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文侯一次出游明白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而辛勤治国、不贪小利

史海撷英 2024-11-01 20:13:54

“爱毛反裘”,出自刘向的《新序・杂事》,其中写道“魏文侯出游,见路人反裘而负刍,文侯曰:‘胡为反裘而负刍?’对曰:‘臣爱其毛。’”原意是指因为爱惜皮毛而将皮裘反着穿,后也用来比喻不重视事物的根本,反而本末倒置、因小失大。

魏文侯是战国初期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君王,作为魏国百年霸业的奠基者,他不仅善用人才,而且在治国方面颇有自己的独到见解。

根据《新序・杂事》的记载。“魏文侯出游,见路人反裘而负刍。文侯曰:‘胡为反裘而负刍?’对曰:‘臣爱其毛。’文侯曰:‘若不知其里尽而毛无所恃邪?’”而魏文侯虽然教训了这个路人,但自己也明白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道理,知道治国“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第二年发生的事情就更加说明他对这个道理的领悟程度。

魏文侯

“明年,东阳上计钱布十倍,大夫毕贺。文侯曰:‘此非所以贺我也。譬无异夫路人反裘而负刍也,将爱其毛,不知其里尽,毛无所恃也。今吾田不加广,士民不加众,而钱十倍,必取之士大夫也。吾闻之下不安者,上不可居也,此非所以贺我也。’”

魏文侯,姬姓,魏氏,名斯,出身于春秋末期晋国的公卿世家,乃魏桓子之孙。周贞定王十六年(前453年),智伯瑶率领韩康子、魏桓子共同出兵攻打赵襄子,然而赵襄子却派人说服韩、魏两家,放晋水倒灌智氏营寨,灭了智氏,三家分晋局面就此形成。

周贞王二十三年(前446年),魏桓子去世,由于魏文侯的父亲早逝,于是魏文侯继承祖父家业。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周天子册封韩、赵、魏三家为诸侯,于是魏文侯成为魏国开国君主。

当初,三家分晋时,赵氏获利最多,韩、魏则较少,魏文侯掌权之后,对内招贤纳士,任用李悝为相,推行变法,对外则团结三晋,西败秦国,北灭中山国,灭了中山国后,“魏文侯使乐羊伐中山,克之;以封其子击。文侯问于群臣曰:‘我何如主?’皆曰‘仁君。’任座曰:‘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何谓仁君?’文侯怒,任座趋出。次问翟璜,对曰:‘仁君。’文侯曰:‘何以知之?’对曰:‘臣闻君仁则臣直。向者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文侯悦,使翟璜召任座而反之,亲下堂迎之,以为上客。”

这是一件小事情,以魏文侯使乐羊取了中山国,然后把中山国封给其子的事情为引线,道出了帝王将相的生存之道。

魏文侯

人皆有私心,却要与大局相权衡。文侯虽贤达,却也难免生出些护短之心,取了块不错的土地,首先想到的是留给自己的儿子,却被大臣任座指出不妥。事实上,后世江山都是儿子的,那么把一点眼前利益给了可以帮他稳固江山的人,又有何不可呢?

所以在这件事情上,君主没有臣子豁达。庆幸的是臣子中贤达者有二。试想如果翟璜不能及时指出魏文侯的过失,那么文侯也不可能知道自己正在犯着一个极为严重的错误,那么他也就连“亲下堂迎之,以为上客”的机会都不会有了。

由于魏文侯的励精图治,使得魏国超越列国,成为了战国初期的霸主。

1 阅读:26
史海撷英

史海撷英

历史不在神坛,也不在地狱,将一切历史拉回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