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弟弟周恩溥,国民党拷打下含恨去世,后代隐居多年无人知晓

高泰聊娱乐 2023-01-09 18:45:00
前言

1945年,国民党逮捕周恩溥之后,对他严刑拷打,企图从他嘴里获取我党和周恩来的情报,但周恩溥宁死不开口,最后被敌人虐待致死,建国后,周恩溥的妻子带着他们唯一的血脉隐姓埋名。

他们谨遵周总理的教导,丝毫不以总理的家人自居谋福利,他们平凡的就像大海里的一滴水,融于百姓群众之中,一辈子都过着默默无闻的低调人生。

那么如今周恩来弟弟的后代,过得怎么样?

周恩溥

周恩来与胞弟周恩溥

1898年,周恩来出生于江苏淮安一个名门望族,因为在“恩”字辈中排行第七,所以家族后人称呼周总理为“七伯”,而邓颖超女士则被后辈们亲切的称为“七妈”。

周恩来出生一年以后,他一母同胞的弟弟周恩溥出生,可没过多久,周家就走上了衰败没落之路。

1910年,周恩来和周恩溥一起追随伯父周贻赓来到了东北,周恩来学业出众,在天津上学期间参与到了革命斗争当中,即便被捕入狱,依旧在监狱里宣传革命进步思想。

1927年,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和逮捕共产党人,党中央迫切需要召开会议,总结经验教训,安全起见,这次会议没有在国内召开,而是被秘密定在了莫斯科郊外。

中共六大会议遗址

此时的周恩来和妻子邓颖超身居上海,想要前往莫斯科,就必须北上,为了躲避国民党的搜查,他们选择在东北由水路转为陆路前往。

周恩溥知道后,不但没有避讳周恩来夫妇,反而在东北大方邀请他们相聚,还利用自己在人脉关系,一路帮助周恩来夫妇躲避国民党的暗杀,提防日本人的盘查。

在周恩溥夫妇的成功掩护下,周恩来夫妇才得以出席中共六大,也是在这次接触中,周恩溥夫妇受到了兄嫂的影响,也走上了革命之路。

周恩溥夫妇

可不幸的是,1945年,当周恩溥在山东从事地下党活动时被敌人抓捕,为了从他嘴里套出党组织和周恩来的情报,敌人对他严刑逼供。

周恩溥誓死不说,敌人就把他吊在村口的一棵大树上吊了一夜,寒冬腊月,正值三九天,当他被救下来时,身上的伤口早已冻烂生疮,最后不治而亡,牺牲时年仅46岁。

他的妻子王兰芳继承遗志,在东北抗联的队伍中发光发热,抗联队伍缺衣少粮不说,还常年隐居长白山等深山野林之中,长此以往,王兰芳身上落下来很多病根。

直到新中国成立,王兰芳和唯一的儿子周荣庆才来到北京,与周恩来、邓颖超团聚,因为周总理夫妇无子,所以对侄子周荣庆视如己出,十分疼爱。

周恩来和邓颖超

和平年代隐姓埋名

王兰芳因为身体不好,身为国家干部却时常请假看病,周总理觉得这样对不起国家给她开的工资,所以劝说弟媳提前退休。

王兰芳也深知自己不能白拿国家的钱,于是果断答应,从那以后,周总理每月都会拿出50元补贴给王兰芳,直到她去世。

周总理还告诫周荣庆,不要想着依靠他,依靠家里,更不要花他每月给其母亲的50元生活费,要想花钱就自己挣,凭借自己的本事自力更生。

周荣庆对此毫无怨言,他还追随家人的脚步,在18岁那年,选择投身行伍,成为了一名解放军战士。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周荣庆自愿申请前往朝鲜参战,最后他成为了一名志愿军总医院的一名干事。

1957年转业时,他也没有走后门,结果被组织安排到了,离北京十万八千里之外的河南焦作,可得知这一结果后,不管是周荣庆还是王兰芳,两个人对此没有任何意见。

周荣庆带着母亲来到中南海告别七伯七妈,临行前周总理交代他:“多在基层锻炼,不要当官,当个工人最好。”

周荣庆谨遵七伯的教导,牢记他定下的十条家规,来到焦作后,他原本被分到一家卫校当宣传人员,可他为了当工人就直接拒绝了。

他没有选择轻轻松松的办公室工作,而是申请调到了焦作轮胎厂,他吃苦耐劳,从不叫苦叫累,很快就成了厂里的“劳动标兵”。

但厂领导却发现,无论他们怎么提拔周荣庆,他都婉言拒绝,声称自己不想当官当干部,厂领导因此更加佩服他。

在轮胎厂干了几年后,国家大兴钢铁,焦作刚好有一家钢厂叫“九里山钢铁厂”,为了响应国家号召,周荣庆从轮胎厂来到了钢铁厂,年近30的他,依然是一名一线工人。

因为钢铁厂每月都有业绩要求,周荣庆继续发挥吃苦耐劳的精神,带领大家在前线奋斗,很快成为了生产组的主心骨。

周荣庆的与众不同,让他成为了厂里女同志们茶余饭后谈论的对象,其中一个叫晋菊清的女孩,虽然比周荣庆小10岁,但她却对周荣庆一见钟意,再见倾心。

俗话说,男追女隔重山,女追男隔层纱,在晋菊清的主动示好下,两人很快确定了恋爱关系。

然而,正当两人谈婚论嫁时,周荣庆的身份突然被人泄露,这对有情人差一点分道扬镳。

晋菊清

周家家规

周总理不但对自己对妻子要求严格,还对周家所有的亲朋好友定下十条家规,其中有一条是“在任何场合都不要说与我(周总理)的关系,不要炫耀自己”。

他叮嘱家人说:“大家都得遵守,谁要不遵守你们相互监督,每个人抄一份放在身上,便于随时提醒自己。”

周荣庆和母亲二人虽然远离北京,但“人微未敢忘家规”,依然对自己的身份守口如瓶,即便马上就要与晋菊清成婚,周荣庆依旧只字不提。

可天底下没有不透风的墙,周荣庆是周总理侄子的消息不知怎么就被人知道了,当消息传到女友晋菊清耳中时,她根本就不敢相信,在她的再三逼问下,周荣庆才不得不承认。

周家家规

晋菊清觉得自己被骗了,愤怒之下提出了分手,但心中更多的还是觉得自己身份差,高攀不上周总理家的门槛。

周荣庆连忙解释:“之所以选择隐瞒身份,是因为七伯定下了家规,我必须要遵守,而且我家也不是什么高门大户,和大家一样都是工人,哪来什么高攀不高攀的。”

可晋菊清一时无法接受,还是提出两人分开冷静一段时间,周荣庆的母亲王兰芳看不得两个孩子一直僵持冷战,于是主动上门说合。

王兰芳对晋菊清说:“我们从北京来河南时,周总理特意交代我们不能说和他的关系,不能搞特殊,还特意叮嘱荣庆最好当一名工人,自己更生,不要依赖周家,总理是总理,我们是我们,为何要因为总理的身份就和心爱之人分手呢?”

晋菊清心中本就对周总理十分敬爱,听到这样的话,更是对周总理感到佩服,与此同时,她也打消了顾虑,和周荣庆步入了婚姻。

周总理日理万机,虽然只发来了一封贺电,没有亲自来参加两人的婚礼,但还是委托妻子邓颖超从北京寄来了很多礼物。

晋菊清虽然是周总理的侄媳妇,但婚后生活,丝毫没有受到这层关系的影响,依旧过着普普通通的生活。

非要说有何不同的话,那就是可以从婆婆那里,知道了更多周总理的事情,每次婆婆讲起往事,晋菊清还会偷偷拿出笔和本,把自己认为重要的话写下来。

婚后,周荣庆和晋菊清生下3个孩子,老大是在周总理访问印度时出生的,起名为周中印,老三是在周总理访问越南时出生的,起名为周中越,全都表达了一家人对周总理的敬爱。

1968年,王兰芳北上就医,想着周总理还没见过几个孩子,就带着晋菊清和孙子孙女们一起来到了中南海,这是晋菊清和周荣庆结婚9年来,第一次见七伯七妈,心中难免激动。

邓颖超和晋菊清

初到中南海

邓颖超知道弟媳王兰芳要来,早早地等候在街口迎接,看着晋菊清膝下的三个孩子,她既高兴又羡慕,搂着孩子们一个劲儿的亲。

邓颖超也是河南人,所以对晋菊清格外亲切,晋菊清一路上悬着的心,也稍微放下来一点。

晚上,周总理下班回家,一家人坐在一起吃团圆饭,周总理问到晋菊清的家庭状况,晋菊清站起来说:

“我们家世代务农,父亲走得早,母亲一人把我和哥哥拉扯大,如今我和哥哥都是钢铁厂工人。”

周总理连忙请她坐下,称赞地说道:“工人好呀,我们都要向工人学习。”晋菊清则表示,周总理是他们的榜样,他们全家都应该向周总理学习才对。

周总理夫妇和侄子侄女

周总理和邓颖超觉得几个孩子的名字,起得不太好,所以便想为他们改名,晋菊清听后十分高兴,觉得这是孩子们的福气。

老大周中印更名为周志勇,老二周小莉改名为周志红,老三周中越改名为周志军。

周总理夫妇没有孩子,看着晋菊清膝下的三个儿女,他们既喜欢又羡慕,对三个孩子格外的疼爱,每次总理下班回来,都要挨个抱一抱,亲一亲。

离开时,周总理夫妇还特意为他们一家准备了很多礼物,晋菊清来之前的忐忑不安荡然无存,此时心中只有对亲人的不舍。

周恩来夫妇和侄子侄女们

生离死别

1976年,王兰芳弥留之际,周荣庆给七伯七妈打去了电话,此时周总理也缠绵病榻,邓颖超遵从周总理的指示,告诉周荣庆:“一切听从焦作政府的安排。”

在当地政府的安排下,王兰芳被葬在了焦作烈士陵园,可才过去一个多月,周荣华就收到了七妈的电报:

恩来永远地离开我们了,在京亲属参加葬礼,所有不在京的亲人坚守岗位,不要来北京,这是恩来的遗愿。

先后失去两位亲人的周荣庆一家,深陷悲痛之中,晋菊清格外担忧七妈的身体,时常给她写信。

字里行间,她感受到了七妈的精神状态越发不佳,出于对七妈的担心,她想前去北京探望,可邓颖超觉得一来一去太花钱,便拒绝了她的请求。

晚年邓颖超

周荣庆十分听话,并不想给七妈增添负担,可晋菊清心中一直惴惴不安,最终不顾家人反对,还是来到了北京,来京之后,她才知道七妈已经病重住院了。

周荣庆得知后,内心十分自责,七妈对他们一家那么好,他却无法在病床前尽孝,每每想起便忍不住惭愧落泪。

1992年,周荣庆因病离世,晋菊清还未走出失去丈夫的阴霾,北京再次发来电报说,邓颖超也因病离世。

晋菊清怀着悲痛的心情来北京送别七妈,在七妈遗物前,她发誓定会教导孩子们牢记周家家训,不给周家丢人。

邓颖超葬礼

周家三子女现状

晋菊清时常拿出周家十条家规,叮嘱三个孩子,千万不能给周家脸上抹黑,为人行事一定要低调。

1988年初,老大周志勇被任命为焦作市城建监察支队支队长助理,他虽然在政府单位工作,但向来是本本分分,低调做事,踏实做人,周志勇的女儿也早已嫁做人妇,和女婿两人开小店谋生。

而老二周小莉则在菜市场卖菜,她的儿子技校毕业后也进入了轮胎厂务工,老三周志军没有固定的工作,但他的女儿却考上了大学。

虽然他们已经变得默默无闻,但是他们一直铭记父辈祖辈的革命事迹,2011年,周家后代将周恩溥和王兰芳两人,这一对革命烈士,重新安置在焦作“凤凰山陵园”,时隔多年他们终于在地下得以团圆。

如今“潜规则”盛行,很多人认为人脉就是资源,如果有家世背景,走到哪里都会有人情世故,办起事来便能事半功倍。

如果周总理和他的家人也是这样的想法,想必周家后辈不会在一个四线小城,过得就像透明人一样,而是早早被调到北京,过上人上人的生活。

但我们敬爱的周总理,从不以权谋私,他为国为民鞠躬尽瘁,绝不占国家和人民一丝一毫的便宜,这就是我们永远怀念的周总理!

0 阅读:41

高泰聊娱乐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