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早在夏商时期,这里就有了人类繁衍生息的足迹,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孕育了周口灿烂的历史文化、悠久的人文景观、独特的民风民俗和丰富多样的旅游资源。境内有老子故里、陈州府城、太昊陵、沈丘“二乔”故里,四大发明之一的蔡伦造纸术发源地,中国第一个县级国名政府“淮阳”,还有伏羲庙、关帝庙、清真寺、八里营遗址等众多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近年来,周口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充分利用丰富的旅游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努力打造一批旅游精品项目和旅游品牌景区。
太昊陵
太昊陵,又称“太昊伏羲陵”,位于河南省淮阳县东北15公里的太昊陵景区,距县城9公里。太昊陵为中国最古老、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帝王陵墓之一,也是中国最大的伏羲氏祭祀中心。太昊陵始建于汉,历代都有修葺,现存的陵庙建筑为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重修。陵前有三道牌坊,分别为:“治隆唐宋”、“道冠古今”。太昊陵陵园占地面积150亩,陵丘占地面积130亩。相传伏羲死后葬于太昊陵前,故太昊陵又称“人祖墓”。陵墓建于高8米的台基上,由门楼、石牌坊、碑亭、大殿、寝殿和后土寝殿等组成,建筑巍峨壮观,气势雄伟,是中国古代帝王陵寝建筑中最负盛名的一座。
太昊陵天地源
太昊陵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伏羲的陵寝,坐落在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县城东南2公里处,占地300多亩。始建于汉代,历代均有修葺。太昊陵景区现已建成有太昊伏羲庙、大成殿、皇穹宇、钟鼓楼、东西配房和祭坛等建筑。其中太昊庙始建于汉代,明代扩建为三殿式。大成殿是太昊陵的主体建筑,占地近千平方米,面阔七间,进深五间。殿内正中为伏羲泥塑坐像,高约6米,长约22米。其服饰仪仗与洛阳白马寺中的泥塑四大天王基本相同,是国内最大的泥塑坐像。殿前两侧分别有两尊高大的铜铸大鼎。大成殿是祭祀伏羲的主殿。大成殿为重檐歇山式屋顶,面阔七间,进深五间,悬山顶,建筑面积近800平方米。
淮阳王屋山
王屋山风景名胜区位于河南省淮阳县东北部,东临太昊陵,西连宝相寺,南与伏羲庙为邻,北倚玄妙观。面积125.7平方公里,主峰天柱峰海拔529.4米。景区内山峦起伏,沟谷纵横,生态良好,有众多景点:三清宫、圣帝庙、药王庙、玉皇阁、太昊陵、伏羲大成殿、金仙禅寺等。相传上古时期有一位叫“王灵官”的官员在此山为百姓除害救火而死,被人们称为“炎帝之神”。人们为纪念这位英雄,在山上修建了“炎帝庙”。王屋山有许多神话传说,如《封神榜》中的黄飞虎、黄天化和《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就是在此山中修炼成仙的。王屋山又是道家发源地之一,历代都有不少著名道士在此修炼成仙。太昊陵是中华民族始祖太昊伏羲氏的陵寝所在地。这里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辉映,成为了游客观光游览、避暑休闲的胜地。
项王故里
项王故里景区是一个集历史文化、革命教育、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景区。主要景点有项王庙、项王故里博物馆、项王陵园等。项王故里景区位于周口市太康县,为国家 AAAA级旅游景区,占地面积1500亩,规划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主要由历史文化展示区、休闲娱乐区、军事体验区和人文纪念区四大部分组成。历史文化展示区以巨鹿之战为主要内容,再现了公元前209年秦末楚汉相争的惨烈场面,让人们感受到了一代英雄项羽的豪迈气概和英雄本色;休闲娱乐区以大屏幕电影为载体,真实再现了公元前202年楚汉相争的宏大场面;军事体验区以大型实景演出为依托,生动展示了一代枭雄项羽的英雄本色。
清河坊
清河坊位于清河街中段,始建于南宋,是太康、项城、淮阳三城的交界处,是太康和项城的分界线,也是太康、项城两个县城的分界处。清河坊建筑古朴、典雅,布局精巧,有“三街九巷”之称,被誉为“豫东第一坊”。
清河坊是三座城门的总称,自西向东分别为:文昌门(北门)、文昌门(东门)和文昌门(西门)。文昌门在县城内,为最早的城门之一,始建于南宋淳熙年间。宋理宗淳佑元年(1241年)改建为三门六柱,面阔3间10.8米,进深4间7.55米,高4米。文昌门是县城内最早的城门之一,比太康城门和项城城门还要早一年。文昌门有三重:即城楼、门楼和瓮城。城楼是三层建筑,高12.8米。
许慎文化园
许慎文化园位于周口市淮阳区,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占地面积300余亩,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许慎文化园以“弘扬国学文化,传承圣贤智慧”为宗旨,以“让传统文化走进生活、让优秀传统文化惠及大众”为目标,以“传承国学经典、弘扬圣贤智慧”为主题。整个建筑以古朴典雅的古典风格为主,集园林、建筑、雕塑、碑刻于一体。园区内有许慎纪念馆、许慎书画院、许慎文化园广场、许慎墓等景点,展示了许慎的生平事迹和思想成就,展现了周口市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2009年3月31日,周口市人民政府批复成立“周口许慎文化园建设管理委员会”。2011年3月6日,周口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刘继标主持召开周口许慎文化园建设管理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研究讨论并通过了《周口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关于成立周口许慎文化园建设管理委员会的请示》。
太昊陵旅游区
太昊陵是中华文明发祥地之一,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的陵寝。景区分祭坛广场、伏羲殿、太昊陵等八个部分。祭祀区内有祭坛上的九大大殿、五大殿和碑林等建筑。其中,伏羲殿高17米,直径30米,占地面积15000平方米,是全国最大的伏羲庙。在祭台,可以看到有近千年历史的伏羲女娲雕塑像和伏羲台,伏羲台有一块刻着“皇天后土”四个大字的石碑,是中国第一块帝王陵寝石刻碑。
伏羲大殿面阔五间,进深五间,为重檐歇山式建筑,黄琉璃瓦顶,上覆绿色琉璃剪边琉璃瓦顶。殿内有三块大石碑,第一块是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所立的《重建伏羲庙记》碑;第二块是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所立的《重建太昊庙记》碑;第三块是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所立的《重建太昊陵记》碑。在碑林内有明代和清代所立的有关伏羲的石碑百余块。此外还有明、清以来碑刻二百余通。这些珍贵的碑刻,不仅记载了伏羲文化和中原文化的历史变迁,而且对研究中原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