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17年6月7日,英国人一次性引爆了埋设在德国阵地下的19条地下炸药隧道。400吨炸药在几秒钟内就让1万名德国士兵消失无踪,成为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非核爆炸。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巨型“隧道战”迎来了其巅峰……
西线战场没有变化……1914年8月爆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起初被渴望战争的欧洲人视为一场轻松愉快的冒险。然而,首批边境的惨烈战斗迅速让交战双方清醒过来,仅在8月22日一天,法国就有2.7万人阵亡。各军队开始疯狂地挖掘战壕。到1914年秋初,从瑞士到大西洋的西线战场便形成了一条前所未有的、多层次、多公里长的壕沟、雷区、支撑点和工事网络。
这场被参与者称为“伟大战争”的冲突,清楚地展示了古代中世纪的战争浪漫情怀已经永远结束。在这个死亡工厂中,数百万士兵在泥土中苦战,已经不再有拿破仑战争时期那些华丽的彩色制服、皮盔和羽饰。所有这些东西彻底成为了胡桃夹子童话中的锡兵的象征。人类进步不可逆地将战争转变为一种危险而艰苦的体力劳动,充满了汗水、泥泞和脓血……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景象

索姆河战役期间的德国士兵
伟大战争的“新技术”从那时起,震惊的敌对双方军事指挥部将所有精力都集中在突破壕沟战的血腥僵局上。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各种手段层出不穷!最初的绝望正面强攻很快被周密策划的多层次军事行动取代。然而,这对士兵来说并没有带来丝毫的轻松——他们仍然成千上万地倒在战场上。
与此同时,除了航空、坦克、机枪、潜艇和电话通信等“新技术”之外,所谓的“隧道战”或“地下战”也应运而生。理论上,它的原理相当简单:在敌军的防御阵地下秘密挖掘隧道,埋设强力炸药。在“零点时刻”,炸药同时引爆,随后预备好的步兵迅速突入爆炸产生的缺口。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隧道战”的实践并非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独创。奇怪的是,它的根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例如,在彼得一世时期以及1853-1856年的克里米亚战争中,隧道战术已经广泛应用。然而,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相比,这些不过是试水之作。正是这场“伟大的战争”将这一战术发展到极致,并展示了无与伦比的规模。尽管在西线战场上交战各方都广泛运用了这种战术,但最著名的还是英国的地道作战。由于案例众多(不仅限于英国,还有法国和德国的),我只会重点介绍其中两个最为宏大的例子。

经典的地下爆破图
血腥的索姆河战役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少有事件能与“索姆河之耻”相媲美。仅在这场战役的第一天——1916年7月1日,约有2万名英国士兵和军官在战场上阵亡!由于英国指挥部的失误,这些不幸的士兵被派往攻击德军坚固的防线,在那里他们面对的是地雷、铁丝网、扫射的机枪火力和重炮的恐怖攻击。这一天成为英国军事史上最血腥的一天。经常被作为英国军事指挥失职的典型例子。
然而,即使在这场悲剧中,也有属于英国的胜利时刻,其中一个与“隧道战”的事件密切相关……

索姆河附近的英国军队
索姆河战役的最初目的是协约国指挥官希望通过这次进攻,继续他们未果的尝试,突破德国的防线,并将德军尽可能地赶回德国边境。1915年的四次进攻均以血腥失败告终,但英法联军并未因此停止行动。然而,德国人也没有闲着,早在1916年2月,他们在凡尔登发起了大规模进攻,这场屠杀同样惨烈。由于这一攻势吸引了大批法军,索姆河突破战的重任落在了英国人的肩上。为了缓解法军在凡尔登的压力,索姆河战役的准备工作被大大加快。
根据计划,40万英国远征军(由20万法国军队支援)在经过为期一周的炮火准备后,将发起进攻,目的是在德军防线上撕开一个缺口。英国人在一段狭窄的战线上集中部署了约1500门中型和重型火炮,并为它们准备了约200万发炮弹。但进攻的最大亮点是早在1915年秋天就开始准备的巨大地下爆破……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炮弹积累
地下作业由专门成立的“隧道连”负责,这些部队由经验丰富的矿工和采矿专家组成。否则,这种工作根本无法完成。在前线流传着许多像笑话一样的故事,比如德国人业余挖掘地道的尝试,最后意外地钻出地面,直接出现在英国的后方,甚至是敌人的机枪阵地。因此,为了避免像鼹鼠一样出现在敌人后方,必须依靠有经验的采矿工人。而英国人是最早将这些工人编入连队和营中的。
再次强调,索姆河战役的地道准备工作早在1915年秋季就已经开始。隧道被挖掘至所有较大的德军防御工事,尤其是那些位于高地或丘陵突出位置的工事。在索姆河,英国人总共准备了19条这样的地道,贯穿整个前线。规模最大的地道位于德军的“施瓦本高地”大型野战工事下,南临法国村庄拉布瓦塞勒(该村庄已被德军摧毁并改造成堡垒)。在这个名为“洛赫纳加”的隧道末端(英国人给它取了这个名字),深度为15米,长度为304米,两个呈Y形分布的爆炸舱距离18米,英国人在此埋设了27吨阿马托炸药(注1)!
(注1:阿马托炸药是由TNT和硝酸铵合成的高爆炸性物质。英国原名Amatol是由铵(Ammonium)和甲苯(Toluene)合成的。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阿马托作为空投炸弹、弹药、深水炸弹和水雷的原材料被广泛使用。它最终被B炸药、铝末混合炸药和H6炸药替代。)

“施瓦本高地”工事的隧道剖面图
关于这条隧道的挖掘,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179隧道连的斯坦利·布洛克上尉回忆说,在数月的工作接近尾声时,他们已经在安放炸药,突然清晰地听到了德国“矿工”们的作业声以及他们的说话声。德国人在离英国人几米远的地方挖掘!至今不清楚那是否是德军的反隧道作业(这种作业当时也很普遍),还是他们试图挖掘一条通往英国人的地道。布洛克回忆说,隧道下最恐怖的时刻就是他们不得不屏住呼吸,躲避德国人“工作班次”的时候。他表示,在可怕的地下寂静中,根本无法分辨耳边是德国人的挖掘声,还是自己心脏的跳动声。
在拉布瓦塞勒要塞村附近,总共准备了4条地道(在整个索姆河战役的19条地道中)。
恶魔般的地下炸药于1916年7月1日早上7:28爆炸。德军的“施瓦本高地”防御工事被彻底摧毁。至今仍无法确定有多少德国士兵在那次爆炸中丧生,但爆炸留下的巨大弹坑直径90米,深度21米。时至今日,“洛赫纳加弹坑”已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遗产名录,成为络绎不绝的景点。

1916年8月,英国士兵在“洛赫纳加弹坑”底部

1916年10月,英国士兵经过弹坑

拉布瓦塞勒村的弹坑图:红色标记为德军阵地,蓝色为英军阵地

如今的弹坑

然而,当时如此强大的爆炸并没有给英国人带来多少帮助。被改造成堡垒的拉布瓦塞勒村(每一栋被摧毁的房屋的地下室都被改造成机枪阵地),按照计划,本应在20分钟内占领,但在第一天并未成功。更糟糕的是,到7月1日结束时,在该村附近的战斗中大约有1.1万名英国士兵阵亡!(其中6千人死于洛赫纳加弹坑附近)。这是因为在英国人进攻前不久,德军发现了四条地道中的两条,并撤退到事先准备好的阵地。爆炸后,他们迅速返回,占领了弹坑,并用机枪扫射了前进的英国士兵。
当天,剩下的15次爆炸也未给英国人带来太大帮助。比如,这张照片拍摄的是在距离1公里远的地方,由英国摄影师记录的博蒙-哈梅尔村爆炸。这里埋设了18吨阿马托炸药…

爆炸瞬间

爆炸后的烟尘

博蒙-哈梅尔车站遗址。照片拍摄于爆炸四个月后
如果不是1917年梅西纳战役中,英国人打破了自己的纪录,那么索姆河战役中的这些地下矿井爆炸很可能会被认为是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非核爆炸事件。
“梅西纳灾难”1917年6月7日,英军第二集团军在比利时小镇梅西纳发起了进攻。英国人计划削平德军15公里的防御突出部,以改善其战略态势。正如你已经猜到的那样,梅西纳的许多德军防御工事都位于高地上,这非常有利于英国的地道作战。
实际上,在英德两军两年多的反复交战中,英军率先展开了积极的地下工作。与此同时,德军也积极挖掘反地道通道,试图破坏英军的计划。到1917年,梅西纳地下几乎形成了一座多层次的城市,英军的地道像三明治一样层叠在德军的地道上。值得一提的是,德军甚至动用航空力量来寻找地道入口。最终,英国人通过各种手段,成功挖掘了22条地道,埋设了400吨阿马托炸药!他们几乎打破了索姆河战役中的纪录。
1917年6月7日凌晨3点10分,英军引爆了这些炸药,但只有22个爆破点中有19个成功爆炸。然而,这已经足够了,在几秒钟内,德军第三巴伐利亚皇家师约1万名士兵和军官被瞬间炸死。剩下的7000名士兵在英军进攻中被俘。战后,一名幸存的德军士兵如此描述他所见的场景:
“19朵巨大的玫瑰带着闪亮的红色花瓣缓缓而庄严地从地面升起,随后伴随着巨大的轰鸣声爆炸,五彩斑斓的火柱、泥土和碎片一起被抛向天空。”

其中一场地下爆炸(但不在梅西纳)

1917年6月,梅西纳附近的爆炸弹坑,英国士兵站在边缘

梅西纳附近,被爆炸摧毁的德军掩体

德军堡垒和被炸毁的德军士兵
据传,梅西纳的爆炸回声甚至在伦敦都能听到。
有趣的是,1955年,一枚未爆炸的梅西纳未引爆的炸药被闪电击中,引发了爆炸,结果炸死了一头牛。随着时间的推移,雨水灌满了爆炸形成的弹坑,如今那里成了所谓的“和平池塘”。据说地下还埋藏着许多英国人的“惊喜”……

梅西纳地雷弹坑如今的“和平池塘”
更有趣的是,1914年,小胡子所在的第16后备团曾驻扎在这一地区。年轻的下士小胡子甚至在他的几幅画作中描绘了这个小镇及其美丽的中世纪教堂。而如果命运稍有不同,他可能也会成为那1万名阵亡者之一……
至于地下埋设炸药的战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极为罕见。至少,像索姆河和梅西纳这样大规模的事件再未出现。虽然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仍有地下埋设炸药的例子(甚至一些游击队也使用过这种方法),但规模远远不及。毕竟,这种武器更适合于“阵地战”的僵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