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宣帝托孤:周宣帝,名叫宇文赟,是周武帝的大儿子,也是历史上出了名的昏君,据说,他二十岁的时候,因为贪图享受,将皇位传给了大儿子宇文阐,当了享福的太上皇,但依旧大权在握。此时的杨坚,虽是宇文赟的老丈人,又有“一国之丈”之称,但也是岌岌可危,武帝时代,杨坚容颜出众,“其人之姿,与当世之人完全不同”,深得武帝欢心,不少官员都向武帝告状,譬如内史王轨就曾不止一次上奏:“世子难担重任,非天下之君,普六茹坚容颜与天下之君相违。”
好在武帝也是个有道明主,没有被一些无关紧要的流言蜚语给影响。而且武帝也没有什么好的眼力,给了杨坚一个“能做将军”的评价,杨坚幸免于难。虽然在武帝驾崩之后,杨坚被提升到了“国丈”的位置上,但是对于自己的老丈人,宇文赟一直都没有放下戒心。
杨坚的女儿虽然是宣帝的皇后,但也只是四后中的一个,宇文赟最不喜欢的就是杨皇后。历史上,宇文赟与杨后闹得不可开交,曾经有一次,他想要杀了杨后,但独孤伽罗仗着自己背后的根基,屡次给女儿求饶,这才让杨家免遭灭顶之灾。但宣帝还是记恨上了杨坚,后来更是在杨后面前放狠话:“你给我等着,他日必杀你满门!”
于是,宣帝很快便将杨坚招入了皇宫,让人盯着杨坚,只要他表现出一丝不对劲,那就当场格杀。幸好杨坚心志坚定,在朝堂之上,从容不迫,回答得滴水不漏,不给姑爷留下任何把柄,这才堪堪脱险。
就在杨坚感觉自己的脖子被一把利刃抵住,随时都有生命危险的时候,周宣帝忽然一病不起,据史书记载,宇文赟曾将颜之仪和刘昉叫来,交代自己的遗愿,但他一言不发。所以和杨坚亲好的刘昉和郑译便在宇文赟面前假写了有关的诏书,请杨坚做个托孤官。同一天,22岁的宇文赟因病去世堂。一年之后,杨坚将静帝废掉,建立了自己的国家。宇文赟也是历史上为数不多的几位皇帝,没有按照自己的意愿委派托孤臣的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