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我与成都

漫成都 2022-10-18 16:36:07

从2012年进入大学来到成都算起,我在成都的生活刚好来到第十年,真正定居并成为“新成都人”的第六年。

我的老家在盆地中部的一个小城市,对于省会成都的感情,其实从小较为平淡,对于成都的认识也不深刻——四川人民的省会,经济相对发达,仅此而已,也并没有来过几次。

金牛公园,上图2022年/下图2012年。

无法忘记2012年父母送我到火车北站乘坐校车前往学校的场景;庞大的候车厅外水泄不通的人群,不同学校的校车依次排开,学长学姐们不停迎接着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和家长……时间来到今天,火车北站(成都站)刚好在这个月的11号暂时谢幕进行封闭改造,从全川铁路枢纽到谢幕停运,这也是一个十年的缩影。

成都火车北站,春运,2016年。

回看自己与城市的这十年,不见得典型,但一点点递进的情愫特别清晰。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哈姆雷特,两千万市民两千万座城市。每一个新成都人心里都有一座成都城。

我所读的大学在距离成都市区很远的团结镇,这直接影响了那几年我与中心城区的接触。

2013年左右,全成都运营的地铁线就两条,毫无如今繁密的“地铁网”的影子。2号线一期的西段仅开通到了茶店子客运站,当时从市区回学校,仍需在茶店子换乘公交车,再忍受40分钟的颠簸。

2012年,上图地铁1号线/下图地铁2号线。

印象里,那几年只有周末和节假日愿意花上三个小时的往返时间,到热闹繁华的市区去探索不同的城市场景。彼时的市区面貌并不像如今这样精致可人,到处是打围的工地,给人一种强烈的阻碍感;秋冬时节一连半个月的阴天与雾霭,让人几乎没有户外活动的激情;我甚至会像外省游客一般,列表打卡各种文旅景区,其次就是各种吃喝。

2013年12月,雾霾下的安顺廊桥。2013年成都市实施大气污染治理,实施新空气质量标准,经过近十年治理,2021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229天。

总之,头三年的成都生活大部分都消磨在了那个叫团结的小镇,多么羡慕校址就在市区的大学生!网上关于成都的人间烟火味、闲适浪漫、优雅时尚,几乎都被繁重的学业、零碎的学生会事务、校园活动所遮挡。

成都双桥子立交桥,上图2022年/下图2012年。

那时候的春熙路还没有IFS与太古里,人流集中在红星路以西;那时的二环高架刚刚开通,吸引了一大波骑行爱好者打卡;那时的星巴克,还没有像如今这样一条街可以开出五六家;那时的高新区,对我来说还是没有必要踏足的城市“飞地”……那时的成都对于我来说,就是一个承载我学业的城市,我也不清楚等学业完成以后会前往哪里,就像这里秋冬的大雾一样迷茫和充满幻想。

金牛区光荣西路为民新居,上图2022年/下图2013年。‍

直到2015年,我对成都的感情有了质的变化。

偶然得到了一个去北京实习的机会。我当时仿佛已经告诉自己,我大概是要离开成都。

在那个盛夏,我花了几天时间认真感受了在成都的生活。临行前一个晚上,我坐着BRT快速公交,在二环高架上绕了不知道几个完整的圈,望着市区随着深夜逐渐暗去的车水马龙,与成都默默说着再见。

青龙场成绵高速上坡,上图2022年/下图2012年。

来到北京,我与那些以竞走状态生活的人们一样,每天两点一线,周末去各个名胜古迹打卡游玩。一切仿佛平静,但又觉得不安。

就在北京最美的季节过去,“北漂”小半年后我绷不住了。只记得在外地出差的某个晚上,我在酒店的楼道里不停搜索着成都的图片,不停告诉自己想要回去,回到那个可以承载生活、精彩无比、令人松弛又充满斗志的城市。我从没想过“成都”这两个字有一天会在我心中掀起如此大的风浪,让我落泪。

2014年中秋节,市民在府南河放孔明灯。

往后,我便开始为回到成都而准备,2015年的冬天,我回到了这里。它从一个我“生活过”的城市,变成了一个“我想继续去生活”的城市。在外地工作生活的小半年,我发现了一个人生活在成都是一件多么令人骄傲的事情。现当下,一部分的人群中果然掀起了“逃离北上广,拥抱新一线”的风潮,成都成为了相当数量的人们的首选。

大概也是从那时起,我的高中文科功底才真正开始对我的人生观产生作用。

在2015年即将进入尾声时,我偶然在地铁牛王庙站瞥见9个巨幅的标语——新常态、万亿级、再出发。第一次,我感受到这座城市雄厚的实力。原来它早就不止是年少时我认为的一方省会,它的雄心壮志已经瞄准了更高的位置,能量也来到了更高的层级。十年来,成都的经济总量已经连跨11个千亿,站在了第二个万亿的关口。十年前,全成都的人口是1500多万人,如今已经来到了2100万,直逼北上,我也成为了增量中的六百万分之一。

兴隆湖,上图2015年、中图2016年、下图2019年建设情况。

之所以说文科功底到这时才产生作用,正是看清了这座城市真正的能量。就在之后的几年中,我在工作从业之余不断地去理清门户枢纽、位势能级、人口密度、经济总量、要素运筹等等以天文数字计的各种名词的内涵与其间联系,并且在这几年中通过密集的国家战略、重大项目、各级决策部署等等反证着我自己的猜想。

2015年10月,即将转型的三圣花乡。

从前,尽管“中国第四城”呼声此起彼伏,但通常成都也仅仅被描述为“西部特大城市”;2017年,“国家中心城市”的名号正式加冕,从带动西部,转向辐射全国,同时成都正式将自身的历史坐标瞄准到了世界城市的体系中,冲刺世界级城市;到了2021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正式印发,成渝联手挺进“中国第四极”,从顶层设计上真正走到了国家战略的塔尖城市位置。

东大路沙河堡一线,上图2022年/下图2013年。

非凡的十年,是一座超大城市的进击组曲,宏大的中国叙事中,成都在不同的阶段都把握和抓住了能级跃升的时机,多么有条不紊、铿锵有力。

成都万象城,上图2022年/下图2015年。

十年过去了,“来了就不想离开”仍然是这座城市最深入人心的标签,除此之外,“雪山下的公园城市”更增添了历史与未来城市形态的纵深感;“烟火成都”更是让无数逃离北上广的人们神往;“最具幸福感”不断地刺激着不同地域的人们“像成都人那样生活”……

2022年6月,468高楼、雪山群与成都主城区同框。

在成都生活,也有呈现着了不起的“十年之变”。

地铁完全成网并仍在持续加密,从前闭着眼睛都知道哪条线哪个站,如今已经普遍依赖手机地图查询;雾霾天气肉眼可见地减少了,雪山一年四季都可能出现在我们的窗外;从前那些“徒有烟火不顾卫生”的地方消失了,城市有机更新将格调带进了城市的每一寸肌理;市民的消费更多元了,成都人不断买出各种品牌销售冠军,倒逼消费场景的持续更新换代;公园城市的大美形态,浸润着每一位市民的心田……

2022年6月,大运场馆、雪山群与成都主城区同框。

十年,有太多值得书写与记录的地方,不论个体还是城市,我们总要看看走过的路,才能安心走接下来的人生,因为每一步都要算数,更因为今日的成都,是你我共同筑就。是为印记,不可磨灭。

2012年9月,天府新区规划沙盘亮相,同年宣布天府新区建设作为四川的“一号工程”。

2013年6月,成都市宽窄巷子景区悬挂的财富论坛红灯笼。

2013年9月,环球中心开业。

2014年12月,成绵乐城际铁路开通,这是西南首条高速铁路客运专线。

2013年12月,IFS大楼前工人正在安装奢侈品广告牌。随着市民消费水平提高,成都已成为奢侈品消费第四城。

2015年11月,苹果零售店在太古里开业。

2015年12月,开通的成渝高铁跨过沱江。

2016年1月,唯品会的货品分拣线。同年成都电商企业蓬勃发展。

2016年2月,市民在四川省图书馆阅读,图书馆在2015年12月开馆运行。

2016年5月,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开工,这标志着成都市成为中国第三座拥有两座大型国际机场的城市。

2016年7月,建设中的天府新区科学城。

2017年6月,在锦城湖边的小学生。‍

2018年3月,成都天府熊猫塔进行烟花表演。

2018年12月,打造一新的锦城湖公园亮相。

2018年10月,成都马拉松选手奔跑在府南河旁,路线全长42.195公里,串起了成都的古往今来,跑友将在这条穿越千年历史的赛道上,用奔跑的方式感受成都最美的风景。

2020年3月,成都市青白江区,第10000列中欧班列发出。

2019年2月,“夜游锦江”项目启动,贯穿了天府熊猫塔、太古里、九眼桥等特色点位,目前从东门大桥到合江桥有一共长1.3公里的“夜游锦江”示范段。

2021年2月,市民在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内丹景台眺望三岔湖。

2021年3月,成都市高新区老成仁路跨锦江人行天桥亮灯。

2022年6月,天府新区的天府大道向仁寿县延伸。天府大道作为世界上最长的城市中轴线,全长有150多公里。‍

十年时间,成都的伟大,自然而然。因为城市在努力地把握时机,人们努力地在这里活得精彩。

我自己的十年,与这座城市有着清晰而温暖的链接,你呢?

——漫成都.城市——文字|多多不闹

编辑 | Penny

图片|Anyu、刘陈平、刘伟

监制/出品丨王红

1 阅读:202
评论列表
  • 2022-10-20 18:05

    不如兰州

  • 2022-10-19 09:50

    这娃是真爱成都!成都确实是一座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

漫成都

简介:深度感受这座城市气质,探索真正幸福的成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