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反右派整风死了多少人?

慕元聊历史 2023-07-10 12:00:54

对于这个问题的答案,恐怕目前没有哪份资料可以给出明确的答案,原因也很简单,当初这场运动过于迅猛,而且没有严格的资料统计。

不过按照一些史料来源推测:死亡人数应该在几千到万人之间,绝对算得上是一场让人叹息的悲剧。

不过,我们可不要因为这一事件而产生误判,被一些不法言论所诱导。我们首先要明确一个立场,当时新中国成立的时候,内外皆有敌人,而且敌人尚不明确。

在一个政权岌岌可危的状态下,在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并未取得普遍认同,且我党也不太清楚前路在何方的情况下,当初其实是摸着石头过河,试错是一个必然的过程。

但是,当时我党试错的容错率极低,而且很多事情被一些人给利用了。

本文就结合党史来回顾当年的反右派斗争,到底是怎么回事?弄清楚了这件事情,我们才能够不被只言片语诱导,更好的理解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

在看姜文的电影时,曾经出现过一个经典的场面——姜文一手拿枪对着自己,一手拿枪对着别人,这一段我们且不论他的具体含义,但的确有些符合当时的情况。

当年我党一支枪对着反动派,与他们进行殊死搏斗,那另一只枪一直对着我们自己,警醒自己踏入歧途,时刻保持队伍的纯洁性。

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出现了著名的支部建在连队上,整风运动,三反五反运动。

这一系列的作为都是确保部队的纯洁性,都是对队伍进行严格的宣传,让每一个人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态度。

也正因为如此,共产党形成了拿群众一根一线的优良风气,形成的群众与党鱼水情的现象,最终团结一致缔造了解放战争的奇迹。

也正因为有这样的过往,所以在建国后,中央也一直警惕自己队伍的建设,在1957年发表了《关于整风运动的指示》,号召全体党员要进行深刻的反官僚主义,反宗派主义,反主观主义的整风运动,并且请求党外人士帮助整风。

毫无疑问,这是一件好事,这是确保队伍纯洁性的又一壮举。而且,这一点是必须要搞明白的,否则就会被人诱导。

根据记载,当时党中央怀着期待,希望各派人士能够进行严格批评。可是,这场运动却发生了问题,有一些不法分子借机闹事。

其实,对于中国未来出路的探讨,不同人可能有不同的观点,我党也是主张言论自由的,但是后来甚至出现一群别有用心之人......

对于批评意见,党中央一直是虚心接受的。但随着时间推移,似乎形成了一股风气,有人想要反党、反社会主义,甚至污蔑社会主义的体制。

在当时,在一些党中央无法顾及的区域,舆论正在酝酿中。

即使到了沸反盈天的地步,毛主席依旧要求各大报纸不允许反驳,继续听取众人的意见。可是有些人越闹越凶,最终让党中央意识到了问题严重性,有些右派人员想要搞事情。

毛主席在自己的笔记中写到:特别是对右倾分子的言论,目前不要反驳…我们各地的报纸应该充分报道党外人士的言论,特别是右倾分子和反共分子的言论,要原样的不加粉饰的报道出来,使得群众明了他们的面目,这对于教育群众,教育中间分子有很大的好处。

从这些话中,我们可以看出来,在一些人兴风作浪的时候,党从未阻止过言论自由,但有的人的确做过了,一些不法分子也的确太嚣张了。

结果,当“开水加热到了连水壶盖都被冲起”的时候,国民们开始反感这种行为,党中央便开始了反右派斗争。

这里必须要搞清楚,是一些人的错误行为激起民愤,使得到了不得不反击、维稳的地步,这这是一场堂堂正正的舆论之战,稳定之战。

但话又说回来,既然这次反右倾斗争的初衷没错,那么为何后来会酿成悲剧呢?

这主要是因为在当时舆论非常混乱的年代,当极右的现象出现,就有可能出现极左,一些人利用了矛盾,扩大了矛盾。

总而言之,当年局势很复杂,再加上这是一场为维护稳定和社会主义的群众性运动,到下面经过发酵后,极为难以控制,所以终究还是没能阻止一些悲剧的发生。

根据1980年党中央的公布:当年对错划为右派的人进行平反,结果前后改正了54万余人,从其中可见当年舆论战和社会主义保卫战有多么惨烈。

但是,这一切真的哪一方是绝对的错误吗?客观的说,这一事件是悲剧,是被一些小人利用的悲剧。

站在党的角度考虑,为了维持自身纯洁性,请求各派人士进行批评指正,党中央都已经做到了对方要掀桌子的地步,还保持对对方内容原封不动的报道,可见其大度。

到了后来,实在闹得不像话时,党出面进行制止是对的,这也是得到人民支持的。也许,唯一的错误就是扩大化。

都说乱中出错,都说大有大的难处,一个庞大的国家,在一个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这些混乱纠结在一起,就必然会酿成悲剧。

对于这场悲剧,有很多的学者进行过探讨和评价。

李维汉指出:在少数右派分子所煽动的反党反社会主义思潮的影响下,民主党派、知识分子、工商界的一部分中间分子一时思想动摇。

一些地方发生少数人罢工、罢课、闹事,而且有蔓延之势。对这股思潮不进行批判和反击,不取得这场斗争的胜利,全国就要陷于思想上、政治上的大混乱。

这一观点和后来1981年6月,邓小平亲自指导制定的《历史决议》中的评价基本相同。

最后进行总结:当年的悲剧已经发生,我们无法改变,但还是有很多教训可以吸取。现代的社会主义制度来之不易。

如果我们老了,那么请尊重它。

如果我们欠缺实力,那么请祝福它;如果我们年轻有朝气,那么请努力建设它。

因为,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制度,而是无数人的牺牲和奋斗所凝结的精华,是先辈的凝视,是那些试错过程中落伍的人们的期盼。

我们,任重而道远。我们,一刻都不能忘记......

14 阅读:6772
慕元聊历史

慕元聊历史

上下五千年,与您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