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今年异常的气候,大雪和冻雨导致山区路面结了厚厚的一层冰,汽车无法上路,将我和孩子阻挡在了大别山里,以至于到孩子开学,都没能从大山里走出来,不得已我们一家只有在岳父家过的元宵节。
大别山边缘的人们,每到新年的元宵节,山里每家每户,都会购买上千元的烟花庆祝节日,每年的元宵节,从凌晨到黑夜,一直不停的可以听到烟花燃放的爆炸声。即便是以往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年份,山里的禁放令也丝毫挡不住家家户户燃放烟花的热情。但是今年明显不一样了,我除了在元宵节的早晨,听到寥寥的烟花声,其他时间基本上也就是零零星星的烟花爆炸的声音。元宵节当晚,更是基本上没有任何燃放。
说这件小事儿呢,不是为了说大雪下,烟花燃放的热情也被冻住了。而是当地人口中说的,出门在外打工都没挣到什么钱,谁还有闲心去放烟花?
可能,这种现象,也是普遍中国人的现状吧?1月份,70个大中城市的房价全面下跌,没有一个城市保住哪怕持平的成绩。股票市场跌的连裤衩子都快要当掉了,以至于越来越多的人在吐槽股市的时候已经变得绝望。资产的缩水,反映在消费上,自然也就是今年春节CPI的增长,在这个消费最旺盛的时间里不及预期。当下的我们,似乎正在表现出一种中产沉沦的现象,大家普遍对未来没有信心。
当然,也并非所有的消息都是坏消息,最近几天,对于A股和楼市的救市政策已经开始显现。股市重回3000点,楼市似乎也有了回暖的迹象。就连媒体对于2024年的楼市,都出现了积极预期。很显然,当前的救市政策相对于过去两年来只是托底,但是与前两年不出手救市相比,似乎有了点松动的意思。
不过大家要明确,在当下依然处于金融战的时候,中国不可能大规模向市场注入流动性,这意味着我们将自己置于美元加息的枪口之下。所以大家对于本轮救市预期,应该持有一种依然是过去托底的状态。道理很简单,既没有全面的行政救市手段,也没有更积极的财政和货币政策。留余地的成分更多,除了降准和降低五年期利息,降低楼市贷款利率等措施之外,似乎没有新的大家期待的更加激进的措辞。
很显然,这不是在救市,而是在求稳,或者说尽可能筑底成功而不至于继续下探。官方层面虽然有所行动,但是力度是有限的。小力度的微操作,充其量算是给市场信心,挽救颓势则显得明显力度不够。
资本市场大家当下算是有了些许希望,但是大家的乐观预期并未被完全调动起来。回到实体经济层面,我们发现,个体的感受和宏观经济数据差异十分之大。去年实现了经济增长的目标,完成了部分芯片科技的突破,新能源汽车更是表现出大杀四方的态势。但是绝大多数个体依然感受到了经济的寒意,至少大家手里没有挣到预期的收入就是最好的说明。而导致这种个体和宏观经济差异的原因,主要是金融层面的限制。
相对于我国的经济通缩预期越来越重,地球另一边的美国则截然相反。金融市场大发展,宏观经济更是在后半年实现了5以上的增长。通胀数据和非农数据大大超出预期,以至于一贯鹰派的鲍威尔,再次向市场透漏出会再次加息的可能。经济的繁荣程度,很显然跟我们当下的体感截然相反。
我们不去质疑美国的数据到底有没有造假,从民众的微观层面去看,我们不可否认美国经济相对于中国当下的环境,还是看上去好很多的。至少个体的感受上面要比我国民众好得多。那么,为什么中美两国,会表现出这么大的反差呢?
其实细究这个问题的原因,还要从金融战方面找寻这个问题的答案。我国在科技实现部分突破,实体经济基本面没有什么问题来看,所有的问题都指向了钱从哪里来这个问题。这还是要回到金融层面,看看多的就要溢出的钱,为什么从银行里流不出来呢?
对啊?为什么钱流不出来呢?这就要回到钱从哪里来的问题了。银行内的钱再多,只要没有债务的产生,银行是不能平白无故的将钱放到市场中去的。贷款人消失或者至少贷款人减少,导致了我们对于经济通缩担忧,这导致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存款,厌恶债务。在这样的环境下,投资回报率会变得极低,甚至是负数。那么是什么原因在我们产业趋势乐观的情况下,依然导致投资回报率在下降的呢?
说白了,中美息差导致的。美国利息比我们至少高3.5个百分点。从存款收益的角度上说,资本天然会向着美元转移。如果再加上美元加息导致的强势美元效应,资本一方是会天然选择流出中国,去往美国享受更高的投资收益的。针对这个问题,其实我们不需要总是骂资本无情,毕竟这样骂的人,都只是没有能力控制资本的人。假设你是有钱人,站在个体的角度,也会选择出走美国。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我们当下的投资领域,国外资本和民间投资几乎销声匿迹的原因。有些常识,用脚趾头都能想明白,所以也就不需要过多解释了。
那么接下来还有个问题,我国是个国有资本占大头的资本环境,民间资本和海外资本出走,至少国有银行为代表的国有资本是不可能将钱转移到海外的。这个时候银行是有意愿加大贷款力度,甚至以更低的利息给国内放款的。
这里我们做个假设,假如你看好国内的某款商品的生产销售,从银行获取了低息贷款,比如说3%的利息去建设厂房,扩充生产线吧。贷款毕竟是借钱,你总要考虑怎么还钱吧?既然你做的是工厂,那么肯定需要通过卖货来获取收益,然后拿到货款之后再去还钱不是吗?
但是在中美息差长期保持的情况下,通缩预期越来越重,这样的背景下,任何产品的生产,都面临着谁来购买的问题。毕竟最具备消费能力的人群已经出走,比如大资本出走美国,稍有钱的中产将钱存在香港享受接近10个点的利息收益。这样的环境下,消费势必疲软。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我们国内的消费老是起不来,甚至在传统节日上的开支都出现了明显的疲软迹象,延续一年的汽车价格战更是让大杀四方的汽车产业面临困境。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你扩大生产的结果,可能就是自己的商品无法找到足够的买家而面临亏损。这样没有足够的汇款,就无法保障足够的利润来支付银行的欠款。所以即便是银行给你的贷款利息足够低,你也还不上。
任何一个国家的精英,基本都能明确的感知到未来的趋势。所以在这样的环境下,扩大产能,那是不可能实现的。工厂的生产收缩,工人就会出现更多的失业,消费就会更疲软。经济循环的负面影响就会越来越重。这个时候假设你是个企业主,看到了这种趋势,你投资意味着亏损,存钱,利息只有2个点。而当你了解到地球另一边就算存款,收益都超过5%的时候,你会怎么办?很显然,资金流出,是一种无法遏制的趋势,只要息差一直存在,我们就不能完全杜绝资金流出中国的趋势。
如果这个时候我们再考虑到美国的友岸外包政策,产业链去中国化等行政措施的影响,叠加贸易壁垒和美元加息的作用。很多劳动密集型产业就会在这些负面作用的影响下,传导到微观的个人层面。至于像华为手机,电动汽车这些实现越级增长的产业,本质上只是少数人享受到了发展的红利。大多数人并没有在那样的行业中立足,自然也无法感知到增长对个人的影响。
从中美博弈的层面上讲,我们能怎么办?我在网上看到太多的小伙伴对于政府救市政策的不满,认为我们降息还不到位,认为刺激措施不够激进。但是大家想过没有,当下我们已经跟美国有了这么大的息差,如果再用激进的降息或者财政政策刺激,去创造更多的泡沫拉高房价或者资本市场,那只会导致政策端提前将可用的手段用尽。只要中美息差存在,人为的拉高资产价格,只会帮助更多的资本解套,趁机外逃。
从这个层面上说,我们当下的政策储备,如果按照大家的期望使用了,那样才会导致更大的损失。升斗小民任何时候都是大国博弈的代价,大家不要期望自我解套,你解套的同时也意味着更大的资本解套,而资本解套后外逃,我们还能剩下什么?那么我们能够通过加息,将中美息差降低到正常水平,遏制资本外流吗?很显然,也不行,债务压力已经到了金融系统承受的极限,加息只会给金融系统创造更多的压力,只会导致更多的人将钱存在银行。
当年的日本面对90年代的环境毫无办法,我们当下,实际上也没有好的办法。流动性不足,根本原因还是美元加息导致的。政策空间虽然还有,但是因为息差,保住基本面尚且做不到,如果短期内过度刺激,很显然是在帮助我们的敌人。
没有办法,只有承受压制,这是我们升斗小民体感经济寒冬的基本逻辑。我想说到这里,应该大多数同学都清楚,为什么政策层面依然有刺激的手段,但是在刺激和托底方面,政府一直不积极刺激,而是被动的去托底的原因了吧?
华尔街大咖木头姐曾公开表示,美国本轮加息,就是为了击败中国,收割中国。胜利了,美国就可以通过收割中国几十年创造的财富,缓解他们自己的危机。那么美国和中国的本轮金融战,导致美国保持那么高的利息,真的对美国没有伤害吗?
不然,毕竟高利率和通胀并举并非什么好事儿。我们看到,美国一边宣称加息是为了遏制美国的通货膨胀,一边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进行所谓渐进式脱钩。要知道,当下作为世界制造业中心,中国产商品的性价比是最高的。美国限制中国商品搞所谓的友案外包,意味着美国必须承受比中国更高的进口价格。甚至还会因为这些地方产能不足而出现供应短缺的问题。进口价格上来了,自然通胀也就无法遏制了。
另外,用科技战封锁中国的产业升级之路这件事情,短期来看,确实可以压制中国产业升级的步伐。但是也带来了另外一个负面影响,那就是他们的高科技产品出口大幅度下滑,作为世界工厂,我国是美国高科技产品的最大买家,这个时候限制对中国的科技产品出口,势必导致美国出口中国商品创造的资金回流减少,美国科技公司不得不选择大规模裁员。这也是为什么美国科技公司一直呼吁取消对中国科技产品出口限制的原因。
连美国的科技企业都不挣钱了,那么还有什么生意可以挣钱呢?这个时候,美国的金融市场的繁荣,就承担了承接大量流入美国资金的职能。于是,更多的钱开始进入美国股市,美国银行。事实上,这反而造成了更严重的美国实业的衰退。这也是我为什么一直强调,美元霸权和美国重振制造业之间存在天然的对立的原因。
美国不买中国货,其他的国家产业优势又比不上中国,美国资本市场的收益注定了本土制造业的流动性会被抽走。一直这样下去,美国的商品短缺,价格上涨自然会一直存在。我们的东西卖不出去,资金一直外流,美国买不到足够多廉价的商品,钱又拼命留在金融系统内。中国通缩,美国通胀也就不难理解了。
现在有个问题,中国的通缩和美国的通胀,到底哪种对经济的伤害更大呢?或者说,谁能够在当下的环境中坚持更长的时间呢?
先来说一下美国高息和通胀并存,为什么是不可持续的。现在有个问题,就是美国通胀周期下,确实实现了经济繁荣。但是这种繁荣是一种虚假的繁荣。道理很简单,美国是通过债务解决了资金来源的问题。金融市场将资金都抽走了,市场上根本没钱来支持通胀,支持经济繁荣的需求。所以也就只能用更多的债务来做这些事情了。当下就连美国的财政,对国债的依赖都越来越严重了,这说明,美国需要用更多的债务,来支付当下虚假的繁荣。
那么债务增加难道不会带来利息支出的上升吗?根据统计,在不久的将来,美国国债的利息支出,将会超过8000亿美元,这笔钱在高息之下产生,已经隐隐有超过美国的军费开支,成为美国政府最大的单一支出的趋势了。
美国加息周期下制造通胀,本身就是一种错误的方法。短期内实现繁荣容易,但是要维持这种繁荣,却存在非常大的风险。
大家知道,美国是不可能归还国债的本金的,以现在美国的尿性,他也还不上。所以当国债到期之后,也只能通过借新还旧的方式,继续维持。但是国债的利息却不可以通过借新还旧去支撑,利息的支出还是需要实打实的财政收入来支付的,这就导致了一种后果,就是利息支出会随着这种状态的维持,成为吞噬美国财政收入的黑洞。
美国财政部一边加息缩表,美联储一边向市场暗中注入流动性,所仰赖的,无非是美元货币霸权的地位,通过金融收割来平掉今天的无锚印钞带来的货币信用危机。毕竟钱越来越多,想要保持货币的信用,就只有创造更多的资产才行。而当下,美国本轮加息又没有完成对中国优质资产的收割,接下来,钱会更多。持续下去,美元霸权会被自己创造的虚假繁荣给吞噬掉。所以对美国来说,一定要完成对中国的收割,收割不成功,自己就会被反噬。
这也就注定了,美国必须一直保持高息,至少保持美元对流动性的吸引力。一旦美国降息,中美息差消失,中国的收益预期在产业基本面持续向好的情况下,就会反向吸收美国的资金流向中国。也就意味着,美国加息自己撑不住,最后反而被中国收割。一旦出现这样的情况,大家就会纷纷选择卖出美元而选择人民币,美元加息和保持高通胀创造出来的天量美元,反而会反过来将美元的汇率给打崩。美元汇率一旦崩溃,货币霸权地位也就随之烟消云散了。
同一时间,一直承受美元加息压制的中国将会迎来一波反攻周期。美国将会因为一次没有成功的金融收割,而遭遇到史上最严重的金融冲击。
也就是说,当下的美国,降息是不可能的,降息意味着美国马上会死掉。而保持高息也是很困难的。毕竟美联储的储备即将用尽了。根据数据测算,美联储的血条按照当前的消耗速度,最多维持到今年五月份。
那么到了时间,美国会选择怎么办呢?该回流美国的资本回的差不多了,无锚印钞肯定不是长久之计。到了那个时候,我想美国或许会在中国东南海域主动挑起争端,逼迫留在中国的资本出逃美国。这样,就可以短期内对中国资本市场形成强势打压,推动中国资本出逃。用这种方式,将中国的资产价格打到骨折价。如此,美元降息的周期也就成熟了,届时回流美国的美元,就可以通过抄底中国资产的方式,来为更多的美元创造信用背书。美元的霸权货币地位就获得了加强。现在的核心问题,是中国只要先爆,我们上面描述的美国所有的问题,都将得到解决。
现在的问题是,中国通缩能不能扛得过美国通胀呢?到底中国还能够在美元加息的环境下熬多久呢?
首先,看资本外逃等数据。去年一年,我国平均每个月的资金外流规模大约600亿美元,这个规模已经非常高了。我们平均每个月创造的外汇盈余也不过才600多亿美元,不过后来我们拉高了资金的出逃成本,到现在,该走的钱走得差不多了。剩下的资金想走,要么因为数量太大走不了,要么因为难度大,损失太大走了不划算。从现在来看,通过加息抽干中国流动性的目的,算是阶段性的夭折了。
其次,看外贸盈余和汇率,外汇储备数据。我国实施外汇管制,外汇储备数据本身代表的就是我们的基本面。只要三万亿外汇储备不出现大幅度的减少,我们就还能继续撑下去。
有很多人不明白,我们那么多的外汇储备,完全可以放开手脚去跟美元搏一把。事实上,大家要清楚,一旦大江溃堤之势形成,无论有多少储备,都无法阻挡资本的外流。当下我们只需要做好我们自己的防御,等着美国自爆就足够了。三万亿美元看上去很多,但是相对于冒险冲锋下的溃败导致的疯狂外逃来说,还是不够用的。
外贸盈余方面,我们虽然出口已经展现出颓势,2023年外贸盈余出现部分减少,但是总量依然保持在8000亿的规模。这么多钱对于我们用来应付美元的金融攻击足够了。即便是将来美元歇斯底里,继续疯狂,我们至少还有几万亿储备作为后续,还有一定的财政和货币政策空间可以使用。
汇率方面,我始终坚信,当下我们的汇率政策,更多的是为了适应美国对中国出口商品加征25%关税而进行的主动贬值。要不然不可能汇率在一年多的时间里也刚好贬值了这么多。说白了,人民币汇率贬值超过20%,刚好抵消了美国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的负面影响。如果真的是因为人民币汇率顶不住,该一泻千里才对,事实上这种情况并未发生。只要商品出口是顺畅的,我们的外贸盈余就不会大幅度减少,这样我们应对金融战的子弹就会一直充足。
从过去一年来的数据来看,我国去年外汇储备的变化不大,实现外贸盈余的数字大约是8000亿美元。这说明,我们这8000亿美元左右的外贸盈余,刚好应付一带一路的投资需要,维持人民币汇率的需要以及资金外流的需要。根本没有动用我们的外汇储备。假设我们的外贸盈余在将来出现了减少,那么我们三万亿的外汇储备,也可以补上不足的部分,即便是每年需要从外汇储备池子里拿一千亿美元出来也可以撑几十年。加之今年资金外流的趋势已经得到了遏制,接下来,外汇的消耗肯定会越来越少。如此,美国可以继续他们疯狂的加息,我们只要守住当下,就足以立于不败之地。
我的看法,中美金融战,现在正式关键时刻,黎明即将到来,黑暗不可能永续。2024年,或许会延续去年的困境,个体的体感上或许一样会稍带寒意。但是寒冬可能将会在今年底之前回暖。还是我原来的观点,人民币不是国际货币,我们在中美博弈的大环境下,必须通过向内要力量来维持国家的防守。也就是说,国内燃油加税,提高各种税负本身,是我们需要支付的代价。
本文最后,来给大家明确说一下,我们在本轮金融战中,到底有没有被美国击败的问题。从现在来看,至少还没有。一个国家金融战败的直观表现是汇率大崩溃。而在汇率崩溃之前一定会出现外汇储备耗尽的情况。在外汇储备耗尽之前,肯定是股市为代表的资本市场崩盘以及资产价格暴跌。
当下,我们的股市最多算是承压,算不上崩盘。外汇储备丝毫没有要耗尽的迹象,而且还在反反复复的在31000亿和32000亿上下波动。人民币汇率更是稳得让人难以置信,以房地产为代表的金融资产,下跌只能算缓慢下跌,并未出现危机状态下,下跌一半甚至90%那样的情况。综合这些数据来看,我们扛住了美国金融镰刀的收割。
当然,目前美国的高息还在持续,未来什么样子,我们还要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