的比例大于3:1,公司就会发展得越来越好,反之很容易走下坡路。

洛萨达比例揭示了人们获得幸福感的情绪比例:

当积极情绪与消极情绪的比例达到3:1,即每三次积极情绪中只有一次消极情绪,人们就会感觉到充满希望,情绪高昂,整体保持积极态度。

心理学教授John Gottman在此基础上提出了5:1的“家庭洛萨达比例”。这有助于我们维持稳定的亲子关系。

家庭洛萨达比例:父母的嘴,决定了孩子一生的高度

《非暴力沟通》这本书中讲到“也许我们并不认为,自己的谈话方式是暴力的,但语言,确实常常引发自己和他人的痛苦。”

交流本不难,但有效的语言沟通却很难,父母明明是出于关心,孩子接受到的却是伤害,这便是青春期亲子间最大的代沟。

父母的嘴成了伤害孩子的利刃,给孩子造成难以愈合的伤害,

所以在青春期中,我们总建议家长少说多听,不会说,不懂怎么说就少说,先聆听总是没错的,避免在关键期影响孩子成长。

听着简单,做到却不容易,我们在听别人说话的过程中,还没听完完全领悟对方的意思,就急着插嘴,附上属于自己的想法,

自以为对孩子的认知,自以为对孩子有用的建议,这种着急表达自己观点的行为,是一种说话习惯,要想矫正,需要刻意练习。

如果你总是关心孩子:有什么话就给爸爸妈妈说,结果孩子却回答:不想说,说了也没用。

那说明孩子在沟通中完全没有感受到被理解和认可,你们的沟通方式一定有问题。

当你急着插话的那一刻,就意味着你没有和孩子站在平等的位置,

你是以成人的姿态和居高临下的态度去指责孩子,而不是从孩子的立场去对他换位思考进而共情,

你动不动就提建议,孩子觉得你压根没听进去,也没有感受到被尊重,自然就不想和你说话。

多聆听的作用就是,让孩子有重新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

其实,父母总是多说少听,或者总是get不到对方的点,根源在于自己没有被满足的自恋需求,

可以这么说,自恋,是导致无效沟通最根本的原因。

武志红老师也建议:青春期期间,作为父母多听少说,才能对孩子有影响力。

当你刻意闭上自己的嘴,让孩子尽情说上十几分钟,哪怕是吐槽,最后你会有惊奇的发现:原来我的宝贝是这么想的啊?

《非暴力沟通》这本书就点明,少说多做,本身就是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技巧习惯。

有些父母总是吐槽:我给自己买一件衣服,100块钱都要打折,给孩子买三万块钱的小提琴,眼睛都不眨一下,我那么爱孩子,为什么孩子感受不到我的爱呢?

其实归根到底就是一个沟通问题。

再深情的舐犊之心也需要正确的表达,才能被孩子所接受。

在少说多听的基础上,我们就建议使用洛萨达比例:对孩子肯定和批评的话语比例,达到3:1,效果就会很好。

你首先赞美、认可、鼓励孩子三点,然后再告诉他他的缺点。

这样一来,孩子是不是会更容易接受呢?

如果你做到了少说多听,那么你还需要完成以下这点。

在一个家庭中,情绪是会传染的,沟通过程中,7%是我们语言讲出来的,93%是非语言的因素,包括父母的面部表情和言行举止。

所以,家庭氛围是很重要的。

有的时候,你虽然没说话,孩子感受到你在生闷气或者冷暴力,那也是无效沟通。

当然,我们作为人,必然有焦虑,担心伤心难过的情绪。

这个时候,我们应该遵循洛萨达原则。

尽量传播积极氛围和正能量,中立和积极情绪保持在消极情绪的3倍及以上,这样就是比较健康的家庭。

记得有一位十几岁的来访者,他的母亲有很严重的抑郁症,总是悄悄难过的哭泣,在孩子面前强颜欢笑,努力展现积极情绪,

最后,这位母亲在他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自杀去世。

这位来访者非常的自责,将母亲的死归结到自己身上,他认为自己没有理解母亲,最后导致母亲离世。

最后,咨询师是怎么开导他的呢:他的母亲很伟大,母亲之所以刻意隐瞒,就是希望孩子在健康快乐的氛围中成长,

如果他因为自己的死而一味的自责,变得消极悲观,那岂不是辜负了母亲的初衷?这也是母亲在天上最不想看到的。

最后这位来访者原谅了自己,带着感激之情含泪离开了咨询室。当然,我们不是说要父母刻意压抑自己的消极情绪。

而是说积极情绪确实对孩子非常重要,在积极的情绪下,人的自控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决策能力等等,都会明显提高,

这有助于孩子的学习效率和成长进度。消极情绪则会带来完全相反的结果。

多一点理解少一点责备,多一点鼓励少一点打击,多一点宽容少一点抱怨,你和孩子关系就会缓和很多。

0 阅读:0

第壹心理

简介: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