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二十四节气之一,明日是公历的年2月18日,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二十四节气当中的雨水,关于这个节气,民间讲究颇多,而且还流传着各种各样的一个习俗。笔者记得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之雨水。且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矣”。
意思也比较的简单,立春节气之后,就说雨水节气,随着东风的到来,冰冻开始解冻,这便是大家看到的雨水,这里说的雨水,它其实指的就是“降雨”。斗指壬;太阳到达黄经330°;每年公历2月18-20日交节。便是我们说的雨水节气。
雨水节气到来之后,会出现哪些变化?
1) 气温开始出现改变,尤其是在南方的朋友,这个时候可以明显的感觉到天气温度的上升,而且大部分时间教,气温都在10摄氏度以上,还是比较的温暖的,而且河中基本也看不到冰了,另外就是三天两头降雨,阴雨天气会比较多。
2) 当然从外部的环境当中,我们也可以发现春天的到来,那就是沿河的柳树已经发芽,并且出现桃李含苞,樱桃花开的一个情况,从这里我们也可以感受到春天真正的到来。
3) 除了这些之外,还有可能出现冷暖交加的一个情况,也就是说天气温度会多变,冷暖不定,这是因为雨水节气之后,冷空气虽减弱的,但与暖空气频繁地进行交替所造成的。
关于雨水节气,民间人们还特别喜欢用它来预兆年景,而且按照雨水的习俗,这天还有占稻色的说法,就是根据当天的一个天气情况,来预兆接下来整个的年景与收成,晴天则不吉,雨天则吉祥。
农谚也有提到:“雨水逢雨一年收,雨水逢晴无粮收”
明日2月18雨水,晴不好吗?雨水如果是遇到晴天的话,是人们不愿意看到的,从农谚当中,我们就可以知晓,如果是雨水出现晴天,那么就预兆着后续粮食不能够丰收,甚至是颗粒无收,说明遇到了极端的天气,比如说倒春寒,或者是出现了春旱的一个情况。
与之对应的农谚还有:雨水不下雨,秋后饿肚皮。
意思就是雨水节气的时候,如果不下雨是晴天的话,那么后续,就会忍饥挨饿,这就说明后续的天气不是特别好,庄稼也不能很好的生长。
雨水节气对于庄稼,我们需要注意什么呢?
雨水前后,也就是早春时节,这个时候气温相对来讲,并没有那么高,我们在春播的时候,要注意天气的一个变化,要注意看天、看地、看苗情,防止因浇水不当而带来的副作用。
因为雨水节气,雨水多少不一定,那么我们就要注意“晴天适当多浇,阴天少浇或不浇,风雪天切忌浇水”,这个也会让庄稼生长的更好,当然还需要注意的是,要及时施肥,这样才能让他更好的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