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青军功很大,又没有归隐,为什么最后却可以善终?

访风聊历史 2025-02-20 07:11:25

卫青能善终的很大一个原因,其实就在于他去世的时间点,实在是恰到好处。

死的再早一些,不好;死的再晚一些,也不好。

当然,这个恰到好处,只是针对卫青本人来说,如果卫青想善终,卫青在正史上的去世时间,最为合适。但如果考虑后来的巫蛊之祸,想要照顾一下太子刘据的话,那卫青就死得早了。

这个问题,其实和卫青的发迹史,以及卫青退休之后的历史情况有关。

先说卫青的发迹史。

卫青的发迹,最初全是因为他的姐姐卫子夫。当年卫青尚未发迹的时候,卫青本人只是平阳公主府上的一个马奴,卫子夫则是平阳公主府上的歌女。而平阳公主,则是汉武帝的姐姐。

然后某一天,汉武帝去自己姐姐家里串门,忽然发现了卫子夫。再之后,汉武帝一下子就看上了卫子夫,随后将其带入了皇宫。

恰好当时汉武帝和自己原配皇后陈阿娇,感情出现了一些危机。而温柔的卫子夫,则是填补了汉武帝的感情空白。

于是最后,卫子夫得宠了。

而卫子夫得宠之后,卫青也平步青云,很快被调入了皇宫,做了汉武帝的护卫。而陈阿娇知道这件事之后,还曾经告诉了自己母亲,并且母女二人直接派人入宫,想要抓捕卫青,以此来震慑卫子夫。

好在,后来卫青的同僚公孙敖及时赶到,救下了卫青,这才让卫青幸免于难。

而经过这件事之后,汉武帝对卫青也越发重视。不但提拔他做了侍中,而且还重点培养卫青。所以再后来,才有了卫青带兵北上,反击匈奴的事情。

对于卫青的这段发迹史,绝大多数熟悉卫青的人,应该都不陌生。可能也就只有陈阿娇及其母亲,派人入宫抓捕卫青的这段小故事,有些人不太熟悉。

但问题的重点,也恰好就在这里。

从卫子夫被带入皇宫,到后来卫青第一次带兵做将军。这中间,隔了近九年的时间!

那么,这九年当中,卫青到底在干什么呢?

答案是,他长时间在汉武帝身边做护卫,或者做贴身侍从。所以在那几年当中,卫青学习了大量的军事知识。这才从一个普通骑奴,成长为能打硬仗的名将。

而这样一来,问题来了。

请问,当时享受到卫青这个待遇的,只有卫青一个人吗?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从史书记载来看,我们会发现:汉武帝自从马邑之战结束以后,就一直对一些军中老将,不太满意,转而开始准备培养自己的人手。而汉武帝为了培养自己的将军,他的方法,就是先把人调到自己身边,担任自己的护卫或者侍从,重点培养,然后再放到前线去领兵,用战争来进行筛选。

在汉武帝这个时代,通过这种筛选,最有名的人,就是卫青和霍去病。而除了他们之外,其实同时代其他一些将军,也是这么被练出来的。

比如说当时救下卫青的那个公孙敖,后来在卫青第一次领兵出征的时候,他和卫青一样,都曾经单独率领一支军队出击。只不过后来,他的战绩实在不太行,所以才被落了下来。

这个情况,并不是个例。如果我们翻开《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我们就会发现,这里面有一段,是专门记载卫青和霍去病麾下将校的个人履历。而这些将校,要么是汉武帝提拔起来的心腹,要么就是文景两代留下来的年轻校尉,被汉武帝重点提拔。

而从这个特殊情况当中,我们就能看出来:后来卫青虽然战功显赫,但他麾下绝大多数的校尉将军,都是先被汉武帝招到自己身边,做了一段时间的亲随之后,再送到卫青身边。然后,他们立了战功,再得到卫青的提拔,由汉武帝来批准。

那么请问,这些后来战功赫赫的将军,到底是更听卫青的呢?还是更听汉武帝的呢?

答案显而易见,他们自然是更听汉武帝的话。至于卫青,其实只是汉武帝推出来,作为自己在军中的代表而已。

在这个问题上,卫青和后来的檀道济、岳飞,乃至是年羹尧,都是截然不同的。

而且,卫青后来又娶了汉武帝的姐姐,和汉武帝有了亲戚关系。再加上卫青去世的时候,汉武帝也才五十岁,身体一直非常不错。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卫青虽然战功显赫,但远远达不到威胁汉武帝的程度。

没有威胁,自然也就不会被汉武帝太过忌惮。

至于说善终的事,这就要说到卫青的退休生活了。

实际上,从公元前119年,卫青打完漠北决战开始,卫青就已经退休了。

那一年,卫青和霍去病,扬鞭大漠,封狼居胥,打穿了整个草原。但有意思的是,如果我们翻开史书,我们就会发现:在那一年之后,卫青的传记,基本上堪称是‘戛然而止’。

此后一直到卫青去世,接下来的13年里,尽管汉朝又打了南越国、羌人、卫满朝鲜等多个地方,但这些战争,卫青一场都没出现过。而卫青下一次在史书上出现,就直接去世了。

也就是说,打完漠北决战之后,卫青在事实上就已经退休了。而那一年,汉武帝才刚刚38岁。

所以,卫青为何能最后善终呢?

说白了,就是卫青退休比较早,去世的也比较早。再加上汉武帝在军中有绝对的威望,卫青无法威胁到他,这才是卫青能善终的根本原因。

0 阅读:9
访风聊历史

访风聊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