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家好,我是地产高富帅。
2025年第一季度终于结束,这漫长的三个月,也是很多房企高管最煎熬的三个月,从业绩来看,2025年第一季度的成绩并不乐观。
3月31日晚,多家机构公布2025年1~3月百强房企销售业绩。中指研究院数据显示,百强房企1~3月销售总额为8101亿元,同比下降9.8%。
3月单月,百强房企销售额同比下降10.6%。保利发展以1~3月累计销售630亿元排名第一,绿城中国和华润置地紧随其后,分别累计销售523.9亿元和512亿元。
2025年1~3月,累计销售总额超百亿元的房企共有17家,较去年同期减少4家,如今一个季度百亿的销售额都成为大难题了。
超50亿元的房企38家,较去年同期减少2家。百强房企权益销售额为5855.4亿元,权益销售面积为2976.5万平方米。
作为深圳的几大房企之一,除去几大头部央企持续碾压市场以外,似乎其他房企都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起家深圳的巨头们,都集体熄火了。
曾经作为深圳超级巨头的万科,已经低调到只有一个在售住宅项目了,深圳市场巨大的存量压力,也是万科后期能否崛起的关键。
另外一家就是金地,作为与万科有着相同基因的超级巨头,也是首次巨亏,经历多次组织调整与高管变动之后,金地能否起飞,还是要后期的市场情况。
不过相对比万科,金地如今也已经开始拿地,这或许就是最好的消息,因为只有拿地,扭亏为盈的几率才会增加。
说到深圳起家的超级央企,不得不再次提到华侨城地产,曾经在深圳创造过豪宅巅峰作品的央企巨头,如今已经连续三年亏损。

如果说万科,金地的亏损是市场因素为主,那么华侨城的亏损可以说是灾难级的崩塌,这家房企已经亏到停不下来的节奏。
之前看过一个电影,叫年会不能停,不能停的何止年会,每年的这个时候,房企的年报也是不能停。

当然,对于华侨城高管而言,或许每年这个时刻是最想关机的时刻,因为不管是年报还是通告,或许也是最不想看的就是手机了。
今年的华侨城,没有惊喜和意外,又一次的亏损:2024年亏损了86亿,这与今年年初华侨城发布的业绩预告冲突不大,亏损金额仍然还是巨大。
2025年3月28日,深圳华侨城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侨城”)发布2024年年度报告,数据显示其全年营业收入为544.1亿元,同比下降2.40%。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86.62亿元,同比增亏33.42%,是亏的有些麻木了,似乎已经找不到扭亏为盈的办法。

华侨城A的净利润增速已经多年连续的下降,2023年,归母净利润亏损达64.92亿元,2022年公司归母净利润亏损109.1亿元。
2022年,华侨城因为年度资产减值127.05亿元,遭到深圳证监局问询,并下发警示函。
华侨城作为国内首创的“文旅+地产”模式打法的央企,早高周转时代可谓是大杀四方的节奏,通过低价在三四线城市形成了一套特殊的组合拳打法。
华侨城地产通过配套文化旅游场景,打造地产+欢乐谷文旅双重IP,实现了规模与品牌的双重升级。
随着时代的发展,三四线大盘模式显然已经失效,加上旅游市场随着疫情几年逐渐消退,市场迅速降温,华侨城这种单一依靠市场驱动的模式就不灵了。
最为核心的关键,华侨城地产作为一家央企,在人才培养与体系搭建方面,几乎是没有任何提升,与其他市场化央企已经有着明显的落后。
文旅项目具有重资产、长周期、回报慢的特点,且受宏观经济波动影响显著。例如,游客消费能力下降可能导致人均客单价下滑,而运营成本(如人力、维护费用)的刚性上升进一步挤压利润空间。

在地产下行周期中,华侨城这种重资产模式反而成为负担:文旅项目需要持续投入,而地产销售下滑导致资金反哺能力减弱,形成恶性循环。
2025年初,华侨城因子公司云南华侨城实业4200万元债务逾期被推至风口浪尖,这一事件成为其债务危机的重要缩影。
云南城投在公告指出,为支持华侨城实业开展业务和日常经营,公司陆续向华侨城实业提供借款。
截至2020年12月借款本金余额4200.69万元,自2020年至2024年,公司每年对华侨城实业提供的借款进行展期。
不过,事情很快出现了转机。1月10日,云南城投公告称,对华侨城实业4200.69万元借款进行展期,展期至2025年12月31日。
地产央企跟地方城投借钱,还没按时还钱差点预期,这在地产江湖还算是新鲜事,这对于华侨城来说可谓是一个非常难的开始。
2021年之前的华侨城是绝对一线头部品牌,不管是地产开始文旅板块,在国内任何地方绝对是地方政府最后欢迎的央企之一。
2021年以来,行业下行叠加华侨城自身战略失误,多地项目停工烂尾,如深圳坪山综合体、武汉TOD项目等,被地方政府点名督促复工。
与此同时,华侨城近年因虚假宣传、降标减配等问题频遭业主维权,更是陷入信任危机。
其中,华侨城深圳多个项目出现质量问题。其中,四海华亭2024年交付后因墙面空鼓、电梯故障等问题,业主多次集体抗议,要求退房。
九樾广场原计划2024年竣工的TOD项目因资金链断裂停工,商业配套烂尾,引发已购房业主恐慌。
后面几年的华侨城,可以说是直接摆烂的节奏,其高负债,低周转,低回报的业务模型已经彻底失去了光环。
从2024年开始,华侨城已经完全暂停拿地动作,其核心关键还是手上偏远地区的去化问题,必须要加强地产人才升级与产品升级。
在文旅板块,只有完全摆脱地产束缚,加强运营管理,文旅IP的价值打造,地产与文旅的完全分离,或许还有一丝希望。
今天就聊到这里,需要补充的朋友欢迎留言,也感谢大家这么好看,也愿意给我点赞。
吾爷
没人口没经济没收入了,100万30年还160万,这不就是30年花了两套房的钱得到一套房吗,谁能不生病不失业,一个出现就钱房全没了,这不就是一个深坑吗,房价涨一万,人口出生率的少一成,你还担心什么,全国还是卖土地盖房,房子还是越来越多多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