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每天都被繁忙的工作淹没,为了完成目标,不自觉地陷入多线程工作状态,导致身心俱疲,工作效率和质量也不高。为了改变这种状态,进行了一些调整:减少看手机的频率,用电脑工作时不上微信,只使用飞书或微信网页端的文件传输助手记录临时需求,并把手机静音放在远处。
同时,严格限制工作时间,例如晚上6点后就去锻炼,即使工作未完成也留到第二天,确保在最终期限内完成即可。这些改变实施近一个月后,工作效率和质量明显提升。
碎片化时间:挤挤总会有的宝藏很多人像曾经的我一样,面临着工作量大、时间和精力不足的情况,时间被各种事情切割成碎片。如何合理利用这些碎片化时间,过上高效而不累的生活?
利用通勤时间创作了两本书《从流量到流量》和《超级流量》。工作繁忙,无法在公司开展副业,于是利用午休和通勤时间完成推文、活动策划和商务对接。
同事们经常好奇怎么会有这么多时间,其实,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挤一挤总会有的,这就是碎片化时间的价值。每个人每天都有24小时,关键在于如何使用。
利用碎片化时间,可以在思考和反刍中提升深度和宽度。
向《按时间》学习:积少成多,成就巨大差距《按时间》这本书对于建立碎片化时间的认知及使用方法有很大帮助。所谓“按时间”,就是利用吃饭、坐地铁、运动、做饭、上厕所等碎片化时间思考问题、反刍知识、做计划或复盘。
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时间,积少成多,几年下来就会形成巨大的鸿沟和差距。
注意力:最宝贵的资源这体现了时间管理和精力管理的要义。要想更快、更显著地成长,不是管理时间或扩容精力,而是收紧注意力。
注意力才是最宝贵的资源,注意力在哪里,产出就在哪里,未来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碎片化时间使用原则及场景应用大家对碎片化时间的使用问题主要集中在:公司会议多,时间和注意力被切碎怎么办?通勤时间长,想看书学习但看不下去怎么办?下班回家很晚,想锻炼却迈不开腿怎么办?工作时总被同事和领导打断怎么办?
在讲解具体操作方法前,需要强调碎片化时间使用的首要原则:是否已经高效利用了整块时间?如果没有利用好整块时间,就开始追求碎片化时间的使用效率,无异于捡芝麻丢西瓜。接下来,将具体讲解如何在工作、学习、阅读、休息、锻炼、养生和创作等场景中高效利用碎片化时间。
健身的误区:分心训练多年坚持健身,却未见明显成效,原因在于训练时分心。例如,在进行力量训练或深蹲等练习时,常常同时观看视频或收听音频课程。
作为健身新手,注意力分散,无法专注于正确的呼吸方式和肌肉的紧张与放松,导致训练效果不佳。对于一项重要但不熟练的事情,应该全神贯注,避免分心,才能最大化效率。
串行与并行:时间利用的两种模式有些事情适合并行处理,例如边散步边听课,或边做家务边听书。这些情况下,至少有一项活动足够熟悉,可以自动完成。
而另一些事情则需要串行处理,例如健身,需要全情投入,一次只能专注于一项任务。
整块时间:避免多任务切换陷阱在互联网公司工作时,使用双屏幕处理文档和沟通,看似高效的多任务处理,实际上是频繁的任务切换。每次切换都会占用大脑带宽,需要重新“热身”,累积起来会降低工作效率。
因此,专注于一整块时间处理单一任务更为高效。对于需要较长时间完成的任务,建议采用45分钟工作加上10-15分钟休息的模式,并在休息前记录进度和状态,以便快速恢复工作状态。
碎片化时间:聚沙成塔的秘密碎片化时间并非只能做碎片化的事情。通勤时间可以用来写作,有效利用碎片时间能够完成更大的目标。
学习效果取决于专注力和注意力,而非时间的长短。高效利用碎片化时间的第一步是记录时间去向。
例如,发现自己每天5小时的通勤时间远超同事的40分钟,这促使思考如何充分利用通勤时间完成更多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