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这两家公司骑手都是外包形式,理应由外包公司为他们进行缴纳养老保险。但是关键是外包公司并没有为他们所有人缴纳五险。外卖骑手穿梭在城市大街小巷的橙色与蓝色身影,构成了数字经济时代最鲜活的劳动图景。这个规模超过700万人的新型劳动者群体,日均配送订单量超过5000万单,支撑起万亿规模的外卖市场。但光鲜数据背后,社保缴纳问题始终如达摩克利斯之剑高悬头顶。2021年北京卫视《向前一步》节目中,美团代表"1000万骑手都是外包"的发言,将平台用工的社保困局推向舆论风口。
美团采用"平台-区域代理商-众包服务商"三级架构,饿了么实行"直营+代理"混合模式,最终骑手多与第三方人力资源公司签订协议。这种复杂的劳务派遣模式,使得95%以上骑手在法律层面与平台不存在直接劳动关系。 在南京某站点,穿着美团制服的骑手小王展示了他的劳动合同,签约方显示为"xx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这种"假承揽、真用工"的套路已成行业惯例,平台通过业务外包将用工风险转嫁给层层分包商,形成劳动关系认定的法律迷雾。更值得关注的是个体户注册的异化现象。部分平台要求骑手注册为个体工商户,将劳动关系转化为商业合作。浙江某法院2022年审理的案件显示,某平台通过APP强制骑手进行个体户登记,借此规避雇主责任,这种做法已涉嫌违法用工。
在现行法律框架下,社会保险法明确规定劳动关系存续期间用人单位必须为劳动者缴纳社保。但骑手与平台间若被认定为劳务关系或承揽关系,平台则无需承担社保义务。这种法律认定差异导致超过80%的专职骑手处于社保裸奔状态。 平台企业的责任边界始终模糊不清。美团2022年社会责任报告显示为6万骑手提供意外险,但五险一金缴纳情况语焉不详。饿了么虽推出"蓝骑士关爱基金",本质上仍是商业保险而非社会保障。两家头部平台的实际社保覆盖率均不足正式员工的15%。地方监管呈现差异化态势。2023年浙江推行"骑手无忧"计划,要求平台按单计提社保;江苏试点新就业形态职业伤害保险;但更多地区仍处于监管空白。这种地域差异导致同样工作的骑手,在不同城市享受的保障天差地别。
人社部等八部门2023年出台《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指导意见》,明确符合劳动关系情形的应依法参保。广东已开始试点将外卖骑手纳入工伤保险覆盖范围,单列参保费率0.2%,由平台企业全额缴纳。 平台企业的被动调整悄然发生。美团在部分城市试点"站长负责制",将优秀骑手转为站点管理人员并缴纳社保;饿了么推出"蜂鸟优选"计划,为连续工作满两年的骑手提供养老保险补贴。这些举措虽属杯水车薪,却折射出改变的趋势。社会化解决方案正在萌芽。上海出现的"骑手合作社"尝试集合个体骑手的议价能力,通过团体参保降低缴费成本;深圳工会推动建立骑手互助基金,探索补充保障路径。这些自下而上的创新,为制度破冰提供了实践样本。人数多以及离职率高低绝对不是企业规避员工社保的理由,因为社保是法律赋予每个公民的平等权益。
小刘意见
所谓雇主险都是骑手自掏腰包,受益人还不是骑手,你说可气不可气
孤睾 回复 01-31 18:24
那为什么还那么多人干?你气不气?
无聊的很
这年头还吵着要交社保的,脑子也是不灵光的
热心朋友1
这种钻法律空子的行为就没有办法去处罚吗?
今生无爱
[静静吃瓜]合作伙伴。外包!自由是有代价的
野生的家猫
要求平台按单计提社保,还是浙江人聪明
用户21xxx04
一个外卖回来中国人的体能
开天眼
平台老板一年赚几十亿几百亿,骑手却没有社保,骑手是当代的包身工,王扒皮们猖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