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很多人觉得《红楼梦》读不下去?

冬萱评情感 2024-06-04 02:01:47

文:梅子

鉴于如今语文试卷越来越重视综合素养考察,于是,娃上初一时,给她买了中国四大古典名著。其它三本娃还勉强翻完了,对于《红楼梦》,娃实在读不进去,并实话实说:虽然它是四大名著之一,我真没觉得有什么好的,也读不进去。

的确,《红楼梦》没有宏大的叙事,全是琐碎绵密的日常:吃饭喝酒对诗,婚礼葬礼生日,吵架斗嘴怄气。没有一定的耐心和定力,真难读进去。

不能怪孩子。有些书必须到了一定的年龄,拥有一定的阅历,才能读懂其中的复杂况味,才能明白它到底好在哪里。比如《红楼梦》,去年暑假里,我又啃了一遍,只觉越看越有趣,余香满口。

《红楼梦》这部经典可以在任何年龄走进它,在不同的年龄都会读出不同的味道,它会随你年龄的增长而不断焕发出新的意义。它是召唤,是邀约,期待你的参与,常读常新。书和人也有缘分,但前提是:你有阅读它的欲望。

研究《红楼梦》的书浩如烟海,流派众多,以致形成一门显学:红学。一部《红楼梦》养活了那么多人。

红学江湖水很深,一些研究穿凿附会,寻章摘句,剑走偏锋,无稽之谈,索然无味。

《红楼梦》真的这么难读吗?其实并非如此。我个人认为,红楼梦之所以难读,原因大概有:

一是围绕《红楼梦》衍生了一门红学,有时候很深奥,很枯燥,有时候又极为离奇,还处处有笔墨官司,又兼众说纷纭,争论不休。围绕着这本书,有很多人为制造的沟壑和陷阱,很多读者还没进荣国府的大门,就被这些东西绕晕了。就这样,《红楼梦》越来越神秘,越来越复杂;

二是没有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我上中学的时候,老师这样讲解《红楼梦》:红楼梦写了四大家族的衰亡史,通过四大家族的衰亡,体现了封建社会的本质;通过描写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体现封建社会的自由思想遭遇旧势力的残酷打压。当时课本上还节选了“宝玉挨打”,说贾政代表了封建的腐朽的旧势力,而宝玉则是新人类的典型。贾政打宝玉就是就是旧势力对新生力量的镇压。我就这样半信半疑地背着标准答案,教条的很,也无趣的很。

现在看,这种说法不仅枯燥,而且太武断了,用几个大字几个概念,就能概括一部《红楼梦》?这些词好像说了一切,其实用什么也没说。到底什么是文学?文学的意义何在?这些大词当然不会告诉你,即使告诉你了,也不能信。

歌德说“理论是灰色的,生命之树常青”,文学是人学,它写的是人,是生命,是你、我、他,是我们自己,是芸芸众生。

当我们轻而易举地下了结论,说《红楼梦》写的是封建社会,这给人的感觉好像这本书很遥远、很古老,写的是几百年前的人和事,跟我们没有关系。只是一些没有温度的文字,是一个死去的经典。绝对不是。

这本《醉里挑灯看红楼》是刘晓蕾发表在《文汇报》副刊的专栏“闲话红楼”合集。这本书写得实在太好了,观点表达如此精准,语言表述如此丰富,许多观点和我不谋而合,深有感触。真不愧是南京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博士,北理工“最受欢迎公选课教师。”

刘晓蕾认为《红楼梦》说的是感情、人性、处世、命运。读经典,就是读自己,在读经典的过程中,见自己、见众生、见天地。

伟大的小说是一座迷宫,内部有无数交叉的小径,每个人选择的入口不一样,看见的风景也不一样。《红楼梦》这本书既庞大又极其精微,有众生相、世相,更有个人的悲喜和对个体生命的深情关照。就这样,曹公写尽了人性,也写尽了中国人和中国生活。整部《红楼梦》其实是命运的故事,也是人与命运如何相遇的故事。

随手摘录书中一些令我赞不绝口的段落和句子:

01

《红楼梦》是本生命之书,浩瀚无边。曹公对他笔下的人物都怀着爱和悲悯,即使对赵姨娘也依然克制有分寸。宝钗藏愚守拙,一心做她的道德完人,王熙凤精明强悍,打造了自己的权力王国,栊翠庵的妙玉偷偷地爱着宝玉,探春努力支撑风雨飘摇的大观园,晴雯没心没肺的撕扇,袭人在做姨娘的梦……宏大的卑微的,张扬的隐忍的,天真的世故的,都是生命。

02

鲁迅说宝玉“爱博而心劳”,王国维说他想担荷所有苦难,所以日日忧心。是的,他时时刻刻想分担别人的痛苦。蔷薇花下,画蔷的龄官默默哭泣,一旁的他焦虑满怀。要命的是,从金钏到龄官到晴雯到香菱,他眼睁睁的看他们受苦,却无能为力。身为情僧,却承受了人世间最丰富的痛苦,这就是他的命运。《红楼梦》写生命,也写命运。伟大的文学,不是道德审判台,而是对人性有无限的哀怜与慈悲。

03

《红楼梦》的世界是人心的较量,也是人性的迷宫 。这成年人的世界,处处是机心。《金瓶梅》叙述欲望和沉沦,《红楼梦》发现灵魂和救赎。两者相加,世界圆满了。读《金瓶梅》,于杯盘狼藉中,我们看见了贪婪、无休止的欲望和沉重的肉身。读《红楼梦》,在百日宴饮里,我们看见的是哀伤,是一去不复返的繁华、青春和爱。

04

《红楼梦》写的并非乌托邦,不是一味凌空蹈虚。虽然世上并无大观园,只是曹公在书中苦心营造的伊甸园,是地上的太虚幻境,但大观园里的人和事,却无比的真实:黛玉珍视爱与尊严,宝钗努力做完美的人,晴雯嘴贱又骄傲,袭人隐忍且现实,探春满是忧患,迎春是那么懦弱,就连粗使丫头小红也有小野心。大观园之外的世界,王熙凤自有彪悍的人生,贾母有她的通达与世故,贾政那么正经却那么无趣,薛蟠又那么粗陋,柳湘莲萍踪侠影也有他的脆弱……这都是我们。人性如此繁复而幽深,每个人都有窗口和深渊,也有光荣和梦想。

05

有谁能像贾宝玉那样,一开始拥有一切,好像独得了天大的恩宠,最后却一点一点被剥夺殆尽——金钏自杀,晴雯被逐,迎春嫁给中山狼,连他最爱的林妹妹,也是“玉带林中挂”,最后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这是怎样的一种大虚无和大悲伤。

秩序和美,去抗衡浑浊的生活之流。在贫瘠的岁月里,诗和爱情是自我救赎的飞地,毕竟看见爱,看见美,世界会大不一样。伟大的文学,不是道德的地盘,而是人性的世界。

06

世人对黛玉误解太多,总以为她和这个世界格格不入,黛玉只是更愿意捍卫自己的爱情,更愿意跟这个热腾腾的世界保持一定的距离。她有自己的世界,有诗和远方,保持着一定的独立和自由。

黛玉很美,很纯粹,但没你想象中的那么脆弱。她不是一个处处跟世界作对、很容易被生活击垮的人,她只是比别人更关心精神生活,更关注灵魂,她也比别人更相信爱情。更重要的是,她也比别人更有勇气。她跟宝钗不一样,她不需要这个世界来成全自己,她能自己成全自己,内心有另一个世界,这就是自由。

宝钗呢,她会做人,圆融理性,口碑好,看着很顺滑流畅,她的内心有深深的恐惧和焦虑。她活得很小心,很谨慎,想讨好整个世界,甚至如履薄冰,也不敢有爱情的小火苗。为什么那么多人认同宝钗?是因为大部分人都是这么过来的,是恶劣的生存环境,让很多人变得小心翼翼,不得不活成宝钗。

07

《红楼梦》是一面镜子,有人看见了生活,有人看见了命运,也有人看见了超越自身局限的可能。有人说宝玉长大了,会成为贾政。大观园终会烟消云散,每个人也都要告别青春,走向灰暗的中年。从诗酒放诞到俯首认命,学乖了,所以晴雯不死,会成为赵姨娘,黛玉也会长成宝钗。但宝玉之所以是宝玉,不是因为他诗酒放诞,青春年少,而是因为他的爱与温柔。

08

《红楼梦》是一本生命之书,浩瀚无边。林黛玉是诗人,孤独而自由,她的明媚与哀愁,是自省,也是超拔的姿态。湘云写一手好诗,还会醉卧芍药裀,围火炉吃烧烤,真名士自风流,但她也是一个懵懂的宝宝,是宝钗的跟屁虫。王熙凤气场强大,管家理政,精明能干,泼皮破落户,高级段子手,彪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释。探春“才自精明志自高”,做事也能做诗,有见识有情怀,放在今天就是一个霸道总裁。

而宝钗可以说是复杂的现实主义者,可以姐妹情深,兰言款款。也可以藏愚守拙,明哲保身,一问摇头三不知,不干己事不张口,惊人的冷静与冷酷。还有栊翠庵里偷偷爱着宝玉的妙玉,僧不僧俗不俗,一身的洁癖,满脸的纠结。也有长得最好看,做一手好针线,却嘴贱傲娇,不屑走捷径的晴雯。当然也有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独一无二的怡红公子贾宝玉,原来是一个温柔的“情僧”。曹公,对他笔下所有的生命都心怀慈悲,下笔克制而有分寸。

09

读文学,固然千姿百态,本质上是个人与作品的对话。这种对话不会让我们获得生活的技能,也不会让我们变好或变坏,而是获得一种审美的力量,让我们懂得如何与自我相处,如何理解这个世界,从而实现自我成长。文学是虚构的,但它有时却比现实生活更真实、更深刻、更有力量。

文学和爱情是转化,是平衡,可以建构自己的秩序和美,去抗衡浑浊的生活之流。在贫瘠的岁月里,诗和爱情是自我救赎的飞地,毕竟看见爱,看见美,世界会大不一样。伟大的文学,不是道德的地盘,而是人性的世界。

10

伟大的小说是一座迷宫,内部有无数交叉的小径,每个人选择的入口不一样,看见的风景也不一样。《红楼梦》这本书既庞大又极其精微,有众生相、世相,更有个人的悲喜和对个体生命的深情关照。就这样,曹公写尽了人性,也写尽了中国人和中国生活。整部《红楼梦》其实是命运的故事,也是人与命运如何相遇的故事。

在一个薄情的世界里,选择深情地活着,在一个小心翼翼的世界里,依然单纯热情,敢于敞开肺腑,这就是勇气。

木心说,浪漫主义是一种福气。其实,浪漫主义也是一种信心。读书就是读自己。

0 阅读:54
评论列表
  • 2024-06-10 07:21

    男不看红楼,女不看西厢[呲牙笑]

冬萱评情感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