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事,贵在适当。
物极必反,过犹不及。
一座城市的气质,同样如此。
成都的闲适、慢节奏和生趣,早已为人熟知。
但成都还有不停向上的另一面。
不止于现状、不甘于惰性、不满于躺平,
是以新意叠出,
万事俱兴。
“闲适”就算不是成都独一无二的标签,也一定是成都最鲜明突出的特色之一。从古至今,对闲暇的热爱,早已深深刻进了成都人的骨子里。
上世纪的英国哲学家罗素,曾经著有《悠闲颂》一书。他认为在当代的科技条件下,已经能让人把每天的工作时间减少到4小时,就足以得到生活的必需品和满足生存的基本条件,剩下的闲暇时间——怎么合适就怎么用。
“休闲培植了艺术,发现了科学,产生了各种著作,发明了哲学,改进了社会关系。甚至被压迫者的解放也常常是有上面发动。没有有闲阶级,人类决不能走出野蛮状态。”
成都的闲,自古即然。遍布大街小巷的茶馆,一壶滚水清茶酝酿出一段时光清雅,在鸟鸣城更幽的静谧中,成都人无论名流学者还是贩夫走卒,都无妨好整以暇论道、细致从容谈天。
时过境迁,成都在数以万计的茶馆之外,又增加了同样数以万计的咖啡馆。杯中的茉莉花瓣变成了奶泡拉花,但周围的闲暇时光别无二致。在节奏松弛的古代,古人尚且感叹“偷得浮生半日闲”;在节奏飞驰的当下,闲暇更是安放身心、休养生息的最有效途径。
虽然成都以闲闻名,但却从不因闲而丧:颓丧、沮丧、丧气、丧病……从来不是闲暇前方的终点。露营天幕下的闲暇是享受生活,阴霾尘土中的丧病则是摧残生活。有智慧的成都人,把两者区分得泾渭分明。
成都之慢,与成都之闲几乎如影随形。诗人木心在《从前慢》中写道: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
车,马,邮件都慢
从前的慢虽然难得,更珍贵的却是将这一份缓慢保留至今。匆促浮华难以培养出深沉的思想,繁忙躁进的生活足以扼杀一切伟大的创造心灵。人在不由自主中被裹挟得快、快、快,甚至来不及等一等自己的灵魂。
成都奋力保留着一份缓慢。作家张丰在《成都的细节》一书中,曾经感叹“成都时间”比标准的“世界时间”要慢上半小时。比如参加盛大婚礼也好、出席沙龙活动也罢,最后开始的时间,一般都会比请柬上规定的正式时间要晚。这一份成都特有的、彼此心照不宣的默契,是成都拒绝刻板、让彼此都能尽量体面从容的宽厚。
让生活的节奏慢下来,并不意味着死水一潭。婚礼照常进行、活动如常启幕,并不会因为慢而受影响。成都人的分寸感,就是“慢而不停”:慢,可以充分体味生活的细节和层次;不停,却是对固步自封和裹足不前的拒绝。
慢即是快的道理,闻名于世的日本工匠明白,成都人同样也明白。慢同样也是漫,没有慢节奏的成都,也就没有浪漫的成都。
闲暇和慢节奏,让成都人能细致体会每一天的生活,不致于连昨天吃了什么到今天就已经印象模糊。成都人以往热爱遛鸟、观花、麻将,如今又多了绿道骑游、登山观日和围炉煮茶。看似玩物丧志、不知进取,其实却是参透了生活的真意——进取若不为享受生活,进取的意义该有多无趣。
要有趣,才是成都人的生活。1930年,作家李劼人在南门指挥街自己的住宅旁租了一间铺房、开出一家餐馆,名为“小雅”。李劼人不仅曾经留学法国,更是作家、大学教授和知名报人。在一向信奉《论语》中“君子远庖厨焉”的中国,此举无疑令人大开眼界,当时的报纸标题为《 成大教授不当教授开面馆》。
然而书卷气即便看似沾染上了烟火气,也不同于一般的普通餐馆。李劼人夫人杨叔捃亲自下厨,倒有昔日文君当垆卖酒的古风余韵;“小雅”的菜品也不落俗套,例如干烧牛肉就用眉州洪宜号黄酒干烧且不用八角茴香,“李先生嫌它太俗气了”。
李劼人的手不拿笔却去拿花椒胡椒,看似是跌了读书人的身份和体面;但与其攀权附贵,李劼人接地气的烹调举止,却显出不落伧俗的操守来。当时的记者蒲冠云早已一语道破:“虽非调和鼎鼐事,却是当炉文雅人。”
做不了良相,便做个良厨也无妨。表面上的伧俗,怎么也掩盖不了独善其身且乐在其中的志趣。
一个闲适、慢节奏又充满生趣的成都,似乎确实不像有敢为人先的先锋气质——但成都还有另一面。
造就天府之国的都江堰是世界上留存最久、造福最长的水利工程,火井煮盐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天然气,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文翁石室是中国最早的地方官办学堂,鹤鸣山青城山是道教的起源地,“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副春联……成都的中国第一乃至世界第一并不鲜见,成都的创新不止、进取不辍与闲、慢、趣看似矛盾,实则相辅相成。
在创新上的进取心,不仅是开天辟地生生造出一个新事物,更是在历史传统的基础上推陈出新,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对名声珍而重之的尊崇、对细节锲而不舍的计较、对品质精益求精的追求、对事业初心不忘的长情,都是成都闲而不丧、慢而不停、趣而不俗所造就的真正的进取心。
4月7月,全兴在宽窄巷子东广场打造的 “第四条巷子”——兴巷子,正式亮相。
进取的成果,终有一日会赢得万人瞩目。宽巷子、窄巷子和井巷子,在漫长的时光长河中沉淀下成都的闲、慢、趣,如今一条兴巷子,又在万众期待中问世。兴巷子的兴既是龙兴凤举之兴、方兴未艾之兴,更是“品全兴、万事兴”之兴。
早在上世纪的1963年,全兴酒获得了中国“老八大名酒”的称号。如今六十年过去,好酒越陈越香依然是不易的真理,全兴却从未停下进取的步伐。成都人在闲暇时饮酒、在慢节奏下品酒、在守志不移时借酒浇心中块垒,更在高歌猛进、逸兴横飞之际以酒抒酣畅胸臆。成都这一座城市的气质,被时间浸润成了全兴酒的醇厚馥郁。
在兴巷子的一端,路人会看到全兴酒的现场装置。既有时光锤炼出的辉煌经历,更有虽然锐意进取、却绝不急躁慌张的坚持。从闲、慢、趣再到兴,是全兴与成都人数百年来一路同行的长情。兴而不急,既是大气从容的格局,也是举重若轻的淡定。
唯有具备这样的气质,方能一呼百应、万事俱兴。
——漫成都.城市——
文字|马利
编辑 | Penny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漫成都资料库
主编/出品丨王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