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先 秦 史
[送自己一朵花][送自己一朵花][送自己一朵花]历史其实很搞笑!今天的文章将带你轻松涨知识。如果觉得我这个历史小编有趣,别忘了点赞和关注哦,咱们一起探讨那些“古人”的奇葩事!快来围观吧![比心][比心][比心]
公元前403年,历史的车轮在晋国的土地上轰然碾过,韩、赵、魏三家如同三只贪婪的老虎,争相瓜分这块肥沃的领地,战国的序幕就此拉开。想象一下,那一刻,晋国的贵族们一定是目瞪口呆,心中暗想:“这下可热闹了,咱们的江山谁来保啊?”

时光荏苒,转眼到了公元前375年,韩国国君韩哀侯趁着郑国的风头正劲,毫不犹豫地吞并了这个小国(其都城在今河南新郑)。郑国虽小,但其历史可谓波澜壮阔。首任国君郑桓公可是周宣王的亲弟弟,正儿八经的王室成员。春秋时期,郑国打着周天子的旗号,干过不少“兼并小国”的勾当,甚至连殷商后裔的戴国都被其吞并。可到了战国,周天子的威信已然不再,郑国的日子可谓是“风雨飘摇”。
韩国一直想要消灭郑国,恨不得一口气将其吞下。然而,韩国的地盘相较于赵、魏两家显得小得可怜,夹在几个大国之间,想扩张可谓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只能向郑国的方向进发。
第一次伐郑发生在公元前423年,那时韩国的诸侯地位还未得到周天子的承认。韩武子带领韩军,杀了郑国国君郑幽公,郑国人则迅速拥立幽公的弟弟姬骀继位,称为郑繻公。此后,韩景侯接连发动战争,但战果喜忧参半,郑国的抵抗让韩国的吞并计划变得如同“登天之难”。
在此期间,韩国的战略调整频繁,先后将都城迁至离郑国更近的地方,随时准备出击。郑繻公对此感到压力山大,于是于公元前400年发兵围困韩国的新都城阳翟。可惜,天公不作美,韩景侯这一年去世,郑国的攻势也因此停滞不前。

但郑国的内乱为韩国带来了机会。公元前398年,郑国国相子阳被政敌太宰欣杀死,随后太宰欣又杀掉了郑繻公,郑国大权尽落其手。正当郑国内部风雨飘摇之际,负黍之地也纷纷叛乱,投降韩国,韩国如同捡到宝,轻松占领了这一战略要地。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公元前375年,郑国在魏国的庇护下,轻视韩国。正当郑国以为可以高枕无忧时,魏国为了迁都大梁,竟然对楚国发起了进攻,郑国因此毫无防备,最终被韩国一举灭掉,韩国的梦想终于实现。
尽管吞并了郑国,韩国的实力并未因此得到质的飞跃,史书记载,公元前369年,韩国再次被魏国打得落花流水,公元前358年又败于秦国,实力依然薄弱。韩国的扩张并未改变其弱小的命运。
但郑国的灭亡却为韩国带来了一个重要的转机。郑国的申不害在韩国得到了施展的机会,开始进行变法。申不害主张用权术来驾驭臣下,使得国君能够牢牢掌握权力。这一招虽能增强君主的威信,却未能有效提升国家的整体实力,韩国依然是战国七雄中最小的国家。

公元前342年,马陵之战爆发,韩国在魏国的进攻下,不得不向齐国求援,齐国的军队最终在马陵展开决战,魏军全军覆没,主帅庞涓自杀,韩国虽在此战中得以喘息,却依然难逃被列强欺凌的命运。
总结来看,韩国虽因灭郑而扩大了疆域,但终究在战国的浪潮中显得微不足道。韩昭侯任用申不害进行改革,虽短暂振作,却也未能逃脱被秦国吞并的宿命,成为了七国中第一个被吞并的国家。历史的长河中,韩国的命运如同一颗流星,短暂而璀璨,却终究无法逃离那无情的宇宙法则。