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复活"外公收费10元?女孩让妈妈泪崩,专家却泼冷水:小心伦理雷区!

南瓜爱分享 2025-04-07 21:40:41

"外公对我眨眼了!跟活着时一模一样!"广东女孩刘晴晴攥着手机,屏幕里AI生成的动态影像让50岁的母亲瞬间崩溃——这位执着于用10元"黑科技"复活外公的00后,终于让母亲解开了二十年的心结。

今年清明,类似的"数字重生"在郑州生态葬现场引发轰动。只需一张照片,AI就能让逝者眨眼、微笑甚至挥手,价格在10元到数千元不等。电商平台数据显示,某店铺单量暴涨100%,评论区充斥着"对着照片哭到窒息"的留言。

但技术狂欢背后,伦理警报已悄然拉响。"这跟把亲人做成电子宠物有什么区别?"法律专家直指要害:未经家属同意的"复活"涉嫌侵犯逝者人格权,更可能滋生诈骗等犯罪。根据《民法典》,擅自使用逝者肖像可能面临民事追责,而《互联网深度合成规定》明确要求不得生成侵害社会公序良俗的内容。

公关专家詹军豪泼来冷水:"这种技术模糊了生死界限,长期可能让生者陷入虚幻依赖。"他提醒公众,当前AI生成的"数字人"动作僵硬、表情失真,所谓"复活"更像是精心设计的情感安慰剂。

市场人士却嗅到商机:虚拟陪伴、遗产传承等领域需求井喷,但合规化道路道阻且长。律师孟博强调,即便家属同意,也需警惕技术滥用——当科技公司打着"缅怀亲人"旗号收集数据,逝者的面容可能沦为牟利工具。

刘晴晴的故事像面镜子:10元买来的"复活"视频,既治愈了母亲的遗憾,也照见了技术狂奔时代的集体焦虑。当思念可以明码标价,我们究竟是在告别过去,还是在制造新的幻觉?这道关于生命与伦理的考题,或许比AI算法更复杂。

0 阅读:4
南瓜爱分享

南瓜爱分享

喜欢阅读,喜欢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