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航空界最近上演了一出“钞能力”大戏——豪掷千亿狂买1040架飞机,顺带喊话空客:“中国有的生产线,我也要!”结果空客CEO傅里当场笑出表情包,委婉回绝的潜台词堪比相亲现场:“你很好,但我们不合适。” 印度式“剁手”:买飞机如网购凑单 2023年巴黎航展上,印度靛蓝航空和印度航空疯狂下单,波音737 MAX、空客A320neo等机型被“扫货”1040架,相当于全球航司两年的采购量。
塔塔集团更是放出狠话:“中国用订单换技术,我买得更多,凭啥不给生产线?” 空客表面笑嘻嘻,内心却OS:天津总装线国产化率60%,你们连颗航空螺丝钉都要进口,这咋学? 学中国翻车?印度“广场舞式谈判” 印度谈判代表信心满满抛出“中国作业”,要求空客在印度建总装线。
然而现实骨感:塔塔与空客合作的C295运输机组装线耗时5年,进度比中国A330项目慢三拍;苹果代工厂刚投产就起火,吓得库克连夜改供应链。空客CEO傅里轻描淡写:“时机成熟再说。”翻译成大白话:“等你们工厂能安全运转五年再聊!” 中国模式:订单是门票,产业链才是VIP 中国天津总装线的成功绝非“钞能力”开挂。
2008年空客落户天津时,中国订单量不及印度一半,但硬是靠200家配套企业、60%国产化率,疫情期间逆势交付新机型,连空客都感慨“中国速度”。反观印度,手机产量全球第二,80%零件却靠进口;印度斯坦航空维修的军机,坠毁率高达国际均值3倍。空客高管私下吐槽:“在印度建线?零件没出厂可能先丢一半!”
这场“市场换技术”的喜剧,最终以印度喜提千架飞机、空客笑纳千亿订单落幕。只是莫迪政府或许该明白:航空工业的较量,比的不是谁购物车塞得满,而是谁能把螺丝钉拧得稳。毕竟,蓝天不相信“印度速度”,只认硬核实力——至于空客CEO的笑容,大概和网友看印度阅兵摩托杂技时一样,三分惊叹,七分憋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