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蓝:给你一个诗意的“超级成都”

漫成都 2022-11-25 17:21:42

成都一直是受上苍眷顾的城市。

作家蒋蓝居住成都30年,书写成都20余年,曾出版过天府广记三部曲(《成都笔记》《蜀地笔记》《锦官城笔记》)、《蜀人记》等多部关于巴蜀文化历史、关于成都的著作。今年冬天,蒋蓝百万字的新作《成都传》出版问世,这部分上、下两册的城市传奇之书,似乎挑战了一种几近不可能的城市写作。

王迪评价这本书几乎就是成都文化的一部“百科全书”;阿来在此书推荐语中说:《成都传》是充满历史温情与在场叙事的文学城市传记,发出了明亮而清晰的“成都声音”。

对于蒋蓝而言,《成都传》花两年时间完成,实际却已经书写了自己半生的研究和对成都的全部热爱。

学者的蒋蓝,倾尽自己全部的“成都学”,以超级写作的方式为城市立传,这在近几十年的城市非虚构中都是罕见的作品。在这部宏大而温情的城市传记里,作者的蒋蓝用城市的诗性结构搭建出阅读的快感。扎实的事实和历史研究,纯粹的在地情感,让如此体量的著作充满温度和趣味。

作为一个多年来持续城市书写的作家,蒋蓝的《成都传》里有“两个成都”:一个是地理的成都,一个是文化的成都,两者不断地交融。

他在自序里讲到:回顾成都历史,其实就是在读一部天与地、人与物的命运之书。它的基调是展示辉煌城市历史连绵谱系的造物之书,它的意旨是凸显韧性城市精神与独特风物相辅相成的博物之书,它的伟大人迹绘就了一部薪尽火传、互嵌共荣的“斑斓志”。

有太多的人在记录成都,也在创造成都,这座城市的魅力好像又总也说不尽道不完。蒋蓝这样的在地作家,像福尔摩斯探案般摸索着这座城市的脉络,也像考古工作者般,一铲一铲地挖掘城市历史文化的肌理。打开这本书,任意一段都能唤起“成都基因”的跳动。

也许只有在读完这部《成都传》之后,才会重新认识这个“超级成都”, 才能说对成都知晓一二。它的历史、人民和所有的风物景观是世界仅见的浪漫、拔萃与渊长。

我认为,城市的最高境界是“诗意城市”,而韧性城市与诗意城市并不矛盾。所谓的诗意城市,用通俗的语言讲就是:这个城市谁看了都愿意去品味它,因为它与众不同,它有独特的魅力,有独特的美感与诗意,有让人美慕的地方,这是我认为的诗意城市。具有诗的想象与诗的生活。诗歌并不是非要写在纸上,诗更多是一种持续的生活方式。

蒋蓝

《成都传》中的成都诗意,是一种持续的生活方式,而不是纸上的诗意。作者在成都30年的生活与观察,用田野调查的方式,一步一步认识和体察了这座城市的风貌与过往。

成都在地理上是诗意的,整个城市就是一座充满诗歌之美的景观。作为中国唯一的3000年城址不变、2500年城名不改、城市中心未移的历史文化名城,成都周围环绕着雪山、草甸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是中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城市之一。

《成都传》中描绘的都江堰“在巨鲸背脊一般的鱼嘴处,江水被鱼脊劈开,一分为二,在闸口下方消力池的作用下,迅猛激流很快安静下来,渐渐化作一匹风中的绿绸。”从李冰像的发掘,到水流滋养出来的文明,蜀人蜀地的精神与气质沉淀在地理的痕迹中。

成都在人文上是诗意的,成都式的生活自古就定下基调,绵延至今日。追求诗意生活的成都人,在千年前就开始践行“巴适”与“安逸”。树荫下品茶、街头买一束鲜花、工作后享一碗美食,美好和奋斗是不断传承的生活方式。

《成都传》记述的蜀人生活,自古以来就是富人与穷人共享一片树荫,各品一杯花茶。在书中去追随着南宋名臣、文学家范成大的足迹,可以找到最早的公共报时装置——鼓楼街的铜壶阁,可以看到为了服务于人民逛街,历史第一批青砖铺设的街道——石笋街。古蜀人独特而珍贵的公共生活理念,始终是照耀着城市文明进程的曙光。

而成都最诗意的还是人与人性,在今天不断被谈起的“散漫、浪漫”的成都性格,其实也是古已有之。大量的移民带来不同的文化、物品和习俗,与本土的内涵不断打破重组,“对撞生成一种崭新的文化”,蜀地天生的包容滋养了多元化的可能。

《成都传》记录了这样浪漫、多情的成都人。“蜀中四大才女”之一的黄峨,与“明代三才子”之首的杨升庵,一段伉俪情深的故事,既有命运沉浮中的相扶相依,也有各自文学才华的相伴生辉。杨升庵的“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与黄峨的“载恨孤舟,戛愁去橹。厮相看,两无语。”在纸上缠绵。男儿的壮志和女性的深情款款,是古蜀人在历史中的抒情之美。

漫画家彭长征绘《成都传》

《成都传》之所以为“传”,内容百万字,共六编、70多个章节。横跨了“成都”的前世今生,也纵横了“成都人”的错综谱系。书中描绘了上百个成都人物,他们的名字和故事也许每个人都曾在某处见过听过,但《成都传》却展示了他们前所未见的生命力,及以人的能量和状态铸就的一个城市的风格。

“城市传应该像人物传记一样,赋予它七情六欲,凸显城市的性格。”看来厚重的《成都传》,读起来却轻快,因为在明晰翔实的史料考证之外,人物的鲜活让这本非虚构的作品也充满故事性的跌宕。

杜甫在战乱颠沛中抵达成都,写下了“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的万古名句,《成都传》描绘杜甫与成都的关系:“在琥珀一般的成都黄昏深处,成都之于杜甫,杜甫之于成都,是相互赠予、相互保管、相互照耀的关系。”

成都杜甫草堂

《成都传》的记述既关注了杜甫为人知的知识分子一面:他修筑茅屋,笔耕不辍,躬身经营一方药圃;也写出了杜甫在真实生活中鲜为人知的豪放与不羁。

在草堂的生活,杜甫不总是“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忧国忧民之态,他纵酒啸咏,与当地的庄稼汉、农夫混在一起。照顾杜甫在成都生活的好友来访,杜甫也蓬头垢面相见。杜甫是所有人教科书上的“诗圣”,在《成都传》却俨然也是个有血有肉有“缺点”的成都客。

对历史人物的微观侧写,《成都传》不仅着眼于那些未曾被歌颂过的伟人趣事,作者本身的独到见解和写作口吻,也为每一个人物打上了全新的标签。

《成都传》中作者自己最欣赏的人物是治蜀名臣张咏, 称其为一道阳光闪电,照亮雾气弥漫的成都。历史中,常见的张咏是 “交子之父”,在治蜀的过程中,使得“交子”这一举世发明正式得到政府认可,推动了交子的合法化。而《成都传》中的“侠之大者”张咏,是手刃恶徒的英雄,也是尊重女性的义气男子,巧妙的以“礼仪夫人”之伎,拒绝了将女人作为物品相赠的恶习。

西赋大家王褒,在《成都传》里也显得尤为栩栩如生。他不再只是那个寻找金马碧鸡踪迹的文人过客,而是那个写作汉朝时“职业道德规范”的戏谑大师。王褒的《僮约》首创了三个历史话题先河:契约话题、茶文献话题以及俗文学话题。就是这样一位大师的兴起之作,记录下了茶叶最早的交易场所,从而奠定了蜀茶的地位。

《成都传》深深认同了成都文化的“水库效应”一说——成都作为一个文化的大水库,通过两条大江把文化向下蔓延。以“百科全书式人才谱系”论述成都“鬼才”的群像,包容开放又深邃灿烂的蜀文明见证了历代人才的壮丽人生。

在磅礴的《成都传》中,也有大量对于成都风物的叙述:有在蜀地连绵成荫的桤树,也有在伦敦英格兰银行栽种,以纪念交子诞生的槐树;有所有人童年记忆中的“指甲花”蜀葵,在《成都传》里是最具世界知名度的成都之花,德国伟大的艺术家丢勒,在文艺复兴时期就刻画了它的倩影。

《成都传》的神奇就在于,它不仅写历史人物的“清奇”侧面,也用一种通达的世界观,描绘出成都古今以来皆与世界深刻接轨的大都会气质。

古蜀人对鸟类的崇拜其实是对神秘天空的向往,蒋蓝形容鸟是人类与天空之间的“二传手”。这一份向往神秘的力量滋生出源源不断的创造力。无论是杜鹃鸟的强势,还是乌鸦的一度繁盛,鸟类的身影嵌在蜀文化的历史中、文字里,总是提点着人类前进的步伐。

自古以来在成都蓬勃生长的桤树,默默地与其它植物一起构成了独特的川西平原景致。这种 “不中用的树” 总是成片生长,极易繁衍。蜀人爱栽种桤树,因为它长得快,让穷人也可以遮荫,坐在树荫下享受生活。 无论贫富蜀人都以自己的方式去维持诗意的生活和追求。

青龙湖湿地公园芙蓉绽放

一朵命名成都的“木芙蓉”,《成都传》沿着古蜀人对芙蓉花的喜爱,觉察了今天成都人喜爱时尚的基因。“蜀籁,是川人说话的声音,包含有语言、词句、方言、成语、土话、俗语及经典川话。但是,巴山蜀水的风声、雨声、花开的声音,更是蜀籁”。《成都传》发出的“蜀籁”的确掷地有声。

在后记中,蒋蓝谈到《成都传》最大的难度不仅仅在于廓清历史真相,而且在于如何演绎这一真相,并令我们成为历史的在场者。近160万字的《成都传》寄情于山水,纵情于人物,在历史的恢弘与微小之间将一座城市絮絮道出。

“成都拥有一种于极度纷乱的无序中寻找阶段性有序的能力,并在极度自由中寻找有律的自在:于中道回眸自性。”

从古蜀文明延续、传递至今的成都精神和成都性格,在今天始终给周遭的世界一份坚定的信心:人是历史的讲述者和缔造者,城是建构生活和塑造未来的第一现场,通过观看成都获得的是在混沌中不断崛起的力量。

对于作家来说,任何时候都是城市书写的最佳时机,因为城市的血液一直在历史的潮涨潮落、今日的人来人往中流动,激发出新的灵感。对于读者来说,任何时候也都是阅读城市的不二时刻, 了解一座城市以及城市里的人,就是了解我们的过去和未来,而《成都传》就是阅读成都的必经之书。

——漫成都.人物——

文字|梅时玉

编辑 | Penny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视觉中国

监制/出品丨王红

0 阅读:9

漫成都

简介:深度感受这座城市气质,探索真正幸福的成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