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皇帝没有中华意识?事实是元朝皇帝比满清皇帝更有中国人意识

李从嘉的战争茶馆 2023-03-27 19:00:40

关于元朝和满清的皇帝,有一个流传很久的误解,那就是元朝皇帝不愿意当中国人,文化程度低,和满清皇帝相比更不愿意当中国人,这可是大错特错。

虽然成吉思汗一生都是“弯弓射大雕”的草原君王,忽必烈的后人们汉化程度却很高,论汉文修养能完爆满清皇帝。满清皇帝中“章总”乾隆很喜欢写诗,但他的诗是打油诗水平不说,还有找枪手的前科,水平在扬州盐商里都算不上顶级。元朝皇帝却出了几个才子君王,那水平比乾隆高的不知道那里去。

忽必烈就疑似写过《陟玩春山纪兴》,虽然也有他人代写的嫌疑,水平可比乾隆的代笔诗高多了。元文宗不但会写“我欲倚栏吹铁笛,恐惊潭底久潜龙”的金句,还会写“犬吠竹篱人过语,鸡鸣茅店客惊眠”这样的婉约诗词,元文宗的绘画更是一绝,比只会盖章的乾隆强多了。就连元顺帝也写过“鸟啼红树裏,人在翠微中”的著名诗句,元顺帝的书画和诗词水平也是秒杀乾隆。如果要论诗词、书画的水平,元朝皇帝中的佼佼者远超满清皇帝。大家之所以对元朝皇帝有文化低的印象,那是因为他们的上限高,下限也低,成吉思汗、贵由等人给大家留下了错误印象。

忽必烈无论从打仗还是军队构成,都像是黄金家族抱错的孩子,他建立的元朝自然也和以往的蒙古帝国画风不同。忽必烈本人有很强的中国意识,他用易经上的句子当国号,也知道中国就是中原文明政权的代称,中国等于文明也是辽金元一脉相承的传统.辽国就认为自己也是中国,金国甚至认为自己是传自汉唐的文明国家,要让女真人也拥有汉人的称号,忽必烈吸收了北方儒生进入政权,自然也就是吸收了华夏正统的观念,时刻以中国自居.忽必烈攻打日本的理由是“日本开国以来,世通中国”,可他成了中国之主后,日本不给面子,所以要进攻日本。元朝远征越南时,康里人出身的大臣不忽木居然说“蛮夷小邦,不足以劳中国”,完全以中国大臣自居。

当然了对面的越南人也不客气,越南人认为汉人政权灭亡后,他们就是华夏、中华的代表,动辄把自己的国家叫做中国,把元朝和明朝都喊做北朝。反倒是清朝在很大程度上开了倒车,只听过三国故事的努尔哈赤就整天喊着“天佑我而不佑中国”,把中国和后金政权对立,一点都没有慕容鲜卑家自称中国之主的政治智慧。忽必烈进攻南宋时,就已经以中国主人自居,要伯颜等人学习曹彬。多尔衮还是以蛮夷自居,给史可法写信还是把明朝叫做“中国”,就连乾隆都认为“我大清兴于东海,与中国无涉”。

满清君王的中国心态非常微妙和矛盾,一方面他们认为自己的政权“与中国无涉”,一方面却以中国皇帝自居,在汉化上不见得比蒙古君王做得好。随着时间的流转,别管蒙古和满清的皇帝怎么想,他们的后代已经融进了华夏文明里,忽必烈的后代中出了大才子(冒辟疆)和儒学宗师(梁漱溟),爱新觉罗的后代也有了书画家,这也是中华文明的魅力所在。

0 阅读:47
李从嘉的战争茶馆

李从嘉的战争茶馆

《舌尖上的战争》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