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机载弹药和武器,落地下海发余热

以彤谈国际 2025-02-14 14:52:52

  俄乌冲突目前已持续了近三年,双方都几乎掏出了武器库的所有家底。特别是乌克兰,不仅家底几乎打空,频频喊话美欧军援,还不得不根据战场情况,把一些老旧兵器变着花样使用,以免浪费、补充军备。  乌克兰空军自冲突伊始,就被对方压着打,战机大量损耗,很多机载弹药、武器也被迫闲置下来。于是乌军把多型机载弹药和武器改装,让它们落地、下海。

R-73空空导弹,上车上艇,战果不错  自从乌克兰采用自杀式无人艇袭击,俄黑海舰队屡屡遭受重创,不得不将剩余舰艇后撤,同时派出战机、直升机、无人机前出巡逻、拦截。本来从空中打那些无人小艇,应该是手拿把掐的,因为对方没有防空武器,只能干挨打。可是不料,最近对方还手了!

  2024年12月31日,俄军一架米-8直升机被乌克兰无人艇发射的R-73导弹击落。上两图是乌军无人艇传回的画面,可以看到米-8直升机在施放干扰弹,但结局显然不理想。

  其实早在2024年5月,网上就已经流出相关报道:加装R-73空空导弹的“鲶鱼”无人艇同俄罗斯卡-29和米-8直升机作战。由于艇上只是安装了简易发射架,要让导弹对准直升机,还得在有效射程范围内,从而锁定飞行目标,这并不容易,因此乌军无人艇暂时没取得战果。但俄军对此应对缓慢,数月后还被这种临时组合的“新”武器击落直升机,实在是说不过去。

  空空导弹上艇,要比上车容易得多。

  2024年12月乌克兰宣布,他们花费1 400万格里夫那(约34万美元)完成了一些现役“黄蜂”地空导弹系统的改装:用R-73空空导弹代替原装的9M33M3近程地空导弹。这既解决了原装导弹库存短缺的问题,也提高了“黄蜂”对抗无人机、直升机等“低慢小”目标的能力。

  乌军还表示,“黄蜂”改用R-73导弹后,生存能力也有所提升。因为红外制导的R-73能“发射后不管”,而原装的9M33M3导弹采用了无线电指令制导。GSh-23L航炮,下机骑“马”,发挥余热  对于很多苏式战机,GSh-23L航炮是标配武器。但在大量战机因为战斗和故障损毁后,很多GSh-23L航炮就成了无机可上、无法升空的武器。于是乌军让它们“骑”着“悍马”上战场。

  据防务日志网站2024年12月报道,乌克兰空军某步枪旅完成了这种“悍马”变型车的实弹演习。而且除了直瞄射击,他们还演练了在无人机协助下,间接瞄准射击远距离目标。  GSh-23L航炮口径23毫米,能发射穿甲弹、高爆杀伤弹等弹种,射速500~3500发/分。上“马”后,它多以8~10发进行点射。直瞄的最大有效射程2千米,采用间瞄射击后,可提高到4~6千米。

  从披露的图片可以看出,工程师为改装后的GSh-23L加装了供弹装置和弹药箱。另有分析认为,它可能还配备了简易光学瞄准具等设备,因为GSh-23L原本是为机载研发的,没有自己的瞄准具。航空火箭弹落地,“喀秋莎”再生  熟悉火箭炮历史的军迷都知道,第一种在地面战场发威的火箭炮,“喀秋莎”,就是苏联把航空火箭弹装到卡车上形成的。如今,俄乌双方再次把很多航空火箭弹改装到车上。

  比如俄罗斯将这种UB32型火箭发射巢装到皮卡车上。它装有32枚55毫米口径的S-5航空火箭弹,总重约260千克,以前大多由苏-25攻击机和米-17、米-24直升机挂载。

  乌克兰则将S-8KO火箭弹整合到“播种机”(Sivalka)火箭炮上。该炮有以“悍马”车为底盘的,也有采用福特F150“猛禽”皮卡做底盘的。

  S-8系列航空火箭弹口径80毫米,比S-5大,有破甲、杀伤等多种战斗部,重量11~15.2千克。

  米-17、米-24、米-28、卡-50等直升机,米格-29、苏-27系列战斗机,苏-25攻击机,苏-24、苏-34战斗轰炸机,都是它常见的“机主”。

0 阅读:0
以彤谈国际

以彤谈国际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