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晚会再揭黑幕:借贷宝等电子签平台助长高利贷

子希数字经济 2025-03-16 14:36:46

图源:即梦AI

3月15日,央视“3・15”晚会曝光电子签平台沦为高利贷温床,借贷宝、人人信等平台因纵容“砍头息”“假身份放贷”等违法操作被点名。

据晚会披露,2025年初,洪先生和王女士因急需资金周转,分别在借贷宝、人人信平台签署电子借条。

洪先生借款5000元实际仅收到3500元,7天需偿还6500元,年化利率高达2234.69%;王女士借款3万元到账仅1.4万元,扣除1.6万元“利息”,年化利率更飙升至5959.18%。

记者调查发现,此类高利贷通过“线上签协议、线下私转账”模式规避监管。平台虽要求实名认证,但放款方普遍使用假账号甚至已故人员信息,导致借款人遭遇暴力催收后无法通过法律途径维权。人人信产品经理直言:“人脸识别无需真人到场,法院根本查不到放款人。

更令人震惊的是,部分平台甚至建立“养号”产业链。记者卧底发现,某第三方公司专门为放款人提供“空壳账号”服务,通过购买他人身份证信息批量注册,单个账号售价仅需200元。这些账号在平台上伪装成普通用户,实际操控者通过虚拟定位技术在全国范围内放贷。

借贷宝官网显示,其拥有1.4亿注册用户、1.1亿笔电子借条,但所谓“法院认可”“律师函服务”等宣传被指沦为摆设。记者以放款人身份暗访借贷宝成都总部时,业务负责人明确表示:“平台核心是欠条功能,放款人私下收利息,平台只赚借款人的出证费和展期费。”

据借款人反映,若无法按时还款,平台会引导办理展期,表面免息却要求私下支付高额利息。若借款人拒绝,平台将持续收取逾期费,导致债务如滚雪球般累积。洪先生在偿还7000元后仍被要求支付2万元销账,否则面临持续催收。

黑猫投诉平台显示,截至3月16日,借贷宝累计投诉量超过5100条,普遍存在砍头息、各种服务费等问题。

例如,一位用户投诉,“2024年12月9向债权人借款2万元,实际到手12000,期限7天,每天向债权人打卡到期共计打卡12000元,剩余8千和债权人协商分期还款,债权人表示同意,现和债权人协商并同意消除借条,但是借贷宝要求支付1008元贷后管理费用……”。

另一位用户投诉,“2025年1月11日在微信上面和方款人联系,要借4万,对方在借贷宝上面打了欠条,期间还问我要了一万多的利息费用,一直不给我下款,一直拖,现在借贷宝上面联系不到借款人,联系不到客服,不知道客服电话号码,在借货宝上面投诉了欠条也一直没有回信,我现在要求借货宝上面取消欠条,联系我,联系借款人进行取消合同欠条”。

而借贷宝官方的回复则千篇一律,明显推卸或不作为。比如“用户只要不配合对方通过私下操作绕过平台限制,就不会遭遇高利贷”

“平台向逾期债务人收取贷后服务费,是透明、必要且合理的,希望您能理解:一、按照协议约定收费。债权人、债务人在签署借条协议、欠条 协议时,明确授权平台按约定提供服务并收取各项费用。二、收费用于维护债权人权益……”

晚会播出后,成都锦江区市场监管局及警方迅速行动,对借贷宝运营主体成都借宝科技有限公司实施查封。

借贷宝当晚发布致歉声明,称已成立整改小组,下架“打欠条”功能,并承诺“彻底解决业务管理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这并非借贷宝首次触碰监管红线。

2016年,该平台因“裸条借贷”“违规赚利差”被央视曝光;2021年又卷入多起“套路贷”案件。

企查查数据显示,借贷宝关联公司涉及百逾起民间借贷纠纷,部分案件已因无法执行被列为终本案件。

专家指出,电子签本应是规范民间借贷的工具,但部分平台为逐利默许“阴阳合同”,甚至为违法操作提供技术便利。此次事件暴露了电子签行业在身份核验、资金流向监管等环节的重大漏洞。

目前,人人信、借贷宝App已在应用商店无法搜索,涉事企业整改措施及后续追责进展仍待进一步观察。

0 阅读:0
子希数字经济

子希数字经济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