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下西洋:和平的福音

孟亚亚说历史 2023-05-31 08:39:28

郑和下西洋是中国乃至全世界最早的一次航海运动。从1405到1433年,历时近27年,先后发生起7次航海行动,但最终以郑和在海上病逝而告终。甚至在现代欧洲,连哥伦布,达迦马,麦哲伦都要提前一百多年。在全球航海历史上,郑和有着重要的作用。关于郑和远航的动机,有的学者提出郑和远航是一种早期的殖民活动,其意图在于在被征服的各国实现其政治、经济上的统治。但事实上,与欧洲在海上建立起的那一段充满鲜血的历史,郑和航程所给东亚带来的却是一段平静安定的历史。

郑和下西洋:带来的是和平之声。郑和航海活动的出现源于中国古代的贡赋,这种贡赋是从商王朝开始就存在的。在“朝贡制”之下,周围的国家都会依照一定的规则,对中国进行进献,从而构成了一个中国特有的、以“中国”为核心的“世界”交往系统。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国家,是世界的主人,是“天朝上国”。而周围的其它国家,都“自降一等”,沦为中国的附庸,所以,这种朝贡制也被称为“宗藩制”。以此为基础,就有了“朝贡”外交。有别于欧洲那种以“鲜血染红”的“以物易物”的“血淋淋的殖民”模式,中国的“以国为本”的传统“以民族自保”为宗旨的“以汉族文化为主的东亚文化圈”,以及中国的“上国统治”的正当性,从而维持中国周围地区的稳定。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皇明祖训》里有这么一段话:“在国外,有一个野蛮的国家,对中国构成威胁,必须严惩。如果你不是为了中国的病人,你就不要轻举妄动。”上面写的清清楚楚,只要那些野蛮的小国不来招惹他们,他们就不能进攻。朱元璋在《皇明祖训》里写到:“我怕后人仗着中国的强大,为了一己之私,而大动干戈。”因为害怕中国实力太强,会攻打周围的诸国,他特意写下《祖训》,警告后人,将周围十五个国家划为“不征之国”。

对于邻国,中国从来都不是小气的,甚至可以说是非常慷慨,按照《礼记·中庸》中的“厚往薄来”的说法,中国对邻国的馈赠,永远都会超过对邻国的朝贡。于是,许多国家都派出了使者,前往中国朝觐,有的甚至是君王亲临。能够成为大明王朝的立国之君,朱元璋的权势之大可想而知。按照《明史》上的说法,郑和出海,就是为了永乐大帝而来。而郑和这一次远航,不仅仅是为了展示自己的实力,也是为了证明自己永乐皇帝的身份,更是秉承着“不征之国”的原则,与其他国家保持着友好与友好的关系。郑和的“宝船”在海上不仅运载日常用品,而且还运载大量的丝绸、青花瓷器、金银器皿等贵重物件,以馈赠各诸侯,以示友好之意。郑和于1409年第三次出航时,曾向永乐朱棣写过一封书信,以示和平之意图:“不要欺负弱小,让我们一起分享和平的幸福。”郑和航海"交交四方,怀柔远方",重塑了元代以后中国的"新的"贡制",确立了"宗主权"。

航海的传奇:文化的交往和传播。郑和航海不仅是第一次海上远航,其航次之大、时间之长、距离之长,更是举世无双。这次航海,开创了一片新天地,开拓了中国人民的视野,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传播,带来了来自国外的各种东西。明朝谢肇涮所著《五杂俎》中有一篇关于“麒麟外交”的文章:“永乐年间,曾得林,使其能作丹青,授诸官。余常于一处旧宅中见到他。它的身体看起来像是一只鹿,但脖子很长”。“麒麟上贡”这件事情的确是有过的,1414年,当郑和进行了四次海上航行之后,葛剌国的新君赛勿丁将他的首只长颈鹿献给了大明,引发了一场轰动。中国人把长颈鹿当成了传说中的麒麟,因为麒麟是和龙、凤、龟并列的四大神兽,是中国人最崇拜的象征。

就其政治价值而言,则可从鲁哀公于公元481年的“西狩获麟”一案中得到印证。孔子认为,麒麟的出世与一国的兴亡息息相关,麒麟乃太平盛世才有之兆,而鲁哀公正是因为射死了一头,所以朝代的衰落,才有了后来的局面。这一次的出现,也是“天意”的象征,使得登基后的朱棣不断地宣扬自己的统治地位,并加强了对郑和的支持。那时跟随郑和远航的航海家,以他们的所见所闻为基础,编写了许多关于中国人如何走出国门的书籍。另一方面,郑和也是「华夏文明」的传播者,他向世界推广中华文化,并促进以「东亚」为中心的「以儒学为中心」。如今,东南亚地区仍有供奉郑和的“三宝庙”,“三宝垄”,“三宝井”等寺庙,供奉了数百年之久。

1 阅读:16

孟亚亚说历史

简介:希望大家喜欢我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