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深水财经社 乌海
2024年1月27日晚间,春节假期前的最后一天,锂电设备龙头先导智能(300450)连发一连串重磅公告,感觉是要赶在春节前把所有重要事项都一起发掉,让一个春节长假充分消化掉这些“利好”或“利空”。
这些公告中最重要的有三个:首先是宣布终止筹划半年的瑞士GDR发行计划,第二个是抛出港股上市方案,第三个是发布2024年业绩预增公告。
先导智能去瑞交所上市的事已经推进了几个月,甚至直到公告三天前接待投资机构调研时还说正在推进,然而突然就踩了急刹车。然后同时宣布要改道港股,这个横跨欧亚大陆资本市场的大挪移背后,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一、从阿尔卑斯山到维多利亚港时间轴精准地刻画出先导智能这波资本运作的戏剧性:1月24日公司还在接待机构调研时表示"GDR项目正常推进",三天后却突然宣布终止瑞士上市计划,同步启动港股IPO。这波"闪电换道"来得着实有点让投资者猝不及防。
2022年7月,中瑞证券市场互联互通(沪瑞通)正式启动,之后国内企业掀起了一股去瑞士交易所上市的小高潮,据深水财经社不完全统计,截至2024年末,已有超40家中国企业披露瑞交所GDR发行计划,累计融资逾百亿美元。
这波赴瑞热与其说是去瑞士寻找融资新途径,倒不如说是某些非市场因素的助推,甚至有部分企业存在通过境外资本市场套利的嫌疑。
但是虽然瑞士风景宜人,生活安逸,但是去瑞交所上市并不是去度假。事实上,瑞交所GDR虽为A股公司开辟了欧洲融资通道,但流动性却并不怎么样。
数据显示,2023年瑞交所GDR日均成交额不足500万美元,部分GDR成交量惨淡沦为“僵尸凭证”,而同期港股市场日均成交额达128亿美元,。对于急需国际资本支持的设备厂商而言,港股显然能提供更充沛的流动性。
其实赴瑞热已经大幅降温,特别是2024年成为一个分水岭,除了先导智能之外,还有盛新锂能鱼跃医疗、伯特利、杰瑞股份、领益智造、爱旭股份等大批企业终止瑞士GDR发行。而沪深交易所对于A股公司赴境外发行GDR也开始进一步规范,出台了与境外证券交易所互联互通存托凭证上市交易暂行办法征求意见,一定程度上约束规范了上市公司发行GDR的行为。
2023年欧盟《关键原材料法案》出台后,中资企业在欧融资面临更多审查。先导智能作为宁德时代、特斯拉的头部设备供应商,选择香港这个“超级联系人”角色,既能规避直接冲击欧洲敏感神经,又可借力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截至目前,先导智能尚未发布这次赴港上市申请的详细预案,尚不知这次募资的具体投向。而此前瑞交所GDR发行计划拟募资10亿元人民币,分别用于欧洲技术能力中心扩建和研发升级项目、高端装备研发制造与服务能力提升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
二、“宁王”伴侣业绩大幅滑坡在资本运作调整背后,先导智能的业绩曲线更值得关注。
一直以来,先导智能都被称为“宁王伴侣”,双方不仅是上下游供应链的关系,更是通过股权互投,变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但是在宁德时代赚得盆满钵满的同时,先导智能的业绩却率先撑不住了。
数据显示,先导智能2024年前三季度营收和净利润分别下滑30.9%和73.81%。根据1月27日发布的2024年度业绩预告,公司营收预计下滑88.17% — 82.53%;扣非净利润预计下滑82.60% — 76.80%。这意味着去年四季度公司经营情况更加恶化。
对于去年业绩下滑原因,公司解释称,首先是国内下游市场需求放缓,客户设备验收节奏有所延迟;其次是基于谨慎性原则,公司计提了大量资产减值准备。
2024年是新能源产业链的又一转折点,先导智能的突围战恰是行业洗牌的缩影。
2023年国内动力电池产能利用率跌破50%,但全球动力电池需求仍保持25%年增速。这种结构性矛盾导致设备商冰火两重天:尾部企业净利润普遍下滑30%~50%,而头部企业海外订单激增。高工锂电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锂电设备出口额同比增长87%,其中欧洲市场占比达65%。
当前,先导智能在德国、瑞典设立的研发中心已投入运营,越南生产基地也将投产。但相较韩国PNE、日本CKD等国际对手,海外本地化服务能力仍有差距。
当资本市场用脚投票选择香港时,先导智能的换道不仅是融资策略的调整,更是全球化战略的重新锚定。
现在,先导智能已经早已走下“锂电矛”的神坛,其股价已经最高的85元跌到现在的19元左右,其市值从将近1400亿,到1月27日只剩下300来亿。
在新能源革命的深水区,这场资本运作与产业升级的双向奔赴,或将重塑全球高端装备的竞争版图。正如其董事长王燕清在内部信中所述:“穿越周期的不是运气,而是持续进化的能力。”这或许正是中国智造突围的最佳注脚。
(全球市值研究机构深水财经社独家发布,转载引用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