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异口同声看多在一季度降低仓位基金言行一致才能取信投资者

杜坤微 2024-05-09 19:36:51
尽管各种利好频发,A股反弹难说一帆风顺,也说不上强势,上证综指也仅仅只是站上3100点,创业板指数也只是站上1800点,成交量方面也就是止步于万亿元,不再继续增加,作为市场中坚力量的公募基金在其中扮演了什么角色。 笔者之所以想到这一问题,是公募基金很长时间以来一直对后市颇为乐观,如果公募基金言行一致,挺起脊梁积极做多,股市反弹似乎应该更为流畅,但如果公募基金只是嘴上看好,实际行动则是逢高减持,反弹就会出现反复。 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公募基金的总数量已达到11752只,基金总份额为27.85万亿份,比四季度增加 1.38 亿份;资产净值高达28.86万亿元人民币,比四季度增加 1.59 亿元。整体基金规模再创新高。但是考察公募基金对股市的影响,主要是考察权益性基金的持仓和规模变化,在于固收基金是不投资股市的。 2024年一季度末,主动权益基金,与上一季度相比,主动权益基金规模减少了2557.77亿元,环比下降6.56%。这是自2023年二季度以来,主动权益基金规模连续第四个季度出现收缩。一季度沪深股市调整是主基调,上证综指上涨2.23%,创业板下跌3.37%,深成指下跌1.37%,科创板下跌10.48%。这一组数据反映一个问题,权益基金规模缩减,可能是股价下跌带来净值下降,另外也说明基金没有强力做多,看好只是停留在嘴巴上,没有落实到操作上,如果强力做多,指数会下跌吗?三是基金规模下降,也可能是投资者选择赎回部分基金份额。 我们从另一个角度去看,基金操作上也是降低了仓位,主动权益基金的股票平均仓位也有所下调,降至82.54%。普通股票型、偏股混合型、灵活配置型基金的仓位分别是89.13%、87.34%、75.35%,环比都有不同程度的下行。 基金降低仓位,说明并不看好后市走势,但是从媒体公开报道看,极少看到基金业人士看空后市的观点,都是表现出积极看好后市的观点,不少基金从业人员再度出现言行不一致。 从基金具体操作看,也是防御型,更多的是跟随汇金公司护盘脚步,适度加仓高股息率个股,而不是加仓成长股,做主动进攻的配置,包括高配医药、电子和半导体等科技股,银行、煤炭、电力和石油开采、电信运营商等行业也因为高股息逻辑而受到了基金的青睐,这部分个股具有一定的防御型特征,在于没有被制裁风险,而且有汇金公司增持护盘增量资金,但是煤价下跌股价新高,这种背离是很尴尬的,基金公司抱团炒作,未来如何保证收益,银行也是如此,一季报业绩增长并不乐观,不少银行利润营收下滑,机构抱团的逻辑在哪儿?基金减持科技股,尤其是电子半导体,不在于业绩变动,半导体很多个股一季报利润增长明显,行业拐点已经确立,但依然被基金减持,在于存在地缘政治风险困扰,减持说明基金管理人信心不足,投资行为上并不看好后市整体走势。 公募基金是市场极为倚重的中坚力量,在各种重磅利好刺激下,基金并没有强力做多,反映基金的一种较为悲观看法,没有基金积极做多,股市要想全面反弹,成为牛市,难度并不小,公募基金管理人究竟在担忧什么,恐怕不仅仅是地缘紧张,还有对股市制度改革的观望。 基金减持属于正常的操作,本身无可厚非,关键在于看多做空,这就很令人费解,也让投资者无所适从,听从看多观点申购基金份额,基金却在做空,投资者究竟是听从其言论还是看其行动。 去年大摩发布看空A股报告,遭遇国内公募基金的口诛笔伐,笔者曾经写过两篇文章,《机构群怼大摩看空A股不如挺起脊梁做多A股而不是任由A股跌不停》和《怒怼大摩下调股市评级的机构短线输了不排除部分机构看多做空》,就质疑部分机构观点不够客观,甚至存在看多做空的嫌疑。 机构需要言行一致,才能取信于投资者,才能获得投资者的认同,基金业发展才能更加健康,个人观点,千万不能口是心非失去投资者的信赖。
0 阅读:22

杜坤微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