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钏儿死后,王夫人伤心的不行。全忘了当时金钏儿那么苦求她给留一丝脸面,如今后悔也是不能。
金钏儿被撵肯定是她自身有问题,不应该在主人跟前与贾宝玉言来语去的轻浮。但真正的错误是贾宝玉的调戏和勾引。王夫人对此视而不见,迁怒丫头发泄对儿子错误的愤怒和惶恐,根本就是掩耳盗铃的错上加错。
金钏儿被撵本也不至于死。可她受贾宝玉连累,回家后就不免引人造谣诟谇。后面贾环告诉贾政,说赵姨娘告诉他金钏儿是被贾宝玉在太太房中强奸不遂后投井死去,这种污言秽语让金钏儿怎么活?
所以,王夫人母子的错才是“杀死”金钏儿的主因。都说一失足成千古恨,用来形容金钏儿再不为过。
金钏儿死了,王夫人后悔伤心也是肯定。人非草木,金钏儿伺候她那么多年总是有感情的。且尽管丫头如宠物,到底也是一条命,因她的“过失”而死也是心中难安。等薛宝钗闻讯赶去后,就见王夫人在那伤心也是事情。
不过,王夫人至此还有两个行事让人诟谇,说明她的为人和性格有大问题。
首先,金钏儿因贾宝玉而死,她竟然全不惩戒,只是数落几句就完了。只想着给金钏儿家一笔赏赐,就将儿子的错一笔揭过。难怪曹雪芹也“看不下去”,随后就借一个老姆姆讽刺她:
“有什么不了的事?老早的完了。太太又赏了衣服,又赏了银子,怎么不了事的!”
老姆姆又聋又哑,岂不就是王夫人眼盲心盲的体现?得“慈母”如此,又如何教养出好儿子!贾宝玉变坏,就是从贾元春下旨让他搬进大观园开始。而没有彻底变成“薛蟠”,实在是从小随着贾母,不让王夫人插手之功。
其次,王夫人赏赐了金钏儿父母五十两银子,在奴才中是很多的。毕竟赵姨娘兄弟赵国基死了按照规矩也只给二十两银子。
可赵国基是得病死了,金钏儿是自尽而死。一条活生生的命,哪里是五十两银子能买的?王夫人也觉得不够,便想着赏赐几套好衣服作为装裹。
古人讲究死后的哀荣。可以穷着生,却必须富着死。厚葬之风由此而来。刘姥姥二进荣国府时,贾母吩咐鸳鸯给了她两套没穿的好衣服,实际就有为她日后装裹的意思。并不是真给刘姥姥活着穿的。
金钏儿死了,肯定也要重做寿衣,但奴才的衣服怎么比得了主子的好?王夫人便想着要赐她几套衣服作为装裹,也算死后的体面哀荣,实际也是她想要减轻心中对负疚感而已。
可好衣服费时费工,可不像寿衣随便做,一天就能得。金钏儿死后最多也就停三天,时间来不及。王夫人便想着家里几个姑娘·们的衣服,看有没有新的拿去送金钏儿就完事。见宝钗来了,就把这个话儿说给她听。
王夫人道:“刚才我赏了他娘五十两银子,原要还把你·妹妹们的新衣服拿两套给他妆裹。谁知凤丫头说可巧都没什么新做的衣服,只有你林妹妹作生日的两套。我想你林妹妹那个孩子素日是个有心的,况且他也三灾八难的,既说了给他过生日,这会子又给人妆裹去,岂不忌讳。因为这么样,我现叫裁缝赶两套给他。要是别的丫头,赏他几两银子也就完了,只是金钏儿虽然是个丫头,素日在我跟前比我的女儿也差不多。”口里说着,不觉泪下。”
王夫人的话里话外很有问题,不但体现出她的真实想法,还有几个意思让人觉得不是滋味:
一,金钏儿是投井自尽,贾环说的是“那井里淹死了一个丫头,我看见人头这样大,身子这样粗,泡的实在可怕”,这种情况普通衣服如何装裹?别说林黛玉的,就是薛宝钗的也无法穿,只有新做才是。显然王夫人只想着赏赐了事,只为自己心安。
二,王夫人对薛宝钗提起这件事,实际就是想让薛宝钗主动拿衣服来救急。全不想着忌讳不忌讳。薛宝钗听了王夫人这个话,无论愿意不愿意,也只能拿出衣服来给金钏儿穿。
三,王夫人故意拿林黛玉的衣服说事,完全没有必要。一来林黛玉的衣服是做生日用的,本就不可能拿去装裹,既然知道不行为什么还要故意说出来?何况明明生日衣服不能装裹,又扯什么林黛玉是个“有心的”?难道林黛玉无心,她就能把做生日的衣服拿去给死人装裹?别说二人身材本不合适,金钏儿泡那样儿了,赐过去几件不合适的衣服怎么穿?到事后穿不上,扣不上,主人赏赐还不得不穿,真要形同裸着“过去”,这是什么心思?
其实王夫人借林黛玉说事也不难理解她的用心,便有故意让薛宝钗替她解决难题,以林黛玉“有心的”侧面隐喻自己对她不满意。希望薛宝钗识大体,自会得到她的支持。
事已至此,最核心的两件事,一个是让金钏儿消停的“走”,一个是让贾宝玉受到教训,王夫人一件也不做,尽干一些玩弄心术之事,可见她的教养和素质有多可怕。
而古人讲究子女受母系传承。王夫人、薛姨妈姐妹受相同教育,势必影响贾元春和薛宝钗的教养和思想。由王夫人的行事,也就不难理解贾母为什么从小就让贾宝玉跟着她,又坚决反对薛宝钗的金玉良姻了。
有其母必有其女,贾元春被小耗子偷香芋故事讽刺“鼠目寸光”,薛宝钗就算强,也改变不了思想内核受到母亲的影响。
胡翻红楼,翻出一个真正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