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老中医何炎燊:自学成医的传奇,古文基础与医术创新的完美融合

老程养生圈 2024-11-08 15:16:34

名老中医何炎燊,一个自学成医的传奇人物,他不仅凭借自己的古文基础和医术创新,完美融合了传统与现代,更是在中医界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何炎燊,1922年生于广东东莞,一个既没有祖传医术也没有名师指导的普通人,硬是凭着一股子韧劲和对医学的热爱,自学成材,最终成为了一代中医名家。

古文基础,自学的起点

何炎燊的医学之路,始于他深厚的古文基础。少年时期,他在李仲台先生的专家馆里,遍读《四书》、《五经》、诸子百家等经典著作。这些古文知识的积累,为他后来研读中医古典医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当时,没有这些古文功底,想要理解中医经典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

自学之路从不平坦,16岁时家道中落,加上日寇入侵,何炎燊的学习条件变得异常艰苦。没有足够的医学书籍,没有老师的指点,他只能靠自己。

他向收破烂的人收集医书,自制纸卡片,把读书时的疑惑记下来,通过前后互参的方式,慢慢解开了许多难题。这种独特的自学方式,让他逐渐掌握了中医知识。

临床实践,医术创新的试验场

何炎燊在临床实践中展现出了非凡的探索精神。在当时,一个没有祖传和师授的青年中医要想立足,必须治疗见效快的疾病。

他选择了伤寒、温病作为钻研重点,通过对这些疾病的深入研究和治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并快速获得了患者的认可。

1943年夏天,21岁的何炎燊在诊治暑湿热症中崭露头角。他将叶天士的甘露消毒丹制了好几斤,送给暑湿病人服用,效果出奇地好,从此他的医术开始被群众所深信。这种大胆创新,灵活运用中医治法的精神,让他在中医界迅速崭露头角。

著书立说,传承与创新的桥梁

何炎燊在著书立说方面也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他遵循“述而不作”的原则,所著《何炎燊临证试效方》中收录的180首方,沿用古方化裁的共126首,其余的54首新订方也是将古人成法结合自己的经验融汇而成。

他对古人的成法成方不死搬硬套,而是在精细辨证的前提下,灵活运用,巧妙化裁,“师古而不泥于古”。

医学传承,培养后继人才的使命

何炎燊深知中医传承的重要性,他不仅自己医术高超,还积极推动中医教育。他主办了五届中医学徒班,两届西医学习中医班,培养出中医和中西医结合型人才250多人,为中医的传承和发展培养了大量的专业人才。

何炎燊用自己的一生,证明了自学成材的可能性,也展现了古文基础与医术创新的完美融合。他不仅是一位名医,更是一位伟大的教育者和创新者。他的故事,将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医学者,继续在这条古老而神圣的道路上,不断探索,不断前进。

0 阅读:68
评论列表
  • 哇。中医真好历害的完美融合。一边说着中药之秘在于量但又不知道自己如何定药量。还有脸教別人如何写药量(中医竟然连写药量和根据什么写药量都分不清。以为只要方子有药量就表示根据什么写药量。更有不去解決药量如何來而怪别人提出药量如何來,搞的中医不知道如何來那才天经地义,知道如何來才叫十恶不赦。真是人间极品)。说毒性吧。一句有毒是吃一吨拉肚子还吃一克死人分不出。说经验吧。搞得好象吃一克无毒一亿次就能证明吃二克就有毒啦。说症吧 又搞得在说病重吃二克能有效但在病轻时這二克就会无效一样。都说医者父母心。吃的越多效果越大。咋的中医的医者父母心就是喜欢看自己的孩子病的越久越好吗。难道药都有效啦。还无理由限制药量不是想看病的越久越好吗。难道效果越大之下还能病好的越慢吗。这一个正常父母看见孩子生病的心态吗(中医竞然有连医者父母心指急病人之病痛都不知道。还能拿钱财为医者父母心,更有中医连药量如何来的前提是药有效都不知道,搞得药都无效,还有必要讲药量。在真是人间之极品.)

老程养生圈

简介:专注于美容、美体、养生类的原创内容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