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冬季,毛泽东主席召请张峻明赴京交谈,旨在深入了解基层实际状况。
张峻明曾任私立东山中学校长,其身份为毛主席同学的侄子。
东山学校是毛主席的母校,前身为湘乡县立东山高等小学堂。
进京时,毛主席询问张峻明母校近况,得知学校已被取缔,他怒斥道:“此等行径,实属胡闹!”
当地政府取缔毛主席母校的原因不明,但此举引发了毛主席的不满。具体原因需深入探究,以理解两者之间的关联及毛主席生气的缘由。
【一、进退两难的学校】
新中国成立后,湖南地区的土地改革工作逐步步入正轨。
为惠及贫困百姓,众多不良地主遭惩处,其名下闲置的肥沃土地被重新分配给民众,确保他们都能拥有田地耕种。
对于东山学校,当地政府面临困境,不知应采取何种措施。
常理而言,东山学校拥有800亩属乡绅所有的良田,这些土地均达到回收标准。
若能将土地分配给百姓,便能解决土地匮乏的问题。
东山学院是培育英才的学府,且毛主席曾在此求学。
众多官员主张继续推进东山学院发展,而部分官员则持异议,认为应将学院所占良田分配给民众。
关键在于,若东山学院为公立,依据土地革命规定,其不可被拆分。
东山学院为私立学堂,按规定可回收其资产,分配给百姓。
经集体商议,决定把东山学校的农田均分给农民。尽管学校失去土地,但其运营不受影响。
部分官员过度解读,认为东山学校被没收良田即代表其存在封建剥削性质。
为杜绝剥削阶级,需取缔此类学校。虽有观点认为东山学校培育众多功臣应保留,但此立场不影响取缔剥削阶级相关学校的必要性。
但为追求业绩,众多官员仍坚决关闭了东山学校。此举虽目标明确,却忽略了更深远的影响,导致学校停办。
除东山学校外,众多私立学校在土地革命期间亦遭取缔,学生均被安排转至其他学校继续学业。
至此,东山学校已不复存在,众多人士深感惋惜,却束手无策,不知该如何挽回这一局面。
张峻明幸得毛主席邀请,遂前往北京,就相关情况进行详细汇报。
抵达北京后,毛主席即刻向张峻明了解他母校的现状。
润叔,老家进行土地革命,因涉嫌封建剥削,学校被取缔。同时,众多私立学校亦遭同样命运。
闻此,毛主席怒斥:“荒谬至极,学校乃育才之地,岂能与封建挂钩?”
张峻明解释后,毛主席方知是学校背景所致,东山学校无辜受累。
【二、毛主席的第一站】
清朝末期,湘乡地区崇尚求学,却缺乏有影响力的书院,为此,当地人决议筹建东山学院。
请示县衙获准后,当地热心乡绅纷纷慷慨出资,合力共建书院。
1891年,刘锦棠返回家乡休养,恰逢东山书院正在筹建之中。
刘锦棠重视教育,闻悉东山书院事宜后,迅速参与筹款工作。
经过多次努力,1900年,东山书院最终得以正式启用。
东山书院原属传统教育,鉴于甲午战争失利及不平等条约签订,遂逐渐转变为新式教育学堂。
1910年,毛主席考虑遵循父意入店铺为学徒以谋生,但得知东山书院招生后,决定继续求学之路。
毛主席志向宏伟,竭力说服父亲,最终赢得父亲的准许。
虽错过报名时间影响正常入学,但获校长李元甫赏识,最终得以顺利被学校录取。
在此地,毛主席汲取了先进思想,并掌握了更创新的知识。
毛主席除日常学习外,常与同学讨论国家民生,亦会帮佃户老奶奶挑水,为贫困百姓垫付过河费用,展现其关心民众生活的品质。
东山高等小学堂的学习为毛主席奠定了坚实的文化素养与革命思想基础,使他能够深刻认识中国与世界。
毛主席曾言:“此地可学自然科学,亦能汲取西方先进知识。”
若未入东山学校,我或许不会赴长沙,更难以走出韶山冲。
因此,东山高等小学堂被广泛认为是毛主席的启蒙之地,即他的第一站。
此外,该学堂培育了众多近代名人,涵盖诗人、专家及中国开国将领。
毛主席当时未料到,新中国成立后,该校因由乡绅筹办,会在土地革命期间被关闭。
【三、重新恢复办学】
毛主席生气的不仅是取缔学校,更是部分官员在土地革命中思想手段粗暴,导致百姓诸多不满。
东山学校被取缔非孤立事件,乃全国土地改革问题之缩影。
毛主席注重原则,未直接干预,指示张峻明回当地政府查询,彻底了解东山学校被取缔的来龙去脉。
若情况确认无误,可向当地政府申请复校。返长沙后,张峻明向毛主席表哥王季范汇报了此事。
王季范乃知名教育家,1951年2月,他响应毛主席嘱托,联合多位教育界名人,共同申请恢复东山学校。
8月,省文教厅批准恢复东山学校的提案,并要求相关部门加速筹备建立东山小学的工作。
经过半年筹备,1952年东山小学正式复课并迁回原址,拥有教职员工23名,学生400余名,设立10个班级。
不久后,东山小学增设了初中部与高中部,进行了相应筹备工作。
1958年,毛宇居,毛主席的堂兄,赴京请求毛主席为新建的湘潭大学题写名称。
东山学校师生早前恳请毛主席题写校名,但主席一直未得空闲。
若此次为湘潭大学题名,必将令东山学校师生感到失望。
毛宇居主动提议,请毛主席为东山学校题字,再由他负责将题字送至学校。
东山学校获毛主席亲笔题写校名,并将此殊荣之日,即9月10日,定为学校庆祝的校庆日。
东山学校今为当地最大规模学府,特设纪念馆,缅怀伟大领袖毛主席及致力于学校复兴的各界人士。
这所学校晚清时创立,历经中国各时期,不仅履行教育职责,更是时代的见证者。
张峻明进京向毛主席汇报情况,同时王季范等人联名上书,得益于这些努力,东山学校得以重建。
你对这所独特学校有何不同见解?
《新湘评论》2010年第1期45-47页指出,东山学校是一所优质学校,该论述共占3页篇幅。
走进东山学校,探寻理想信念之源。《湘潮》2022年第3期,63-64页,2页内容深度解读理想信念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