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生茶的评审标准【条索篇】

闪宏恺 2025-03-21 21:28:57



上周我曾预告过,将推出一个关于普洱生茶评审标准的系列文章,并反思了“适口为佳”的观点。尚未了解的茶友可以查阅该篇文章。

现在,让我们一同开启这一系列的介绍。

在探讨评审标准之前,首先需明确普洱生茶的归类问题。

在我国六大茶类中,普洱生茶并未被单独分类,这一点引发了诸多争议:

制茶人士认为此举不合理,而部分旁观者则借机对普洱生茶进行贬低。

在此分类问题上,我持支持态度,因为确实难以细分。

六大茶类——绿茶、黑茶、红茶、青茶、白茶和黄茶,每一类都有明确的指标范围,尤其是发酵程度。

这些标准是客观的,唯有通过具体数字才能精准衡量。

普洱生茶,你怎么衡量?

3年的与10年的内含物质截然不同,难以制定统一标准。

你能断言3年的为生茶,而10年的就不是?然而,它们源自同一饼茶。这恰恰也是普洱茶的独特魅力所在。

那么,如何定义普洱生茶呢?

我认为它是一种在工艺上与绿茶相似,同时又具备持续发酵特性的独特茶类。

搞清楚了定位,那我们在评审上就有的放矢了。

评审的核心在于判别优劣,而在普洱生茶的评价体系中,四大要素起着决定性作用,分别是生长环境、茶树品种、制茶工艺以及仓储条件。

在这些因素中,我们还需掌握茶栽培学、制茶学以及茶叶生物化学的基础知识。

茶栽培学主要探讨环境和品种对茶叶的影响,制茶学则专注于工艺对茶叶品质的塑造,而茶叶生物化学则研究茶叶内含物及其变化的影响。

对普洱茶感兴趣的朋友,主修这三门课,就会对普洱生茶有相对比较专业的了解了。

在阐述了生茶的定义及我们分析的基础之后,接下来将详细探讨我们的分析内容。

这主要涵盖以下五个关键部分:条索、香气、汤色、滋味和叶底。

今天我们重点讲一下条索。

在开始评审之前,我们需要有一个准备工作,准备三个东西:自然光的环境、三统的水和茶。

自然光常被许多人忽视,而在非自然光环境下观察事物往往会产生偏差。

所谓“三统水”并非指三桶水,无需饮用过量,其核心在于保持统一的温度、茶与水的比例以及泡茶时长。

关于茶本身,此处不再赘述,但需特别指出,许多人虽重视茶叶本身,却往往忽略了自然光和“三统水”的影响,造成评价的偏差。

至于你选择何种水质,我认为应因人而异:若偏好纯净水,则全程使用纯净水;若钟情山泉水,则统一采用山泉水。

关于“水为茶之母,八分茶遇十分水达十分,八分水试十分茶只得八分”这一说法,我是认可的。

但是,评审过程中无需过分追求极致,评审的本质在于对比分析。不必一提及试茶便非得用上等的山泉水,这多半是出于心理暗示。

说了这些,大家可能觉得是废话,但在评审之前要了解,否则会引起偏差。

好了,我们开始说今天的主题:条索。

条索的有两个方面可以观察,一个是外形,一个是颜色。

先说外形。我们一般有四个维度:松紧、弯直、壮廋、整碎。

1、松紧

这个大家应该有印象,很多茶都是一片一片的,很松很泡,这样的茶品质就不好。

晒青茶要的就是紧致,太松的茶不符合一芽一叶的标准,有可能是三叶,甚至四叶。

三叶四叶水分流失快,还没有压紧就已经成型了,黄片就是最好的例子。

2、弯直

茶叶的弯直跟品种和揉捻有很大关系。某些品种天生适合制成弯曲形态,像碧螺春;有些则是直的,像龙井。

晒青茶(普洱生茶)在这里主要是偏向直,更需要注意的是,茶叶弯直的一致性。

如果条索的弯曲度是一致的,那这样的茶就是好茶;

反之,弯曲程度不一致,有的弯,有的直,那就是用料不统一或者是采摘不统一造成的。

3、壮瘦

由于我们普洱生茶采用大叶种原料制作,天生质地壮实。

当然,这与采摘时节和树龄密切相关:春茶的芽头饱满,成年树龄的芽头同样丰盈。如此加工出的茶叶自然更为壮实。

需特别注意的是,这里的“壮实”与“紧结”有所区别,犹如肌肉与个头的差异。我们追求的,正是既紧结又壮实的品质。

4、整碎

这与重量和加工工艺密切相关,重量较大的产品通常整体一致性更佳,内含物也更为丰富。

可以尝试采用人工风筛的方法进行处理,类似于吹去花生米外壳的过程。若碎茶较多,则不符合我们的要求。

总之,外形可以用三个字来总结:紧壮直,反面就是:松扁碎。

(碎茶)

说完条索外形,我们接着说颜色。

茶叶颜色的差别是由茶叶本身内含物的比例差别和加工工艺差别造成的。

条索的颜色也是有四种类型:主绿色、主黄色、主褐色和主红色。

其中,主绿色是最丰富,茶的品类也是最多的,主绿色主要有翠绿色和墨绿色。瓜片、龙井、日本甘露等都属于翠绿色

(龙井)

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普洱生茶)、滇青和烘青绿茶都属于墨绿色。

(普洱生茶)

主黄色也分为两种,一种是“一芽一叶”的黄茶,另一种是我们云南的滇红工夫茶中的金针。

(滇红金针)

主褐色主要就是发酵和半发酵类,普洱熟茶、广西六堡茶、 水仙、单从、湘尖等等,也分了很多种不同程度的褐色,这里就不展开了。

(广西六堡茶)

主红色主要就是红碎茶,等级在三四五级的比较多。

总之,颜色关注墨绿色,外形关注“紧壮直”。

欢迎大家一起交流,互相学习。

(转载于微信公众号:老闪的茶)

老闪有两大爱好:喝茶和交友

若您也是爱茶懂茶之人

不妨移步公众号

与老闪共享茶趣

0 阅读:0
闪宏恺

闪宏恺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