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逆精卫与中行说、刘豫并列为历史上著名的十大汉奸,这十个汉奸这个,最没有争议的就是汪精卫——后世有很多人为张弘范、石敬瑭、洪承畴找理由,但汪精卫的罪行,连青蛙也无法洗白。
汪精卫不但是彻头彻尾的汉奸,而且还是一个变色龙一样的投机者: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自己的权力欲,他跟老蒋分道扬镳,并不是谁抗日谁不抗日的问题,而是争权夺利,汪精卫没有争过老蒋,就做出了违背祖宗的决定,这倒是跟汉朝的阉人中行说极为相似。
汪精卫热衷权力,也精于表演,我们要是不看全国政协回忆录专刊《纵横》1993年第三期发表的《张学良与汪精卫之争》,还真不知道汪精卫还曾在1932年发布通电,公开指责张学良为“不抵抗将军”,并在洛阳召开的“国难会议”上嘲讽张学良:“他这个人如配谈民主,卢梭会从墓里跳出来扑击他;这个人如果也配谈抵抗,甘地都会怒发冲冠。”
甘地和卢梭都是外国人,咱们知不知道无所谓,中行说这个纯种的汉人,却不能不提,因为汪精卫跟中行说实在太像了:当时汉匈和亲,中行说被选为“陪嫁”,他不愿意去,被强迫出行时,发誓自己一定要成为汉朝大患。
中行说是匈奴老上单于、军臣单于的谋主,可是为匈奴南侵出了不少毒计,据说霍去病就是死于中行说的毒计——中行说在漠北水源投放疫死牲畜,霍去病喝了疫水才英年早逝。
汪精卫争权没争过老蒋,一怒之下认贼作父,成了近代最著名的汉奸,其罪孽之深重,甚至要超过中行说与秦桧,这全是因为他利欲熏心,完全丧失了做人的底线。
汪精卫没有没有暴露汉奸嘴脸前,表面上是“主张”抗战的,后来组建了一个“低调俱乐部”,就跟周佛海、胡适穿了一条裤子——那就是一个当年主张投降的“公知”团队。
汪精卫说一套做一套,他跟张学良“结仇”,实际是从北平银行的三千万元开始的:汪精卫想要那笔钱,张学良不肯给或拿不出,结果就得罪了时任“政治会议主席、行政院院长”的汪精卫。
1931年九一八事件之后,张学良辞去了于12月15日辞去了陆海空军副总司令的职务,改任北平绥靖公署主任。汪精卫于1932年6月陪同“国际联盟(就是那个欺软怕硬的‘国联’)”代表团到东北“调查”,张学良当时可能是因为“抽烟”时间太长,居然没有到火车站迎接,而且没有让车进站,把汪精卫差点气歪了鼻子。
汪精卫憋了一肚子,见面就对汪精卫提出了两个要求:第一,以抗日救援会会长朱庆澜为抗日救国会总会长兼任东北民众义勇军总指挥,并由朱支配社会各界捐助的二百四十万元善款;第二,把张作霖存在北平银行的三千万拿出来支援中央财政。
前是朱庆澜等爱国人士募集来的,由他支配应该没有问题,但是张学良可以把东北让给日本,也不愿意“中央”插手,再加上老蒋也不同意,于是汪精卫的第一个要求被拒绝,至于让张学良拿钱,同样被一口回绝,张学良的理由是经过“九一八”事变,他的财产也受到重大损失:张家存在边业银行的四万多两黄金和古董、大帅府的六个金库全被日军抢走了!
汪精卫空手而归,回到南京就开始对张学良发难,于是就有了1932年7月22日,汪精卫以行政院院长的名义发出《关于日军进攻热河之通电》:“国难日深,望我军政长官督饬所属,同心戮力,共谋捍卫。”
汪精卫让张学良出兵热河(当时有热河省,今天的承德和赤峰都属该省),张学良却在31日在北平召开政务会议并发表发表宣:“本会认为长期御侮,应以改善内政为根本之图。”
张学良不但不出兵与日军作战,还向“财政部”索要五百万“备战军费”,这可把汪精卫气坏了,他公开通电张学良,就跟陈琳替袁绍写檄文骂曹操一样,把张学良批得体无完肤:“溯兄去岁放弃沈阳,再失锦州,致三千万人民,数千万里土地,陷于敌手……兄拥兵最多,军容最盛,而敌兵所扰,正在兄防地以内……今兄未闻出一兵放一矢,乃欲藉抵抗之名,以事聚敛……弟不能搜刮民脂民膏,以餍兄一人之欲,惟望兄亦以辞职谢四万万国人,毋使热河平津为东北锦州之续,则关心之中国幸甚,惟兄裁之。”
看到人人都能看到的“通电”,张学良连续两次召开记者会,声泪俱下地拿出他与南京的往来电报,表示不抵抗绝非自己本意,并表示自己可以辞职,但劝汪精卫不要辞职:“我公党国柱石,海内具瞻,万不可飘然远引,置国难于不顾。敬祈即日复职,主持大政,庶几可拯时艰,剖心奉复,切希鉴纳。”
张学良的文字功底很深,通电也发得很有水平,一下子就把汪精卫的格局比了下去,两人你通电我通电,电得火光四射。
最后黄绍竑、罗文幹、何应钦、陈绍宽、朱家骅、陈公博、顾孟余、刘瑞恒、石青阳、陈树人、胡适等人都跳出来“挺汪贬张”,老蒋焦头烂额,只好“允许”张学良辞职,撤销北平绥靖公署,改设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由自己兼任委员长
张学良辞职,又激怒了东北军将领,宋哲元、万福麟、商震、汤玉麟、庞炳勋、于学忠等五十七人联名通电,表示张学良辞职,他们也不干了。
老蒋一看东北乱上加乱,就只好又委任张学良为军事委员会委员代理北平军事分会委员长。
张学良有了新职务,汪精卫又被激怒,再次辞职不成,就于1932年10月“请假三个月出国治病”,带着老婆和亲信乘坐法国邮轮安得朋号去了德国。
汪精卫上蹿下跳跟张学良通电交火,并不因为他主张抗战而张学良消极避战,而是货真价实的权力之争:汪要斗蒋,张是个突破口。
1932年大骂张学良不抵抗的汪精卫,在1938年彻底暴露汉奸真面目:他先是发布了公开投降叛国的“艳(时间代码,当时电报日期用一个汉字替代)电”,并于1939年5月赴日正式宣布做了汉奸。
汪精卫作为中国近代头号汉奸,其罪孽深重,百死莫赎,他1932年那番表演,绝非出于民族大义,也不是真心想抗日救国,如果他通过声讨张学良把老蒋扳倒,掌握大权后可能会更早叛国,这就是政客们的丑恶嘴脸。
汪精卫这个头号大汉奸为什么要通电指责张学良对日不战而逃,熟悉那段历史的读者诸君自然知道其中原因:汪精卫想的不是抗战到底,而是怎么攫取权力,至于张学良“不战而退”是他自作主张还是老蒋授意,汪精卫才不在乎。
张学良背了多年“不抵抗将军”之名,又被蒋家父子软禁多年,一直没有机会在抗日战场上证明自己,这可能不但是他自己的遗憾,同时也是历史的遗憾。
张学良的遗憾,也留给了读者诸君一些深刻的问题:汪精卫叛国投敌不是一时冲动,张学良撤出东北也有苦衷,在您看来,张学良和汪精卫最本质的区别是什么?如果张学良在1931年九一八事变时奋起还击,有没有获胜的可能?张学良只要肯还击,不管是战胜还是战败,史书是不是都会给予他更高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