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布局人工智能产业——科创AI指数
科创AI指数主要反映科创板代表性人工智能上市公司证券的整体表现
上证科创板人工智能指数从科创板市场中选取30只市值较大且业务涉及为人工智能提供基础资源、技术以及应用支持的上市公司证券作为指数样本,反映科创板市场代表性人工智能产业上市公司证券的整体表现
该指数以2022年12月30日为基日,以1000点为基点。截至2024年12月10日,指数成分股共30只,平均个股市值287.192亿元
科创人工智能指数半导体和计算机占比高
行业分布角度:科创人工智能指数成分股以半导体企业为主。根据申万二级行业分类,半导体企业权重占比53.3%,其次为IT服务Ⅱ企业(16.4%)
持股集中度角度:指数持股集中度较高,前十大成分股合计权重占比超70%
指数营业收入与归母净利润预测将持续增长
营收增速改善:在人工智能产业蓬勃发展浪潮中,科创人工智能指数营业收入预期持续向好,万得一致预期2024/2025科创AI指数营收增速分别为13.0%/26.5%
盈利高增长:万得一致预期2024/2025归母净利润增速分别为117.8%/50.4%
指数历史表现呈高波动特征
高收益:基日(2022年12月30日)以来截至2024年12月11日,科创AI指数累计收益率为48.35%,年化收益率为23.34%,明显领先沪深300、中证500以及上证50指数
高波动:科创AI指数年化波动率为41.34%,明显高于宽基指数,体现了该指数所代表的AI行业高波动特征
科创板人工智能和同类指数的对比(1):持股集中、聚焦龙头
科创AI指数由30个科创板人工智能相关的指数构成,持股数量相比其他可比指数更集中,前十大集中度也明显更高
持股集中特征的潜在影响:1)长期看,科技行业有Winner takes all的特点(信息产业规律是龙头市占率70%,第二名20%,剩下的玩家分享10%);2)短期看,更集中的持股使得产品阶段性表现锐度更高
科创板人工智能和同类指数的对比(2):收益率有一定优势
科创人工智能指数相比同类型指数(科创芯片、中证人工智能)更具进攻性
2023/2024年科创人工智能指数的表现都强于可比类型指数,尤其是A股9月24日反弹至今,科创人工智能指数展现出的进攻性特征尤其明显
科创板人工智能和同类指数的对比(3):盈利预测更高
过去两年创业板人工智能收益率的优势主要来源于其底层品种盈利兑现度更好,具体来说受益于AI基础设施发力的光模块业绩在2023年爆发,创业板人工智能在光模块品种的配置比例高于其他可比指数
由此可见,业绩的兑现会影响未来不同指数的投资回报率,而从当前的产业趋势发展来看,市场预期科创人工智能未来的盈利增速更高

科创AI VS 创业板AI:科创AI侧重半导体,创业板AI侧重通信
区别之一:科创AI侧重半导体、创业板AI侧重通信(光模块),其中光模块在过去两年是业绩兑现度最高的国内AI细分,核心过去2年半导体周期下行同时AI基础设施景气的爆发主要集中在云端大模型,后续大模型向端侧发展可能带来其他领域的盈利改善,从Wind盈利预测来看,科创AI未来3年业绩增速更具优势
区别之二:科创AI季度调仓、创业板AI半年度调仓,科技行业发展特征快且非线性,更高的调仓频率有利于捕捉投资机会
科创AI VS 科创芯片:科创AI兼顾软硬件、科创芯片All in半导体
配置差异:科创AI的权重54%左右配置在硬件(主要是半导体),33%配置软件(软件开发和IT服务)相对均衡,科创芯片的权重基本都在半导体
展望:1)从科技发展规律看,应用端的发力会滞后于基础设施的发展(移动互联从通信到手机到游戏),2)国内巨大的消费市场为应用开发提供了优渥土壤;3)海外印射方面,美股明年在应用端可能会有较多进展
科创AI VS 中证人工智能:更聚焦龙头、更具备锐度
区别之一:两者都在软硬件方面做了一定均衡,但在集中度方面科创AI更具优势,科创AI在前五大行业权重和前十大个股持仓权重方面都远高于中证人工智能
展望:1)长期看,科技行业有Winner takes all的特点(信息产业规律是龙头市占率70%,第二名20%,剩下的玩家分享10%);2)短期看,更集中的持股使得产品阶段性表现锐度更高

指数估值中枢抬升,近两年估值分位数较高
截至2024年12月10日,科创AI指数动态市盈率(TTM)为1.56倍,位于成立以来100%历史分位数;市销率为12.92倍,位于成立以来100%历史分位数
随着算力和端侧AI的进一步渗透,行业的整体估值中枢得到抬升,未来有望继续维持高估值
风险提示: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本公司任何投资建议或保证,也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观点和预测仅代表材料制作时结合当时市场作出的分析判断随着市场行情等因素变化,上述判断可能发生改变。未经同意请勿引用或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