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的领导能力强到了什么地步,会让陈毅认为自己望尘莫及?

易文爱历史 2024-05-25 03:28:51

1945年,从延安回到华东的陈毅被人问及对毛主席的印象,陈毅脱口而出赞叹:毛主席的进步太大了!我是望尘莫及的!陈毅资格老、能力强,性格耿直,他对毛主席领导能力的赞叹完全是发自内心的脱口而出。事实上也正如陈毅所言,毛主席的领导能力的确是强到了令人望尘莫及的地步!

毛主席在延安

从1935年1月遵义会议以来,虽然确立了以毛主席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领导,但只是暂时解决了最为迫切的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更为关键和长远的政治路线问题和思想问题并没有解决,甚至还严重影响和干扰以毛主席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但由于当时首要解决的问题是从国民党军队的重兵围剿之下活下来,无暇顾及于此。

到了1941年上半年,已经初步形成了以毛主席为首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党有了一批经受了各种考验的坚强骨干,也积累了历史上多次“左”、右倾错误的经验教训,抗战虽仍然处于困难阶段,但形势总体趋于稳定,尤其是党中央所在的陕甘宁边区形势比较稳定。

这些情况表明,此时党中央已经具备了腾出时间和精力来解决更为关键和长远的政治路线问题和思想问题的条件了,毛主席以其卓越的领导能力,敏锐地把握住了这一难得的历史机遇,在全党范围内进行了一次长约3年之久的整风运动。

就像对待军事问题一样,毛主席一贯不打无准备之仗,此次整风运动,毛主席也早就做好了精心的准备。他于1941年5月和1942年2月,分别作了《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的作风》和《反对党八股》的报告,先为整风运动做好了思想动员。

经过充分的准备,从1942年春天开始,毛主席在全党范围内开展了以“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为主要内容的整风运动。对此次整风运动,毛主席高明地定下了“既要弄清思想,又要团结同志,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正确指导方针。

通过整风运动,让全党深刻认识到王“钦差”教条主义、主观主义思想路线给中国革命造成的严重危害,在全党范围内开展了一次深刻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运动,为长期以来党内思想教育作了一个历史性的总结,促使王“钦差”教条主义、主观主义思想路线宣告破产。

毛主席发起的此次全党整风运动教育了全党干部,彻底从思想上和政治上涤荡了党内存在的污泥浊水,使得全党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毛主席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为抗日战争和后来的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扎实的基础。这种高瞻远瞩的战略部署,就是毛主席令人望尘莫及的领导能力的第一个体现。

1943年,在整风运动的推进过程中,毛主席、党中央决定进行审查干部。自抗战以来,党的干部队伍发展非常迅猛,100万党员中,抗战后入党的新党员就有90多万人,一些敌特、叛徒和坏分子趁机混进党内和干部队伍里面,所以,在进行了思想整顿之后再进行组织整顿是非常必要的,也就是说,审查干部在当时也是十分必要的,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审查干部的确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把一些隐藏得很深的阶级敌人给挖出来了,也把一些人的严重问题给搞清楚了,让他们取得了党和群众的信任,还了他们清白,让他们一身轻松更好地为党和人民工作。

但审查工作在取得很大成绩的同时,也因为负责人康某人等人的任意妄为而犯下严重错误:他违背毛主席的干部政策,背离整风运动的精神,推行王“钦差”“左”倾机会主义的干部路线,严重干扰和破坏了毛主席关于审查干部工作的部署,给革命事业造成不应有的重大损失。

陈毅

尤其是在1943年夏秋之间的2个月中,康某人等人搞所谓的“抢救运动”,从主观唯心主义出发,把革命队伍看成一团漆黑,认为干部队伍中“特务如麻”。于是在审查干部和反特斗争中搞严重扩大化、简单化,大搞“逼供信(用残酷刑罚逼取口供)”。

只要有谁不同意他们这样搞,就会被他们指责为“没有敌情观念”,甚至连自己也被他们怀疑,有的还因此被他们扣上了“特务嫌疑”的帽子,尤其是那些过去从事过党的地下工作的干部以及从白区来的干部,被他们制造了不少冤假错案,搞得人心惶惶。

幸亏毛主席及时发现了干部审查工作中出现的这种严重偏差,他立即着手纠正。在大量调查研究和倾听各方意见的基础上,毛主席亲自代表中央起草了《关于审查干部的决定》,提出了9条具体方针,并强调了“一个不杀,大部不抓”是这次反特务斗争必须坚持的政策,要求各级党组织都必须坚持这个政策。

毛主席不但及时纠正了这次干部审查工作中出现的严重偏差,还亲自做思想工作,对那些被搞错了的同志赔礼道歉,为那些冤假错案进行平反昭雪。审查干部本身是毛主席作出的一项英明决策,但因康某人等人导致出现严重偏差后,他能主动承担责任,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断然措施予以彻底纠正,这种勇于承担责任、敢于纠正错误的大气魄,就是毛主席令人望尘莫及的领导能力的第二个体现。

整风运动是在全党范围内进行的,包括陈毅这样的一些大战略区的负责人也回到延安参加了整风运动。陈毅等人抵达延安,受到了毛主席等中共中央领导人的热烈欢迎。这些大战略区的负责人当初长征时,在中央苏区分手之后,和中央领导人已经近10年没有见过面了。

尤其是陈毅,他感叹这10年时间过去,革命事业已经有了迅猛的发展,内心激动不已。他一见到毛主席,除了系统汇报了华中抗战形势之外,还想向毛主席倾诉他在“黄花塘事件”中所受到的莫大委屈。但毛主席却当头给他浇了冷水,制止了他,要他一句话也别提。

“黄花塘事件”是这样的,1942年5月,代理华中局书记、新四军政委小饶带工作组赴华南检查二师的工作。小饶在动身前和陈毅联名致电各师及各区党委,说他预计要3个月后才能返回,在此期间,华中局书记和兼政委职务均由陈毅代理。这么一来,华中的党政军3个领导职务就集于陈毅一身了。

小饶直到9月19日才从淮南回来了,暂代华中局书记和政委职务的陈毅当即向小饶交接了工作。但没想到的是,陈毅代理书记和政委职务的这几个月,让华中的干部对小饶和陈毅有了比较,大家对陈毅交口称赞,小饶由此倍感压力。

因为此时,小饶这个华中局书记实际上已经代理了半年之久。这就意味着,将来正式的华中局书记职务到底会落到谁的头上还未可知。相比之下,陈毅不但资格老、能力强,而且有“黄桥决战等战役打开了华中局面的军事建树”等加持,小饶认为陈毅出任正式华中局书记的可能性比他更大。

这时正是全党整风运动时期,小饶故意借口离开军部到40里外的地方去搞调研,让陈毅主持整风,动员干部对领导提意见。陈毅没想那么多,就按照既定工作计划召开会议、征求干部们的意见。最后经过梳理、汇总,意见的焦点几乎都集中到了小饶的身上。

小饶(右二)

小饶回来后得知这一情况,就每天花大量时间找华中局和军部各方面负责干部谈话,让不少干部误以为小饶是受中央之命来清算陈毅的,大家于是对他都心有戒惧。经过一段时间准备之后,小饶直接与陈毅撕破脸了,两人接连几个晚上都争论到深夜甚至是天亮。

在小饶的策划和煽动下,10月16日下午的军分会会议上,本来是由陈毅自我批评,然后大家提意见的这种正常的党内民主生活变为了对陈毅的批斗会。两人的矛盾公开化,还闹到了党中央、毛主席那里。毛主席来电要陈毅回延安参加整风,并做“党的七大”的准备工作,他实际上已经知道了是小饶借历史问题打击和排挤陈毅。

陈毅接受了毛主席的意见,对自己与小饶之间的矛盾只字未提,毛主席对他这个态度表示欢迎。但陈毅仍然为此事郁结于心、心情沉重。毛主席又给陈毅讲了许多党史问题,促使陈毅静下心来把华中从1938年至1943年的对敌斗争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形成了工作总结报告。通过写作这份总结报告,陈毅的心情有所好转,表露出对华中工作的深深牵挂。

1944年3月15日,毛主席认为经过这一个多星期的沉淀,陈毅的基本态度是好的,于是,他要陈毅给华中致电,向他们作一个自我批评。与此同时,毛主席也亲自致电华中,想就此事做一个了结。陈毅听了,欣然照办。

陈毅在向小饶和华中局、军分委同志的电报中作了坦率、真诚的自我批评,并表示七大后他要再回华中工作。毛主席看了陈毅的电报后,也起草了一份电报一起在3月15日发往华中。毛主席在电报中表示,陈毅与小饶的争论问题属于工作关系性质,现已不成问题。并认为陈毅是执行中央路线的,也是有功劳的,没有犯路线错误。

小饶收到毛主席的电报后,第二天就以个人名义复电毛主席,明确表示,陈毅和他的争论既不是重大路线,也不简单属于工作关系性质,而是陈毅在思想意识、组织观念上仍然有个别毛病。还说陈毅对历史问题有成见,有时还有很坏的旧作风。很显然,小饶这是对毛主席电报中的说法表示不满,而且,对陈毅的怨恨根本没有消除甚至是没有一点缓解。

毛主席4月9日特意致信陈毅,要他凡事忍耐,多想自己缺点,照顾大局,只要不妨碍大的原则,多多原谅人家。并告诉陈毅,要做一个政治家,就必须锻炼忍耐。第二天,毛主席又找陈毅面谈。毛主席劝导他,既然人家对你有误会,你就不要解释,越解释,误会越大。

毛主席安排陈毅负责起草七大的军事报告,陈毅欣然领受了任务,此后,他为收集材料而积极奔走,与毛主席的接触越来越多。毛主席也有意安排陈毅参加了许多重要工作,让陈毅接触了许多事、许多人。在这个过程中,陈毅收获很多,思想上也产生了重大飞跃,格局和境界上也有了巨大提升。

12月1日,感触颇深的陈毅致信毛主席,表示,华中的团结也应该要像此次整风运动一样,弄清路线原则分歧之后,再作大度的自我批评,既可以讲团结,又可以教育一切人。所以,他决定以自我批评去打通思想、团结对外,这才是于党于己有益处的办法。毛主席看了陈毅的信非常高兴,给陈毅回了一封饱含鼓励与希望的热情洋溢的信,希望陈毅随时准备坚持真理、随时准备修正错误,那就没有什么行不通的。

可以说,陈毅在延安的这段时间里,从毛主席那里受到的教育是最多、最深的,这也是促使陈毅成长为一位卓越的政治家的关键所在。因此,第二年陈毅回到华东后,当有人问起他对毛主席的印象时,他就毫不犹豫地脱口而出称赞毛主席:毛主席进步太大了,我望尘莫及!这种润物无声的感染和引领能力,就是毛主席令人望尘莫及的领导能力的第三个体现。

参考文献:

《毛泽东传》: 金冲及著 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

0 阅读:0

易文爱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