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最大的不同,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
简单来说,中医讲究根据不同情况“对症下药”,这就涉及两个核心原则: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
1. 同病异治:意思是,同一种病,但因为患者的体质不同、病情处于不同阶段、或地域气候的差异,治疗的方法也会不同。比如麻疹:
刚开始的时候,主要是表现在皮疹还没完全出来,这时候就要用一些能帮助发疹的药;到了中间阶段,皮疹出来了但伴随着发热,这时要清肺热;到后期,皮疹好了但身体有些虚,这时就需要滋养肺和胃的阴液。2. 异病同治:这个原则是,不同的病,病因看起来不一样,但有时候它们的“病机”其实是差不多的。所以可以用类似的方法去治。比如胃下垂、肾下垂、子宫脱垂和脱肛,看起来是完全不同的病,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中气不足”导致的。这种情况下,大家都可以用补益中气的方法来治疗。
一句话总结:病一样,治法可以不同;病不一样,治法也可能相同。关键在于“证”。
辨证与辨病相结合
中医看病还有一个重要的思路,就是把辨病和辨证结合起来。
辨病是认清这是什么病,了解它的发病原因、发展过程和大致的预后,比如得了感冒、胃炎还是其他疾病。辨证是看这个病在某个阶段的具体表现,属于什么“证型”,比如感冒是风寒感冒还是风热感冒,胃炎是脾胃虚弱还是肝胃不和。简单来说,辨病是“看大方向”,辨证是“看眼下具体情况”。比如:
确定你得了感冒(辨病);看你现在是头疼发冷还是嗓子又红又痛(辨证);根据辨证的结果,开具体的药,比如风寒感冒用生姜红糖水,风热感冒可能用菊花茶。辨证与辨病结合的重要性
有些时候,病比较容易确诊,比如疟疾、痢疾,这时候可以直接“辨病施治”,用一些经典的药物,比如常山、青蒿治疟疾,黄连治痢疾。
但有时候病比较复杂,甚至难以确诊,比如不明原因的长期疲劳或各种慢性疼痛,这时候就可以用辨证的思路,通过观察你的具体表现来分析证型,然后“对证下药”。
中医强调灵活运用这两种思路,不仅能提高诊断的准确性,还能让治疗更加精准,这也是中医诊疗的独特优势!
哇.中医好历害的不同。药決定能不能治病。药量更是決定病好的快慢。但中医连決定病好的快慢這么重要的因素都说不出來自己如何定药量还在说能治病。 现在把问题拿出來。中医回答不了恼羞成怒 只能说些什么汉奸、造谣、日本人.收钱、帮外国人、黑中医之类。來安慰中医那顆脆弱的玻璃心(比如小和尚、andy、中医是道西医是刀、梦幻、用户13xxx92、雪尘、390155483、用户70xxx16)。 中医己经做啦5000年的喜欢看自己孩子病的越久越好。己经上瘾啦 认为做喜欢看自己孩子病的越久越好那才叫医者父母心。中医还想把这喜欢看自己孩子病的越久越好的医者父母心再传承5000年.当然啦。中医这种喜欢看自己孩子病的越久越的的心态是如何来的 难道中医很小时候生病啦 中医父母开心的开酒庆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