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红楼梦》中有关于七夕的隐藏情节,这个观点您认可吗?
小说《红楼梦》中有一条明显的时间线,作者对很多节日都给了长篇大套的笔墨进行描写。
比如:
春节、元宵节、端午、芒种节、中秋节……
此时就引出了一个问题,那古代的情人节七夕呢?
作者对芒种节都给了大量的笔墨,七夕本来更是一个绕不过去的情人节。
读者看《红楼梦》,主要看两个重要的点:
一是看其中错综复杂的宅斗;
二是看其中感情的剪不断理还乱与缠绵绯侧。
如果《红楼梦》中有七夕节的故事,那这段情节中,作者会让小说中的人物进行浪漫的感情表达吗?
《红楼梦》是一部细节控才能品出韵味的小说,其实七夕的故事读者不用去猜测,因为作者已经进行了描写,只不过这段故事是隐藏情节,需要读者细品才能品出韵味……
如果读者只把七夕的故事,联想成为书中的人物有浪漫的感情线,那就太低估了小说的伟大意义。
七夕古代的情人节,这个节日源自于牛郎织女的传说。
其实牛郎织女故事本身,就有着主人公伤离别的怨。同时这个故事在流传的过程中,又升华出了祝福有情人天长地久的意义。
而在小说《红楼梦》中,同样延续着这个意义。
关于七夕的隐藏情节,《红楼梦》中并没有选择用宝黛钗的情感纠葛来体现。关于七夕的隐藏情节,体现在这两个人物的故事中:
这两个人物:就是看上去戏份不多的贾元春和贾巧姐。
在元春的故事里面,读者能看到七夕故事中伤离别的怨;
在巧姐的故事里面,读者能看到七夕故事中,为有情人天长地久最美的祝福……
一.乞巧的贾元春终逃不过宫斗,伤离别
贾元春这个人物,只在元妃省亲的过程中正面出场一次。可就是这一次出场,她与七夕的故事就有了脱不开的关联。
元妃省亲的时候点了四出戏:
第一出《豪宴》;脂批:《一捧雪》中,伏贾家之败。
第二出《乞巧》;脂批:《长生殿》中,伏元妃之死。
第三出《仙缘》;脂批:《邯郸梦》中,伏甄宝玉送玉。
第四出《离魂》。脂批:《牡丹亭》中。伏黛玉死。
其他的三出戏先不谈,只说这第二出出自《长生殿》中的《乞巧》,就让贾元春其人同七夕的故事紧密地联系起来。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长生殿说的是唐明皇和杨贵妃的故事,七夕时,杨贵妃到长生殿乞巧:
拜告双星,伏祈鉴佑。愿钗盒情缘长久订,莫使做秋风扇冷。
杨贵妃就是像牵牛织女星祈求,她与唐明皇的感情可以天长地久、白头到老。
而《红楼梦》里的贾元春和皇帝呢?
这是很少有读者会注意到的角度,大多数读者都是这样理解的:
贾元春入宫,就是贾府为了巩固地位而牺牲了一个可怜的女子。
皇帝对于贾元春,那也只有宫斗中的利用,当元春无用之后,贤德妃就立刻成弃子,被皇帝下令用弓弦绞死!
元春的故事真的这样凄惨和冷漠吗?
如果读者认真看小说中的隐藏细节,也许会得出相反的答案。
其实元春与皇帝之间,也有过温情缠绵的时刻……
在小说,元妃省亲的时间点里太上皇与皇帝并存,这说明了什么?
以古代皇帝的霸道,他绝不会轻易退位当太上皇,换句话说就是,元妃省亲的时候,皇帝刚登基不久。
而元妃,则在十几年之前就已经入宫了,元妃进宫的时候,宫墙里的九五之尊还是太上皇。
很明显,太上皇对贾元春没有兴趣,元春就在后宫里蹉跎岁月,那个时候的她只会感慨红颜易老、青春易逝……
那个时候的元春,是否会在七夕悄悄许下心愿:
问今夜有谁折证?
是这银汉桥边、双双牛女星。
谁也不想永远去过那种: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的日子,这样的日子太清冷凄苦……
元春在一天天等待中,终于等到了机会,新皇登基必然要笼络旧臣为自己所用,这是她此生唯一翻身的机会,她必须抓住!
不然等待元春的,那就是成为白头宫娥,老死宫中的命运。
元春是有资源得到新皇重视的:
她有贾氏一门两个国公府做背景;
她有在后宫十几年历练出来的气质与风度;
还有书香门第熏陶出的才华和美貌。
贾元春身上具备能得到皇帝宠爱的一切,而事实也是如此,皇帝对她火速升职,从默默无闻的女史,直接加封为贤德妃。
贾元春直接被封为贵妃,这其中一定包含着皇帝对她深深的感情,而并不全是利用。
元春必然也有过: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的日子。
那个时候的七夕,她也会乞巧,企盼留住圣主朝朝暮暮情……
元春回贾府省亲,一时间荣国府风光无限;
元春回贾府省亲,她安排亲弟弟宝玉作诗,她明白,她的他一定会读这些诗,哪怕她的他是君王!
这是什么给了贾元春这么大的底气?
当然是君王看上去的真情。
虽然皇帝的深情不靠谱,可贾元春毕竟真的得到过,不是吗!
元春与皇帝的故事里,没有渔阳鼙鼓动地来,只有因为皇权站队方向而引发的宫斗。
唐明皇的错,需要杨玉环来承受,杨贵妃只能宛转蛾眉马前死;
新皇帝更不能有错,太上皇与皇帝那因为九五之尊的皇权宫斗,也不能由皇帝来承受,皇帝不能背不孝之名,元春也必然虎兕相逢大梦归……
然后呢,皇帝真的忘了贾元春吗?
并没有,读者可以看到:
光灿灿胸悬金印;威赫赫爵禄高登
这是李纨的曲子,金印象征着功名利禄,这说明贾兰会官运亨通。
而贾兰有机会考科举,必然证明了一点,至少贾政这一房三代无犯法之男。
而《红楼梦》的结尾处,贾府被抄,落得白茫茫大地真干净,那个时候整个贾府的男子都是罪臣。
当贾兰之后有了爵禄,就意味着新皇帝对贾政这一房的彻底赦免,凭什么?
那个时候四大家族都倒了,能让皇帝对贾氏一族开恩赦免的理由,只有皇帝对贾元春的感情。
君恩薄?是的,可能让贾府命运出现转机的,还只有君恩……
愿生生世世,共为夫妻,永不相离
这个愿望贾元春是无法实现了,可是她与皇帝的感情,给了其他人实现这个愿望的机会。
天上留佳会,年年在厮,却笑他人情缘倾刻时
而这个人是谁呢?
二.巧姐的一生平凡而温暖
很明显,在小说《红楼梦》里,第二个与七夕有关的人物是巧姐。
巧姐生在七月初七,牛郎织女并非喜剧故事,因此巧姐的生母王熙凤也曾无奈地感慨过:
刘姥姥听说,便想了一想,笑道:“不知他几时生的?”凤姐儿道:“正是生日的日子不好呢,可巧是七月初七日。”
巧姐七月初七出生的日子不怎么好,可母亲王熙凤则因为周济了刘姥姥,为巧姐结下了一份善缘。
刘姥姥开始与巧姐结缘,是她给巧姐取了名字。
刘姥姥忙笑道:“这个正好,就叫他是巧哥儿。这叫作‘以毒攻毒,以火攻火’的法子。
然后呢?
刘姥姥来荣国府,还带了亲孙子板儿,当时的板儿和巧姐都是小孩子,他们很自然的就在一起玩耍:
这大姐儿原来是抱着一个大柚子在玩,“忽见到 板儿抱了一个佛手,便也要佛手”。丫鬟就把大姐儿的柚子给了板儿,换了板儿的佛手来给她玩。板儿已经玩了老半天的佛手,看到这柚子又香又圆,更觉得好玩,就把它放在地上当球踢来踢去,也就不要原来的佛手了。
这佛手这是大富人家才会摆的,这东西不能吃,象征着福寿,摆在哪里都显得吉庆。
看到佛手的象征,读者该品出些滋味了吧?
这佛手原是板儿的,这福与寿也是板儿的,可只要巧姐要,这板儿小哥哥就直接将这一切都送给了巧姐,这段文字其实是小说中的一个重要线索,作者铺垫的是巧姐的感情线。
其实巧姐的身份相当高贵:
她是荣国公的重孙女;
她是一等将军贾赦的亲孙女;
她是贾琏和王熙凤的嫡长女。
如果荣国府不倒,巧姐的家庭地位比元春、迎春、探春都要高很多,这姑娘身上有足够的资源嫁进豪门。
不过可惜,巧姐的身份越高贵,在荣国府败落之后她受到的打击就越大:
劝人生,济困扶穷,休似俺那爱银钱忘骨肉的狠舅奸兄!
荣国府倒了,失去了家族保护的巧姐,被舅舅和哥哥给卖掉了。
还有一种说法是,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这句话说的就是巧姐。
可怜的巧姐,被舅舅和哥哥卖进了烟花之地!
这一次,巧姐被刘姥姥所救:
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
之后呢?
曾经流落到烟花巷的巧姐,这个罪臣之女巧姐,那么容易就嫁进刘姥姥的女婿王狗儿家,给板儿做媳妇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落魄的凤凰不如鸡,只要瞧点罪臣之女的身份挂在身上,这样的女子就算曾经的身份再高贵,谁娶到家里也只会是个大麻烦。
换句话说就是,只要巧姐还是罪臣之女的身份,她就嫁不出去。
作者对王狗儿一家的状况,在《红楼梦》的开端就已经进行了铺垫。
想当年,王家也是官宦之家,只因为落魄了才搬到了京郊做农民。
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铺垫,王家的孩子,那是有参加科举考试的资格的。
王狗儿这个人,也不是什么勤劳、善良之辈。一个勤劳、又善良的男人,会用劳动改变一家人的生活,是不可能让岳母腆着老脸到富贵人家去打秋风的。
这样的王狗儿,是不可能允许巧姐以罪臣之女的身份嫁给板儿的。
这时候,两个与七夕有关的女子命运发生了重叠,元春与皇帝的感情,让皇帝赦免了一部分贾氏族人,这个时候的巧姐儿身份就立刻转变成了落魄人家的小姐。
那个时候,巧姐有没有流落过烟花巷这件事情对王狗儿来说变得不再重要,他会高高兴兴的将巧姐这个落魄的世家小姐娶进家门。
王家娶进巧姐儿,那就等于娶到了他们家重返官宦圈子的资本:
荣国府的姑娘都才华横溢,读者可以想象巧姐也有顶级智商,这样的女子生下的儿子,会读书的概率特别高;
巧姐是荣国府按大小姐培养的姑娘,她会和男子一样,读过书,受过完整的可以参加科举考试的功课培训,这样的女子完全可以辅导儿子的学业;
巧姐的背后还有一个隐含人脉圈,荣国府倒了,可有出息的李纨和贾兰依然还是她的至亲,李纨那可是国子监祭酒的女儿,她的儿子一出生就可以混顶级书香门第的圈子。
王家重回官宦人家的身份,在娶了巧姐之后变得异常容易,用一代人的时间就可以了。
同时呢?
荣国府的姑娘都貌美如花,读者完全可以想象,巧姐也有一流的美貌。
她还受过琴棋书画、礼仪规矩、针黹女红的训练,在京郊,那可是挑不出来的顶级女孩。
这样的巧姐儿配板儿,板儿小哥哥会把她放在心尖上去疼……
他们又是从小青梅竹马的玩伴,有足够的感情基础,他们在七月初七会想到什么?
那一天正是巧姐的生日,板儿哥哥会给巧姐过生日,他们就是人世间不会分开的牛女星。
荣国府倒了,贾元春死了,可巧姐和板儿会带着家人美好的祝福幸福地活下去,这是作者对贾氏一族,或者是对自己家族的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