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盛顿执政后期美国党争严重且当时总统无特殊待遇故其并未连任

史海撷英 2025-02-22 11:26:14

说起美国,总免不了要提到华盛顿(George Washington,1732年2月22日——1799年12月14日),毕竟是开国元勋和首任总统,而且为了纪念这位伟人,美国首都所在地设置为华盛顿特区,不属于任何一个州。

当年作为美国的开国总统,华盛顿连任两届,甚至被推举为第三届总统,但他坚决拒绝连任第三届,这为后人树立了一个好榜样。在任期内,他对美国民主制度的确立居功至伟,还确立了美国政教分离的原则。在称赞这位伟人的同时不禁要问:华盛顿让贤当时真的是出于高风亮节吗?

独立战争之前

华盛顿全名乔治・华盛顿,其祖先于1658年从英国来到美国,父亲拥有一个铁矿和一个铁匠铺,先后娶过两个妻子,华盛顿是第二个妻子生育的六个孩子中的长子。

华盛顿小时候上了教会学校,语言学习的是拉丁文,他对数学很感兴趣,数学基础较好,这为他后来在独立战争中指挥作战,准确绘制和使用地图,提供了不少便利。14岁时,家里把一个庄园交给他打理,从此时起,他便成为了一个标准的农场主,并以之为主业,直至一生。17岁后担任一份公职:县土地助理勘测员,这份4年的工作让他熟悉了野外生活和地形地貌,为后来指挥作战利用地形地貌打下了良好基础。

21岁应征入伍,成为了当时英国在北美部队的一名军官。在英国同法国的作战中,成了法国人的俘虏。被释放后,尽管因熟悉地形受英国上层赏识有意提拔,但由于与英国中下层军官的矛盾而被迫退役。这几年服役,他积累了宝贵的军事经验,而美国其他开国元勋都是文人,这也使他在军事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乔治・华盛顿

服役前,他大哥去世,家里的田庄全部转让给了他经营管理,他成了大农场主。退役后,他娶了一位善于持家理财的太太。这是他最快乐的时光,他本以为可以这样幸福地过一生。独立战争的爆发,打破了他的安乐梦。

1775年4月18日,列克星敦的枪声,拉开了北美独立战争的序幕。随后第二次大陆会议的6月15日通过了组建大陆军的决议,由于绝大多数代表都是文人,毫无战争经验,而相比之下只有华盛顿有限的军事经验最为丰富,正如中国俗语说的“蜀中无大将,廖化当先锋”,因此华盛顿被任命为大陆军总司令。

1776年7月4日,全体76名代表签署通过了《独立宣言》。后来,为了纪念1776这个历史性年份,美国费城的职业篮球队取名为“76人”队,为了纪念7月4日这个历史性的日子,美国国庆日定为这一天。1776年《独立宣言》的通过,也标志着北美独立战争的正式爆发。

独立战争

之所以称北美独立战争,而不是美国独立战争,是因为:一、交战双方,一方是英军、德国雇佣军及北美殖民地印第安人和忠于英国主子的民兵(类似伪军),另一方是争取独立的美军、法军、西班牙军和荷兰军。二、交战战场,主战场在北美殖民地(当时还没有美国这个称呼),牵制战场在欧洲。双方军事力量对比,交战之初,北美战场上是华盛顿指挥的大约八万大陆军和民兵及法国人指挥的一万七千法国正规军,对手是英国人指挥的五万六千名正规军、三万多名德国雇佣军和当地印第安人和民兵五万;欧洲战场上是七万法国和西班牙联军以及一些荷兰军队,牵制着数万英军。

华盛顿指挥的大陆军多数是当地农民或小农场主,没有经过什么专门的军事训练,开战初期武器弹药奇缺,很多是一些自己土制的简单枪支,因而常常是屡战屡败。在长达八年多的独立战争中,在军事指挥方面,华盛顿并无优异表现,他的突出表现在:一、坚韧不拔的意志。战争开始后,尽管初期极为不顺,但他坚决主张一定要战斗下去,决不妥协媾和。当时面对世界第一政治经济军事强国,无论是人员军事素质还是武器装备供应,华盛顿的大陆军和民兵都处于绝对劣势,实战中也是败多胜少,但华盛顿一直没有灰心,没有放弃或退避。二、优良的组织能力。大陆军和民兵人员组成复杂,纪律散漫,武器参差不齐,士气低下。但华盛顿不仅按现代军队的要求严格训练他们,而且积极多方筹措生活物质和军事装备,还以身作则、不断鼓舞军队和人民的士气,并维护联盟的整体利益和内部团结。

尽管华盛顿有坚强的意志和强大的组织能力,但独立战争的胜利,华盛顿指挥的大陆军和民兵并没有起到主导作用。真正打败英国及其军队的,还是法国、西班牙和荷兰的帮助和支援,尤其是法国,几乎是倾尽一国之力来帮助北美殖民地一方。这些国家不仅提供了大量的军火和各种物资,还派了大量正规军直接同英军作战,在一些关键性战役中起到了主导作用。在决定性的约克敦战役中,华盛顿的大陆军和民兵约有一万一千人,装备很差,而法国正规军有陆军八千多人和海军一万五千多人,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超过华盛顿的大陆军和民兵。实际战争中的表现,也是法军消灭的英军远超华盛顿的大陆军和民兵,而法军的伤亡人数也是大陆军和民兵的两倍。

1783年,英美两国在巴黎签署了和平协议,并划定了北美殖民地和加拿大英国殖民地的边境线,标志着北美独立战争结束。

当选总统

独立战争结束后,直至1789年华盛顿就任美国首任总统,这期间的六年,美国处于无政府状态中。事实上,各个殖民地代表当初发表独立宣言、发动独立战争的初衷就是打败英国殖民者。现在战争打胜了,目的达到了,当然使命结束了,并没有建立什么国家的愿望。现在战争结束了,不再受英国殖民者的欺压了,这些代表们终于可以回家经营自己的田庄和生意了。从军队统帅华盛顿到普通士兵,都解甲归田,回去打理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过“三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的小康生活去了。

然而,很快这种无政府状态出现了很多问题,例如贸易纠纷、土地分配、货币流通、债务收益分摊等。于是1787年,代表们又不得不聚到一起,开会讨论国体、制订宪法、推选总统等。

独立战争的胜利让华盛顿声名鹊起。1788年,他被全票推选为第一届总统,1789年就职。在不到10人的内阁里,分工明确,各干各的事,由于对英法关系的看法不一致,形成了两派。华盛顿对两派的党派之争极为反感,尽力回避。他谁也不偏向,是美国历史上唯一没有党派的总统。第一届任期满,既没有合适的人选,也没有人有参加选举的意愿,不得已,尽管华盛顿也极不情愿,他再次被委以重任,连任总统。

乔治・华盛顿

两届期满,他坚决拒绝了第三届总统的连任。在任职内,由于百废待兴,他兢兢业业,克勤职守。他认为这只是一个为人民大众服务的职业,忠于职守是自己的义务。

当时的美国总统,在政治上,建国伊始,基本没有什么特权和特别利益需要照顾;年薪为2万美元,2万美金相对于他的庄园收入实在算不上什么,他也婉拒了这份薪水。但他时时还是惦记着自己的庄园,希望回庄园继续自己的田园生活。他的夫人对权力也没什么欲望。毕竟偌大的庄园(占地8000英亩)够她操心的了,她也希望华盛顿回去一起享受田园生活和天伦之乐。

所以,华盛顿拒绝第三任总统,与其说是处于公义,还不如说是出于私利更多一些。没有什么政治特权享受,九牛一毛的薪水收入,所以总统宝座对他没有什么吸引力;而远离政治纷争,经营自己的产业,享受田园生活,回归家庭,才是人生的最大享受。

乔治・华盛顿

华盛顿在1796年发表了著名的《告别词》,说服了国会,让他卸任回家养老。在回到家乡之后,他依旧没有公开表示过他拒绝连任的真实原因,尽管如此,历史学家还是根据华盛顿的生平经历进行了大胆的猜测。有些史学家认为,华盛顿主要是担心自己会卷入激烈的党派斗争中去,因此不想继续从政。当时美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激烈的党派斗争,华盛顿本人也感受到了选民中日益增长的党派情绪,因此在其告别演说中,语重心长地呼吁团结,反对党派斗争,反对其他分裂势力。另一些史学家认为,舆论的攻击对华盛顿做出拒绝连任第三任总统的决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华盛顿的第二任总统期间,他受到反动派无情的攻击。这种攻击愈演愈烈,使得他焦头烂额,十分难受。他被指责为“伪君子、凯撒,说他藐视公众”。当他提出不愿意连任第三任总统时,许多杂志还把他的举动称为“恶毒的谎言。”华盛顿自己也在日记中写到:“我现在把自己比作要寻找一个休息之处,并且屈身依靠的疲惫游客。”

在军事上,既没有凯撒或拿破仑那样的军事天才和铁腕,也没有韩信的统领千军万马的将才或张良的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谋略,担任大陆军总司令纯属资历和运气;在政治上,天生保守,没有法国大革命时期革命家的激昂和奋进,只有一个建立秩序井然的公平社会的理想;在经济上,既没有提出有效的经济观念,也没有建立一套可行的理财系统;在外交上,几乎没有任何经验。作为一个全新的国家,在亟需打开外交局面之际,外交建树都是由其他人全权创造,如:富兰克林、杰斐逊和亚当斯。综合各方面来看,他只是资质平庸的普通人,是历史把他推到了风口浪尖上,成就了他的一世英名。他的急流勇退,是他个人的明智选择,并非出于公义,更多的是出于私利。

在美国这样一个标榜民主的社会里,商业、私利始终都是人们追逐的目标,从建国开始就形成了。无论后来两党如何竞争,其实都是商业利益集团的轮盘游戏。

0 阅读:7
史海撷英

史海撷英

历史不在神坛,也不在地狱,将一切历史拉回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